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高建軍
父親失蹤
王原是明朝正德年間人,家住河北文安。他的父親王珣因為不堪忍受官府苛捐雜稅的殘酷壓榨,逃往他鄉(xiāng),只聽說去了山東一帶,就再也沒有別的音信。那時王原年紀尚幼,他長大以后,向母親詢問父親去了哪里,母親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他。王原聽了萬分傷心,立志要把父親找回來。于是他在縣城的大街上擺了一個小攤,準備下酒飯,供給那些南來北往做買賣的人,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打聽父親的下落。每當(dāng)遇到遠方來客,王原都會將父親的姓名、年紀、相貌特征告知對方,希望能得到父親的一些信息。這樣過了很長時間,卻一無所獲。
外出尋父
王原娶親后,剛剛過了一個多月,他就向母親跪拜告別,要求外出尋找父親。他母親哭著對他說:“你的父親已經(jīng)出走二十多年了,生死不明。而且你的父親本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誰會知道他姓甚名誰呢?世界這么大,人這樣多,你到哪里去找啊。你的父親已經(jīng)失蹤了,你再有個三長兩短的,我無依無靠,可怎么辦哪?”王原痛哭流涕地對母親說:“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結(jié)婚了,有兒媳婦陪伴您身邊,您盡可放心。我一個大小伙子,能夠照顧好自己,您也不用擔(dān)心。我不將父親找回來絕不回家。”說完,王原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家鄉(xiāng),踏上茫茫尋父之路。
終獲團聚
此后幾年間,為了尋找父親,王原走遍了山東各地,卻一直沒有父親的任何消息。一天,他渡海到了田橫島,在一座廟里睡著了,夢中他夢見一個佛寺。醒來后,他向一個老人占卜,老人建議他往南去找找看。王原按照老人的指點,到了輝縣的帶山。在那里,王原看見了一座名為“夢覺”的佛寺。既是佛寺,又有“夢覺”二字,王原心里一動。此時,正值大雪,天寒地凍,王原無處可去就躺在寺門前過了一宿。天明的時候,一個和尚出門發(fā)現(xiàn)了他,驚奇地問他是誰。王原回答說:“我是文安人,為了尋找父親而來?!焙蜕薪又鴨査骸澳阏J識你的父親么?”王原說:“不認識?!边@個和尚非??蓱z他,把他讓進了禪堂,并為他做了一碗粥喝。王原不知道的是,他的父親王珣恰好就在這所佛寺中做廚師,現(xiàn)正在廚房里燒火做飯呢。這個和尚知道王珣是文安人,他到廚房對王珣說:“你老家來了一個尋父的年青人,你沒準認識他呢?!蓖醌懗鰜砼c王原相見,卻彼此并不認識。在詢問了對方姓名后,王珣準確地叫出了王原的乳名。至此,父子終于相認,抱頭痛哭。王珣對王原說:“你回去告訴你媽媽,我沒有臉面再回故鄉(xiāng)了?!蓖踉f:“您不回去,我只有死在這里了?!闭f著,他牽著父親的衣服嚎啕大哭。和尚們也都被深深感動了,紛紛勸說起王珣來。最終,王原與父親一起回到了闊別多年的老家,與家人團聚。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原為了尋找流落他鄉(xiāng)的父親,不惜拋棄安穩(wěn)幸福的生活,克服了千難萬險,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終于找到親人,使一家終獲團圓。他的壯舉,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幾千年孝老愛親的美德。他的尋親故事,對于今天提倡中華好家風(fēng)建設(shè)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