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勛章,神圣的勛章!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賀龍、葉挺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的第一槍。1933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蘇維埃臨時政府決定每年的8月1日作為我軍的“節(jié)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6周年時,全國的將軍人數(shù)為1613名。若按將軍們原籍所屬省份排列,前10位如下:
江西325名,湖北234名,湖南199名,安徽128名,河南106名,四川95名,山東87名,福建83名,河北79名,陜西63名。(后來晉升了214位將軍)
如按將軍數(shù)量的多少排列,出將軍最多的10個縣依次為:湖北紅安、江西興國、湖南平江、安徽金寨、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湖北大悟、河南新縣、安徽六安、湖南瀏陽。有黨史軍史專家說,江西湖北出將軍,湖南出領袖,如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胡耀邦。其實湖南也出將軍,如瀏陽上將有王震、楊勇、李志民、宋任窮、蘇振華、傅秋濤。而且還出了全軍中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首封女將軍——李貞
李貞生于1908年2月10日,湖南瀏陽縣永和鄉(xiāng)小板橋人,姊妹6個。迫于生活,父親李光田就將她送到一戶姓古的人家作童養(yǎng)媳。16歲時與脾氣暴躁的青年古天順結了婚。童養(yǎng)媳的日子不好過,古家人不把她當人看,為了沖破牢籠,她T'1926年加入革命的洪流。在填表時她改掉原來的名字“旦妹子”,堂堂正正地寫上“李貞”二字。
1927年3月,李貞經瀏陽宣傳部長兼游擊隊政委張啟龍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李貞入黨還不足一個月,就遇到了嚴峻的考驗。蔣介石在上海呼風喚雨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何鍵、許克祥在長沙興風作浪發(fā)動了“五·二一”馬日事變。長沙周邊的瀏陽縣黨組織也遭到徹底破壞,其中李貞的入黨介紹人(以后的丈夫)瀏陽縣委宣傳部長張啟龍在觀音塘被捕,大家都很著急,李貞提出一個方案。由她這個“女匪首”作新娘,花轎下面藏十幾條槍,迎親隊伍混進觀音塘團防局,里應外合將張部長救出。救出后不久他們就成了真夫妻。
1931年7月,王明主管中央一切事務,他把蘇聯(lián)“肅托”“反托”的洋法寶帶到中央蘇區(qū),夏曦把這個洋法寶帶到洪湖蘇區(qū)。劉士杰把這個洋法寶帶到了湘贛省委。時任湘贛省政府副主席的張啟龍被劃為“AB團”分子,生死難料,他為了不牽連李貞,在監(jiān)獄中簽了離婚書,這對患難的革命夫妻從此再未見過面。
甘泗淇是開國第九名上將,原名姜鳳威,又名姜炳坤。1903年11月21日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一個貧農家庭,1930年從我黨的紅色學府——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到湘贛省任宣傳部長,李貞在湘贛省委工作,二人經任弼時夫人陳琮英牽線,由任弼時主婚,在婚禮上,賀龍風趣地說:“今天是甘泗淇和李貞結婚的日子,完全是新式的沒有封建色彩,一不拜天地,二不拜祖宗,就是一心一意干革命,他們是很好的一對革命夫妻。”
1934年7月,紅六軍團準備西征,兩位領導人任弼時、肖克找李貞,要她照顧好她的第三個快要臨產的妹妹李新蘭(王震的原配夫人),她不能隨部隊西征。完成任務后于1935年11月19日從湖南桑植劉家坪出發(fā),開始了萬里長征。李貞在66軍團任組織部長,在紅二方面軍任組織部副部長,長征是艱苦的,婦女更艱苦,懷了孕的李貞可想而知,如果沒有超人的毅力是走不完萬里長征的。到陜北后,賀龍說:“你們兩個模范干部。一對革命夫妻!”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李貞戎裝未脫,重上戰(zhàn)場,又隨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zhàn)場,任志愿軍政治部秘書長。
