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漢英翻譯中習語所反映出的漢英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形成的原因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漢英翻澤;習語;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37(2009)14-0175-01
習語,就是一個民族由長期習慣而形成的語言,這種習慣性的語言得到大家的認可,并在該民族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在一個民族中,語言先于文化而產(chǎn)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反映出一個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現(xiàn)象。因民族的不同,語言不不同,習語的不同,其文化就形成了很大的差異。以漢英語言的翻譯為例,中國同西方英語系國家如英國和美國文化的差異造成了漢英語音的翻譯特別是對習語翻譯的巨大障礙。要想對漢英兩種語言進行翻譯,譯者僅僅掌握這兩種語言和文字是不夠的,還必須深刻了解中英這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
1英語與漢語中習語文化差異的成因分析
①民族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習語的差異。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由該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地域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等等而形成的。例如,在漢語中,東風和西風是作為反義詞而存在,東風含有褒義,西風含有貶義。在漢語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內(nèi)陸國家,報告春天消息的往往是東風。因此,中華民族就喜歡東風,贊譽東風是吉祥的風。而英語則恰恰相反,英國人喜歡西風,英語中有大量贊美和歌頌“西風”的詩篇。這是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在地理位置上屬于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風。英國英國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著名詩篇《西風頌》正是對春天的謳歌。在雪萊的詩里,西風是一種象征,它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種打破舊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風精神。詩人以西風自喻,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信念和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決心。正因為漢英語系對東西風的寓意不同,我們在漢英語音的翻譯中就要充分考慮中英兩種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化個性,對那些約定俗成的言語習慣即習語在翻譯中給予準確的把握和恰當?shù)奶幚?。如果譯者對漢英不同民族的地理位置、氣候環(huán)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語言習慣知之甚少或處理不當,輕者會在漢英翻譯中鬧出笑話或產(chǎn)生誤會,重者將會嚴重傷害漢英民族之間的感情。
②歷史文化的差異導致習語的差異。歷史文化中的習語,不僅形象生動,有的還飽含哲理。歷史文化中的歷史典故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最能體現(xiàn)不同民族歷史文化的特點。例如,“人心齊泰山移”,比喻只要大家團結(jié)一心,任何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又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它反映出中國古代的婦女嫁人后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丈夫主宰的一種消極的人生觀。但英美讀者未必知道其意。在漢英翻譯中,就不能采用直譯的辦法。直譯后雖不會產(chǎn)生文化沖突,卻會造成語用失誤,使讀者不理解其含義。譯文可直譯其字面意義,再點出隱含意義,體現(xiàn)出原文的風格和韻味。英語中的許多成語、典故和習語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在漢英翻譯中必須尊重英國歷史文化習慣,將習語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
③宗教文化的差異導致習語的差異。宗教在中國源遠流長,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是中國的五大宗教,滲透到中國文化(語言)的各個方面。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等。而在西方,以基督教為主體的宗教滲透到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文學藝術(shù)等各個方面,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漢語和英語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也有對應的詞匯,但意思不同。如漢語中的“龍”與英語中“ dragon”相對應?!癲ragon”在英語中是“怪物、魔鬼、兇殘”的意思,是可憎惡的象征。而漢語中的“龍”具有“神圣、高貴、民族精神”的象征?!癊nd of the world”意為伸張正義的時刻,而漢語中理解為大難臨頭、人類即將毀滅。我們在漢英翻譯中切忌望文生義。
④其他方面的文化差異導致習語的差異。漢英兩種語言在數(shù)字范疇、時間觀念等方面也存在著差異,由此組成的習語或詞語范疇的表達上也有差異,在漢英翻譯中也應加以注意。比如對“前”與“后”,中國人仿佛是面對著過去看問題,因而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以及“前所未有”,“后繼有人”之說。而英語正好相反,如英語的the latest news,譯成中文不能說是“最后消息”,譯為“最新消息”。字面意義相同,隱含意義(包括褒貶意義)卻相去甚遠,不能互譯,應采用變通方法。
2結(jié) 語
對習語的理解和翻譯不僅僅要求語言的基本功扎實,更強調(diào)對兩種語言文化的駕馭。習語翻譯實際上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流過程。英譯漢時,譯者首先應該在充分研究漢語和英語以及漢英民族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對漢、英語語義解釋和漢、英詞語語義進行對比分析,尤其對漢英語言中的習語所表達的意思準確理解,然后翻譯,則成功的概率更大。
參考文獻:
[1] 袁芳,王惠潔.中西文化的差異與習語翻譯[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