摘要: 英語教學中,適當補充和講解英語新詞的構成及翻譯方法,對學生了解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掌握新詞的構成特點、捕捉信息有很大幫助,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教學中英語新詞中較為常見的構詞方式及其翻譯原則。
關鍵詞: 英語新詞發(fā)展途徑翻譯原則
隨著世界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社會瞬息萬變,新事物層出不窮。英語新詞匯正是社會進步、語言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在英語教學中,適當補充和講解新詞,讓學生接觸鮮活的語言材料,理解和掌握英語詞匯的創(chuàng)新方法,增強對英語詞匯變化的感性認識,對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及跨文化交際都大有益處。盡管英語新詞層出不窮,但它的發(fā)展途徑還是通過傳統(tǒng)的構詞法及吸收外來語的方式而產(chǎn)生的。
一、新詞的發(fā)展途徑
新詞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有創(chuàng)造新詞、語義新詞、外來詞借入等。創(chuàng)造新詞。即通過傳統(tǒng)的構詞法構成新的詞匯。其方法主要有詞綴法、縮略法、拼綴法、類推法和合成法。
1.詞綴法(affixation)。利用英語中的前綴和后綴構成新詞。如,前綴anti-表示“反”“抗”等意思,如:antifat(減肥),antifreeze(抗凍劑),antifebrile(退熱劑),antibiotic(抗菌素),antiparticle(反粒子),antipollution(反污染)等;后綴-head表示“不受歡迎的人”,“對……狂熱的人”。如:airhead(相貌姣好卻無知的女性),dittohead(應聲蟲,追隨者),digitalhead(電腦迷),gearhead(計算機發(fā)燒友),nethead(網(wǎng)蟲),tech-head(技術迷),basehead或pipehead(吸毒者,癮君子)等。
2.縮略法(shortening)。它有兩種構詞手段:一種是截短法(clipping),即把一個詞或詞組中的部分字母刪掉而構成新詞的方法。如:ad——advertisement(廣告),homo——homosexuality(同性戀)等。另一種是首字母縮寫法(acronym),利用復合詞的第一個字母代表一個詞組的縮略語。如:WWW——World Wide Web(萬維網(wǎng)),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zhí)行總裁,首席執(zhí)行官),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氣質量指數(shù)),F(xiàn)F——founctional food(保健食品),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xiàn)實),JV——joint venture(合資企業(yè)),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特別行政區(qū)),PK——Player Kill(游戲者之間兩個選手一對一的打斗),KO——knock out(拳擊賽時把對方擊倒)等。
3.拼綴法(blending)。是在兩個單詞中各取一部分拼綴成一個新詞。如:chinglish——Chinese+English(中式英語),kidult:kid+adult(老少皆宜的),affluential——affluent+influential(有錢有勢的),edutainment——education+entertainment(寓教于樂),lunarnaut——lunar+astronaut(月球宇航員),transceiver——transmitter+receiver(無線電收發(fā)器),nanoaser——nanometer+laser(納米激光器)等。
4.類推法(analogy)。仿照原有的同類詞引出對應或近似詞的方法。如:sunrise(日出)類比出moonrise(月出),有了spaceman(太空人)就類比出earthman(地球人)和moonman(月球人)。有了earthquake(地震)類比出moonquake(月震)。從blue-collar workers(藍領階級;體力勞動者)和white-collar workers(白領階級;腦力勞動者)可類推出grey-collar workers(灰領員工;服務性行業(yè)、負責維修的職工),pink-collar workers(粉領員工;職業(yè)婦女階層),gold-collar workers(金領階層;專業(yè)技術熟練員工),new-collar workers(新領;年薪在2-4萬美元的非白領員工),bright-collar workers(亮領;1945年后出生的成功職業(yè)人士),open-collar workers(開領;在家里隨意穿著通過與工作單位連接的電腦終端遠距離工作的人)及black-collar workers(黑領;就職于政府和官有壟斷企業(yè)的那個龐大群體)。
5.合成法(compounding)。指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聯(lián)結起來構成的新詞,它是最簡單常用的構詞法,在英語新詞中占的比例最大,隨處可見。如:summer time(夏令營),test-tube baby(試管嬰兒),boy toy(玩偶女子,俊男),gay marriage(同性婚姻),moral majority(道義的大多數(shù)),opinion leader(輿論導向人),platinum handshake(豐厚的退休金),four-two-one syndrome(421綜合癥:中國因計劃生育而形成的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獨生子女的家庭,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