從朝鮮回國后,李貞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檢察院副檢察長的職務。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中南海舉行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儀式。作為唯一的女性,李貞在那些叱咤風云的將帥之中尤為惹眼,待李貞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后,周總理親手把少將軍銜授予她,并說:“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李貞、甘泗淇夫妻二人同時被授予將軍軍銜,丈夫是上將,妻子是少將,這在古今中外都不多見。從此中國光輝的革命史上有了第一對將軍夫婦。
1964年2月5日。甘泗淇剛過60花甲,就永遠離開了他相依為命30年的妻子。1990g3月22日,鮮花與翠柏簇擁著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李貞身著將軍服的彩色遺像。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的將軍走完了她83歲的人生旅程。
軍史專家——賀捷生
賀捷生生于1935年11月1日,湖南桑植人。賀捷生的名字是她父親賀龍在東征前方打了個大勝仗。她的姨夫肖克(紅六軍團首長)說:“就叫捷生吧!”1935年11月19日,只有18天的賀捷生隨母親蹇先任(后來任中組部副秘書長)姨媽蹇先佛(后來任電力工業(yè)部副部長)開始長征。賀捷生是長征中最小的兵,長征是艱苦的,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作為一個文弱的少婦,蹇先任拖著虛弱的身子,把捷生放在一個背簍里,踏上了漫漫征途。在一次越過敵人封鎖線時,母親怕她哭出聲暴露部隊目標,便用衣服緊緊地捂住賀捷生的頭,過了危險區(qū)一看,賀捷生的小臉已憋紫。幾近窒息。到陜北后母親去蘇聯(lián)紅軍大學學習。時任120師師長的賀龍就托他的老部下秦光遠、瞿玉屏將她帶回湘西老家。1949年已14歲的賀捷生回到父母身邊,但因父母離異,她一直生活在母親身邊。
20歲那年她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1960年到青海民族學院任歷史老師,在青海6年沒有人知道她是賀龍的女兒。
“文革”中賀龍成為首批被打倒的對象,賀龍元帥被林彪一伙迫害致死,此時的賀捷生到處逃難,被關押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勞改、審查達5年之久。此間膽小怕事的前夫離婚而去。不久與她相濡以沫的第二個丈夫因受牽連被迫害致死。秀麗聰明的第二個女兒才12歲因無人照料被冷酷的現(xiàn)實逼上絕路……所有的不幸劈頭蓋臉地砸向這個文弱無助的女子,但她頑強地忍受這一切。
1978年,慈祥的鄧穎超大媽親自為賀捷生主持婚禮,夫君就是李振中將軍,他們互敬互愛,她一方面支持丈夫的事業(yè),一方面創(chuàng)作、編寫了《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并任編審室主任,負責組織領導軍事思想、軍事學術、軍事后勤、軍事政治工作、軍事技術、軍事歷史、軍事地理等7個門類,57種學科共2000余萬字的編寫,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用汗水和鮮血譜寫了光輝的一頁。
1992年7月22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書》編審室主任賀捷生少將軍銜。
多少年來,賀捷生一直關心她父親戰(zhàn)斗過的洪湖蘇區(qū)。對忠實厚道、勤勞樸實的廣大洪湖蘇區(qū)人民充滿了眷戀之情。尤其是1975年10月8日,賀捷生帶著黨中央的溫暖,帶著母親蹇先任的叮囑,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她父親一手創(chuàng)建的洪湖蘇區(qū),當她來到監(jiān)利縣周老嘴鎮(zhèn)賀龍石像前,流淚不止,長跪不起,她對隨行的工作人品及監(jiān)利縣領導說,“如果我父親不是被林彪一伙整死,今年正好80歲,我相信監(jiān)、洪兩縣蘇區(qū)人民一定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祝愿,祝他長壽。就是毛主席、周總理也會給他題壽詞,因為他老人家是我黨最忠誠的鋼鐵戰(zhàn)士之一!”
