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在實施主題游戲“趕廟會”時,應及時捕捉、生發(fā)幼兒的愛心意識;創(chuàng)設條件,啟迪愛心行為;家園配合,共同打造愛心行動序曲;唱響義賣活動,讓愛心得到不斷的延續(xù)。
關鍵詞: 愛心 主題游戲“趕廟會” 生發(fā) 延續(xù)
愛心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我們不僅可以通過正規(guī)的活動和身邊的典型案例來實施教育,而且可以在游戲中培養(yǎng)。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主題游戲在新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深受幼兒的喜歡,而且成為了幼兒學習知識、獲得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游戲中幼兒常常是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探索、感知身邊的人和事,通過對成人角色的模仿、再造,以及情境再現(xiàn),幼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性等方面得到了發(fā)展?;顒哟蟠蟮孛劝l(fā)、豐富、深化了幼兒的情感,促進了幼兒品德的發(fā)展?,F(xiàn)以主題游戲“趕廟會”為切入點,淺談幼兒的愛心在游戲中的生發(fā)與延續(xù)。
一、在主題游戲“趕廟會”中捕捉信息,生發(fā)幼兒的愛心意識
在主題游戲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隨著對主題的領悟和生活經(jīng)驗的增加,在活動中會出現(xiàn)新的興趣點與生成點。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將其稱為“隨機情境”。教師應當具備迅速、準確的調(diào)控能力,對隨機情境中引發(fā)的一些游戲行為,特別是反映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的事件與行為進行及時的捕捉、誘發(fā),從而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
主題游戲“趕廟會”是我們根據(jù)當?shù)孛袼孜幕诰蛏傻挠螒蚧顒?,廟會上種類繁多的小吃、飾品、民間玩具,以及熱鬧的場面和叫賣聲無不成為幼兒游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幼兒利用走廊空間開設“廟會一條街”,有賣小吃的、有賣泥人的、有賣玩具的,大家各自照看著自己的“生意”。有的攤位生意較為紅火,有的攤位卻門前冷落。泥人區(qū)的錢震璽和姚奕羽小朋友可能是生意不太理想,兩人相互推諉讓對方叫賣,可效果不大。這時,錢震璽小朋友雙手一拍說:“有了。老師,能幫我們找一個小紙箱嗎?”我沒有詢問原因,便給他提供了一個餅干盒,他倆在上面裝飾了一個心形的圖案,而后叫賣:“大家都來獻愛心了,泥人1元1個,賣的‘錢’我們要收到愛心箱里!”果然,這一招立見其效,生意立即紅火起來,他們倆一個做、一個賣,忙得熱火朝天。之后其它生意不好的攤位也紛紛效仿。一時間,各個攤點的玩具很快賣光了,攤主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于是,我們及時捕捉了幼兒出現(xiàn)的這一隨機情境,尋找到其中的有效元素,引導幼兒圍繞生成點進行討論交流。了解到我們周圍、社會上有許多孤兒、殘疾人等需要我們關心,大家紛紛提議在下次游戲中增加“愛心商店”、“愛心小制作”、“愛心表演”區(qū),等等,生成了新的游戲支點。在這種情感交流的誘發(fā)下,不僅內(nèi)化了幼兒的愛心情感,同時愛心之火也在幼兒心中不由自主地開始生發(fā)。
二、創(chuàng)設條件,誘導愛心行為
游戲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隨著愛心游戲活動的不斷深入,幼兒積累了很多相關的認知和交往經(jīng)驗,而后會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議。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條件,鼓勵幼兒大膽實踐;給予支持與尊重,利用多種途徑誘導幼兒的愛心行為,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
1.增設愛心活動區(qū),把愛心向平行班擴散。
我們在主題游戲“趕廟會”中及時拓展了有關愛的主題活動內(nèi)容,并與同齡班幼兒開展了平行班游戲活動,分享了這一資源的開發(fā)。幼兒在虛擬的游戲情境中,進行著對所選角色的模仿、想象,用自身行為再現(xiàn)生活中的人群,積累了相關的認知、交往經(jīng)驗,把愛心意識傳遞給了平行班的每一名幼兒。
2.成立愛心捐助區(qū),啟迪愛心行為。
