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世界在沉痛中揮別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半m說后生可畏,其中不乏有力的競爭者和覬覦‘王位’的人,但他(貓王)的王者地位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著名搖滾歌手斯普林斯汀如是說。然而兩年后,在同一片土地上,21歲的邁克爾·杰克遜手捧格萊美“最佳藍調(diào)男歌手獎”,并從此頻頻刷新樂壇記錄,開啟了新王稱霸的新時代。
2009年6月25日,杰克遜結(jié)束了他縱橫樂壇的40年。悲愴、惋惜、懷念……這是世界的聲音。那些習慣于跟隨他魔幻舞步的一代人,突然成了走失的孩子,在慌亂中拼命抓住路人的衣角,試圖尋找下一個牽引他們靈魂的音樂領(lǐng)袖。
然而這次,上蒼似乎并不打算用另一個王者的崛起續(xù)寫當世之王的隕落。杰克遜走后,樂壇將沒有王者,唯有偶像;“名望”匱乏,“名氣”泛濫。
這并非聳人聽聞。
首先,這是個商業(yè)原因。也是個數(shù)學問題。1982年,杰克遜憑專輯《Thriller》在美國專輯榜(Billboard)上蟬聯(lián)了31周冠軍,不僅擁有7首TOP10單曲、獲得12項格萊美獎提名及8項獎座,其全球銷量截止到1989年更已超過四千四百三十萬張。
這一記錄對當今任何一個歌手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因為唱片行業(yè)正由鼎盛走向衰頹,到音像店排隊購買高價正版專輯的年代早已成為過去。在網(wǎng)絡時代,人們可輕而易舉地在網(wǎng)站曲庫中挑選剛出爐的單曲或?qū)]?,這使得唱片業(yè)難以重溫前朝舊夢。在7月第三周的Billboard 200專輯榜中,美國當紅偶像組合喬納斯兄弟(Jonas Brothers)的最新專輯《Lines,Vines and Trying Times》空降冠軍。其銷量剛突破二十四萬七千張便已博得重彩,被稱為近年來樂壇的奇跡。而如今能在榜上蟬聯(lián)三周冠軍的專輯更是寥寥可數(shù)。
唱片業(yè)的低迷與娛樂業(yè)的浮華可謂一悲一喜,卻又各自喜憂參半。大眾娛樂的過度繁殖使娛樂圈空前龐大也空前擁擠。
1964年披頭士登上艾德蘇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引起全美嘩然喧騰,有超過七千萬觀眾觀看,約占當時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當然。披頭士的魅力足以引領(lǐng)這股“音樂文化入侵浪潮”,但不得不承認,當時極度匱乏的娛樂渠道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是個僅有三家網(wǎng)站和廣播臺的年代,沒有寫真集、沒有博客、沒有視頻游戲、多媒體軟件、衛(wèi)星電臺的年代,當然也沒有形形色色的搖滾樂隊和琳瑯滿目的MTV。
今天,我們在YouTube上博覽影音視頻,在電腦的迷你工作室里制作、發(fā)布歌曲。任何時間都可以欣賞任何喜歡的音樂,任何人都可以嘗試任何曲風。成為小有名氣的歌手。這種“一切皆有可能”的“任何”模式,在為大眾娛樂搭橋鋪路的同時,也使當今的歌壇偶像們在競爭激烈的成名的路上舉步維艱。在這個時代,他們無法成為邁克爾·杰克遜,恐怕連杰克遜本人也難以成為今天的自己。與杰克遜同天辭世的“霹靂嬌娃”法拉·弗西(Farrah Fawcett)是70年代風靡美國的“少男獵手”。然而在當今的娛樂圈,憑那身紅色泳衣和高糖分招牌笑容便難以站穩(wěn)腳跟了。群雄逐鹿,誰能獨占鰲頭?“年度偶像”的年代已然消融,現(xiàn)在盛行的是“每周偶像”。
那么,假如唱片業(yè)依然旌旗不倒,假如娛樂業(yè)依然循規(guī)蹈矩,樂壇新秀們便可以和邁克爾·杰克遜持有同樣的名望,享有同樣的愛戴,擁有同樣忠實的聆聽者嗎?恐怕很難!盡管他們享受著更光鮮的造型、更炫目的舞臺、更多元的宣傳渠道,但迅捷且五花八門的成名方式像極了菲律賓的街頭沙冰——色澤艷麗、口味齊全,但制造過程難登大雅之堂。
隨著“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的熱播,各類選秀節(jié)目紛至沓來,直逼收視巔峰。于是,無數(shù)渴望聚光燈的男男女女趨之若鶩,在角逐中一次次突圍,一次次晉級。一次次縮短了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他們成了某個地區(qū),某個群體間的偶像??伤麄兘^非王者。當然,這其中不乏具有王者氣質(zhì)的實力唱將,但快餐式的明星制造使他們大多擁有鮮花和掌聲,卻缺乏寵辱不驚的坦然;擁有趨向成功的勇氣,卻缺少偏離目標時的堅持;擁有絢麗的成名瞬間,卻少了漫漫成名路上的千錘百煉;擁有名噪一時的轟動,卻少有雁過留名的痕跡。
邁克爾·杰克遜帶走了樂壇君臨天下的時代,至此,偶像依舊,王者不再;人氣依舊,聲望難尋。
為王的逝去默哀過后,向巨子們的年代致敬過后,我們開始反省自身——或許是我們盲目的膜拜扭曲了“偶像”一詞的含義;是我們對待理想浮躁的心態(tài)貶低了偶像鍛造的價值。
時至今日,盡管王者已經(jīng)走遠,我們對優(yōu)質(zhì)偶像的渴望卻沒有遞減。我們頓然意識到時代的樂章依然需要某個人起草。并且隱約感受到他離得并不遙遠。于是我們期盼著這個音樂領(lǐng)袖的到來——當音樂響起,他的節(jié)奏能帶動世界的脈搏,他的旋律能懾服所有靈魂。他或她,不,必稱王,卻將是這個時代的音樂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