在縣領導的陪同下,他們來到1932年8月蒙冤遇害的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柳直茍墓前,這位與她父親賀龍同患難同理想同鄉(xiāng)音的老搭檔。他沒有死在國民黨的槍口下,而是死在王明夏曦的“肅反”中,年僅34歲。
賀捷生到周老嘴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轟動了洪湖西岸,許多老赤衛(wèi)隊員拄著拐棍從四面八方趕到了周老嘴,紅三軍第八師一位老排長講:“一看風風火火的賀捷生,就像是當年賀老總的化身。”這位馬背上背簍中誕生的新一代將軍,把黨的幸福,自己的淚水,及美麗的風采,留給了蘇區(qū)這塊熱土,給140萬勤勞勇敢的蘇區(qū)人民留下了永恒的回憶。
夫妻將軍——聶力
聶力是開國元帥聶榮臻的獨生女兒,她母親張瑞華,生于河南信陽雞公山一個書香門第。1928年4月與聶帥結婚,1930年8月生聶力(小名麗麗),聶力的童年是在上海郊區(qū)毛齊華的親屬家中長大,直到1945年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才找到麗麗,那時她16歲,他們一家三口在一起,真是南腔北調說個不停。
1955年聶力考入了蘇聯(lián)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及光學儀器學院。1960年學成回國后。這位元帥之女繼承了父業(yè),投身到祖國的國防事業(yè)。先后擔任國防部第五院實習生、技術員、工程組長、七機部一院十三所室主任。1985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在國防科技戰(zhàn)線上,她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地奮斗了幾十個春秋。直接參與和領導了我國海上測量船遠航和潛水下發(fā)射試驗以及為國外提供發(fā)射服務等重大而艱苦的任務。
聶力的丈夫丁衡高,從南京大學工程學院機械系畢業(yè),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由于他勤奮踏實,很快便受到了專家和組織上的重視。1957年到蘇聯(lián)列寧格勒精密機械及光學儀器學院攻讀研究生,1961年獲博士學位。
聶力與丁衡高相愛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同學,同理想,同省,同縣,1962年在廣州幽雅的留園里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婚禮。
1988年丁衡高被授予中將軍銜f國防科工委主任)。
1994年6月,軍委主席江澤民又簽署命令,丁衡高中將晉升為上將。
1988年聶力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1993年7月24日聶力晉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這個特殊家庭,夫婦二人一個是上將,一個是中將,在世界各國中是絕無僅有的。1992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最后一個離開人們的聶帥也放心地走了,因為他的女兒聶力、女婿丁衡高為他爭了光……
紅色將軍——邵華
一代偉人毛澤東離開我們已有33年。世界各國人民都用不同方式來紀念他,愛好和平的預言家說毛澤東是大神,我認為是“巧合”,例如:1893年12月26日早晨9時,一代天驕毛澤東誕生于神奇的韶山沖。毛澤民的夫人朱旦華(真名姚秀霞)1911年12月26日生于寧波市莊橋鎮(zhèn)。毛澤東的重孫毛東東于2003年12月26日9點58分生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又例如:1927年4月下旬,毛澤東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對來自湖北京山縣青樹嶺的女學生張文秋和劉謙初說:“你們結婚都不請我喝喜酒吃喜糖?!睆埼那飳γ瘑T說:“我們今天到都府堤是來看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的。”毛澤東就說:“既然你們這么喜歡他們,等你們生了女兒就給我作兒媳婦?!边@本是一句玩笑話,最終還是實現(xiàn)了。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與張文秋的長女劉思齊結婚,1960年毛岸青與張文秋的次女邵華結婚。
邵華的父親陳振亞是湖南石門人,是彭總部下一員猛將。1938年秋生邵華,1939年被風吹兩邊倒的新疆軍閥盛世才殺害于新疆。這個從小就失去父愛的小女子隨姐姐劉思齊到毛主席家。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她上了小學、中學,后來她考入北大中文系。
1962年春天,邵華岸青遵照毛主席的意見,去湖南長沙板倉給楊開慧媽媽掃墓,這可樂壞了90歲高齡的外婆向振熙老人,她一手拉著岸青一手拉著邵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總是舍不得松手。楊開智舅舅與李崇德舅媽也來問長問短,問寒問暖,他們小夫妻二人轉達了毛澤東對大家美好的祝愿,全家人都沉浸在歡聚的幸福之中。
1970年1月,他們的寶貝兒子毛新宇的出世給中南海增添了喜悅的氣氛,三口之家更是溫馨與幸福。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澤東離開了我們,邵華岸青和小新宇一家三口每年的12月26日誕辰紀念日都去毛主席紀念堂悼念,風雪無阻,從不間斷。