舊詞新義(Changes in Meaning),即在原有詞中插入新的含義成為新詞。如:pearlharbor→珍珠港→(破壞性襲擊),ATM→自動取款機→(異步傳輸模式),candy→糖→(使心情/腦子輕松的東西),noodle→面條→(在電腦鍵盤上胡亂擊鍵),Kmart→供應廉價物品的大眾連鎖店→(低品味或低檔的商品)。委婉用語的出現(xiàn)也使舊詞出現(xiàn)了新的意義:animal companion(動物伴侶),differently abled(殘疾人)。
通過傳統(tǒng)的構詞法,學生會很容易掌握這些新詞。透過新詞的萬花筒,他們可以迅速地了解色彩斑斕的西方流行文化,增強語言交際的跨文化意識。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英語詞匯,充實詞匯語義,又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新概念,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
二、新詞翻譯或定名的原則
1.新詞翻譯方式上,譯意為主,譯音為輔。譯意的譯名(無論是直譯、意譯還是直譯加注的譯法)符合漢語中詞匯表意的習慣(擬聲詞除外),更易為漢語語言系統(tǒng)所接受。當然,音譯的譯名假如沒有更好的意譯譯名代替,或者音譯譯名短期內流傳很廣,也會在語言系統(tǒng)中保留下來。如:logic(邏輯),sofa(沙發(fā))等。以譯意方式翻譯的新詞(尤其是直譯的譯名)在漢語中剛出現(xiàn)的時候,在漢語讀者看來可能仍較陌生,對不懂原文或不知原文用的是哪個詞的讀者來說更是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詞會慢慢融入語言當中。如上述white collar,blue collar,gold collar,pink collar,open-collar worker。
2.新詞翻譯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第一,避免以解釋做譯名,譯名要簡約上口。如,squeegee man(用橡皮刷帚清洗擋風玻璃的小伙子)“抹車仔”、“擦車仔”英語的新詞,即使是合成的新詞或創(chuàng)造的新詞,多數(shù)也是因為概括力、形象性強而在英語中扎下根來,因此新詞的譯名也應該避免以解釋代替譯名。第二,允許音譯或意譯幾個譯名同時并存,在語言使用中優(yōu)勝劣汰。如,vitamin有“維他命”、“維生素”兩種譯法,直到1990年才由名詞委員會審定為“維生素”。generation gap(代溝),即兩代之間的一條溝,或“代差”,即兩代之間的差別,“不合時代”的,或釋為“世代隔閡”。第三,譯名應注意文化差異(culture shock)。翻譯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其中信息的解碼傳遞和編碼同時受到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制約。在雙語轉換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對于那些給讀者造成意義真空的文化缺省,譯者就需要用恰當?shù)臐h譯來補償。如:Sprite(雪碧),high tea(傍晚茶),fat farm(減肥中心)等。
3.英語新詞與文化交流。英語新詞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諸多側面,它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社會,也幫助學生更加了解文化交流的意義。如,fluenza:affluence+Influenza(富貴病),work-life balance(工作生活間平衡),badge item(品位衣物),leisure sickness(假期綜合癥、周末綜合癥),cyberspace(網(wǎng)絡空間),Cyberphilia(網(wǎng)蟲),Cyberphobia(上網(wǎng)恐懼癥),Internot(指那些拒絕使用電腦、拒絕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的“逃網(wǎng)一族”),cyberpark(計算機工業(yè)園),chief IT officer(網(wǎng)絡主管)等。英語新詞的翻譯,不僅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了解英語社會的窗戶,而且豐富了他們的語言。
總之,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以及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強,層出不窮的英語新詞將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掌握及運用英語新詞就變得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http://www.studa.net/Translates/080520/09260534.html.2008-5-20.
[2]http://www.zhidao.baidu.com/question/94323119.html.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