意識觸動行為。隨著游戲的不斷延伸,愛心之火在幼兒的心里不斷地被點燃。幼兒在不斷地感知、思考中了解到在我們的身邊、周圍生活著一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不幸的孩子需要我們幫助,他們也不滿足于在虛擬的游戲情境中去感悟、去體驗,而要求更多地從虛擬的游戲情境轉向現(xiàn)實。幼兒提出在班級成立愛心捐助區(qū),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衣服、圖書和物品捐贈給需要幫助的人;還有一部分幼兒提出義賣活動。對此,我們展開了討論,對幼兒的想法首先給予了肯定與鼓勵,并一致同意舉行義賣活動。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愛心捐助區(qū)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可以說是“碩果累累”,這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幼兒的行為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積極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關愛他人的情感與需要。
3.制作海報和愛心箱,向全園進行愛心倡議。
當意識與行為達成共識以后,幼兒就有一種巨大的熱情與動力進行籌劃、準備。教師應及時參與到幼兒的愛心行動之中,與幼兒一同策劃義賣計劃書、方案。在游戲活動中,幼兒主動分工合作,制作海報,糊制愛心箱,這些無不體現(xiàn)著孩子們純真的愛心得到了升華。之后,我們將倡議海報粘貼在幼兒園的不同地方,讓全園教師、家長、幼兒了解我們的愛心行動,引發(fā)他們積極參與到愛心義賣之中,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三、家園配合,共同打造愛心行動序曲
《綱要》總則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發(fā)展創(chuàng)設條件。
當倡議貼出后,我們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作。他們在活動前與孩子共同參觀福利院、制作愛心飾品、收集募捐物品,進行愛心啟蒙教育,以自身的情感和行為激發(fā)、引導幼兒,不斷喚醒幼兒的愛心行為,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這充分體現(xiàn)了家園互動的重要性,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愛心的種子,共同打造了愛心行動的序曲。
1.帶孩子參觀福利院,進行愛心啟蒙。
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到福利院,零距離地接觸孤殘兒童,讓孩子在親身經(jīng)歷中感知孤殘兒童的困難與不幸,并送上自己的愛心,為孤殘兒童捐款、捐物。
2.與孩子一同收看報道,喚起救助行為。
家長有意識地與孩子一起上網(wǎng)收看有關孤殘兒童、災區(qū)等愛心救助的宣傳與報道,激發(fā)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明白奉獻愛心是一種美德,并啟發(fā)孩子主動挑選書籍、玩具、衣物進行捐助。
3.親子制作,感染孩子的心靈。
親子制作是家長、幼兒愛心行為表達的一種方式,他們利用廢舊的材料、工具制作出別具一格的玩具,用自己的雙手編織著愛的暖流,不僅體驗了親子交流的快樂,同時在制作的過程中也感染了幼兒的心靈。
四、唱響“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義賣活動,讓愛心得以延續(xù)
孩子的愛心是天性,需要不斷的啟迪,更關鍵的是需要成人給予他們愛心放飛的機會,幫助他們付諸行動,讓愛心更好地得以延續(xù)。
六月是大班幼兒畢業(yè)的日子,我們一改過去慶祝的形式,將幼兒在游戲中積累的認知經(jīng)驗、交往能力及積極的態(tài)度進行遷移和運用,組織幼兒進行了特殊而有意義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愛心義賣活動?;顒又形覀児材技?400多元,以及若干玩具、衣服,并與部分家長、幼兒代表將愛心捐贈給了徐州社會福利院。
我們老師因為家長和孩子感動,家長因我們舉行的活動而感動。愛的旋律依然繼續(xù),受益的不僅是那些有困難的人,還有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
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要注重挖掘游戲中幼兒情感教育的內(nèi)容,讓愛心之火從小植入幼兒心底,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一生。
參考文獻:
[1]潘曉虹.談幼兒園主題內(nèi)容的選擇與拓展.仙居縣教育局教研室.
[2]幼兒園游戲之旅——研究性游戲學習.南京市第一幼兒園.陸嫻敏.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