1977年毛主席逝世的第一個春天。毛岸青與邵華回到湖南老家,他們“含淚佇立桔子洲頭,漫步湘江峭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倉小徑,依戀韶山故園……萬千思緒隨山移水轉”,寫下了《我愛韶山紅杜鵑》,后來又創(chuàng)作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楊開慧》、《劉謙初》、《陳振亞》,邵華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委員,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她的知名度很高,幾乎家喻戶曉。1995年7月28日,身為軍事科學院科研部副部長的邵華,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女將軍。
2003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11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舉行,一個喜信告訴我們,毛澤東的重孫毛東東于12月26日誕生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與毛澤東同月同日同時,邵華將軍將這個喜信告訴了李敏、李訥、劉思齊等親屬。大家歡聚一堂,從此每年的12月26日給全國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2008年9月,邵華安詳?shù)刈吡恕?/p>
紅安將軍——吳曉恒
神秘的紅安是中國第一個將軍縣,紅安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紅安的山水養(yǎng)育我們偉大的人民軍隊:紅四方面軍在此誕生,紅二十五軍在此重建,紅二十八軍在此改編,一個僅48萬人的小縣城先后有三支紅軍隊伍在此成立。因此可稱她為人民解放軍母親河的源頭。
從這里誕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車223名將軍(還不包括1988年授銜的5位新一代將軍),也走出了國民黨軍隊的56名將軍。更神奇的是也走出了一位女將軍——吳曉恒。
吳曉恒,1932年生于戰(zhàn)爭年代,1950年高中畢業(yè),那時才18歲,她就準備把美麗和青春全部獻給部隊,她的愿望是穿上綠軍裝,跨過鴨綠江,以浪漫色彩的情懷接受戰(zhàn)火的考驗。將美國強盜趕出朝鮮。然而她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卻成了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的一名學生,畢業(yè)后分配到東北軍區(qū)第十一軍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工作。因在校就是優(yōu)秀學員,就已順利人了黨,她曾一度是又紅又專醫(yī)生,領導也特別看重她,哪知不久就風云突變。厄運一步一步向她走近。
1957年反右開始,吳曉恒母親是位老中醫(yī),救死扶傷,實現(xiàn)革命的人道主義是她祖?zhèn)魅松鷤鹘y(tǒng)醫(yī)德,她丈夫死得早,子女5人一個個拉大,又送到革命的軍隊里,而且都成了黨員干部,她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毛主席恩情比天高比海深!”這位慈祥的母親要她女兒與她劃清界線,為了母親的微笑,她與新婚的丈夫只好提前歸隊,告別了喪魂落魄的母親,從此16年中沒有再見一面。不久以后,吳曉恒的丈夫又因大鳴大放大字報。這一炮一放炸傷了自己,被劃為右派,取消了預備黨員的資格,轉業(yè)到偏遠的小鎮(zhèn),一別就是10多年。由于母親和丈夫都是“牛鬼蛇神”,吳曉恒的日子不好過。
七十年代初,吳曉恒選擇了遠離政治喧囂的青藏高原,那里需要一支醫(yī)療隊做保障,她義無返顧地去了。她像高原上的一朵雪蓮花迎著風雪怒放。4000多里青藏線上留下了她的足跡,千萬個病人留下了她的美麗。一家4口人分4處,她是一個好醫(yī)生,是一個好女兵,但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女兒,母親病死她連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在一個高處向著南方,她給母親跪下……
1982年12月一個清晨,吳曉恒家的電話鈴響了,告訴她一個外國人情況不好,請你火速趕到廣州南湖賓館,病人叫瑪莎,美國女性,65歲,隨旅行團到廣州旅游,突然心臟病發(fā)作,待吳曉恒趕到時瑪莎的心跳已停止了十幾分鐘,美國醫(yī)生把瑪莎病死的消息告訴了她遠在美國的女兒。經過吳曉恒的奮力搶救,奇跡終于出現(xiàn)了,昏迷了62個小時的瑪莎睜開了眼睛,重返人間。幾天后?,斏呐畠簭拇笪餮蟊税讹w來廣州奔喪,見到她母親是個大活人,她將這個喜信告訴了美國的親人。吳曉恒搶救病人的事跡傳遍了美國各地。1988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吳曉恒被授予少將軍銜。吳曉恒,大別山的女兒,紅安將星中一朵絢麗的花朵!
這八一的星徽戴在我國軍人的頭上、扛在肩上、嵌在胸前、裝在心中,老一代將軍們戴著八一的星徽,沖破黎明前的黑暗。迎來了美好曙光。1955年9月23日,一代偉人毛澤東將八一勛章戴在元帥朱德、彭德懷等人的胸前,9月27日周總理將八一勛章戴在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胸前,也給我軍首任少將李貞戴上八一勛章,1988年江澤民主席將八一勛章分別給賀捷生、聶力、吳曉恒、邵華戴上。八一勛章,神圣的勛章,男人的光榮,女人的驕傲。我軍中的五朵金花,她們就像五道絢麗彩虹映紅了天空。映紅了海面,映紅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