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五千年華夏歷史充滿了男人的豐功偉績,興亡成敗。是一部由男人寫就的男人史。其實,在中華歷史的延續(xù)中,作為人類的另一半——女人,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決定歷史走向的重要時刻,在中華文明的璀璨星辰中,中華女性放射著獨特的光輝,是串聯(lián)并決定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習俗,寫史的人,讀史的人忽略了這個光芒四射的群體。專欄《媚眼看盡五千年》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思辯性為一體,以道古說今的風格,從女性的視角讀一部中華五千年女性史,聽一段歲月悠悠的風花雪月,帶您看盡中華女性的五千年精彩,同時以史為鑒參透諸多人生感悟。
本刊總編盧煒
愛江山還是愛美人?在漢朝,這不是個難題。因為對他們來說,美人就是江山。美人維系著王朝萬千子民的安逸,如同那漢宮升起的秋月,撫盡華夏九萬里。
有漢一代,北方的匈奴一直虎視著中原的沃野千里。臥榻之側,有猛虎鼾睡,這讓劉邦十分不爽。然而劉邦一擊匈奴不中,反被困在白登山。
一個強人站了出來,沒錯,就是呂稚。
在呂稚的眼里,降服野獸最厲害的招數(shù)是陷阱。她要給匈奴挖一個溫柔的陷阱。這便是和親,爭取和平的時間發(fā)展壯大,以圖再戰(zhàn)。沒承想匈奴單于放出話來:我要的媳婦必須是你們大漢的公主,不是金枝玉葉,俺們不稀罕。劉邦樂了:這下我不成了匈奴單于的老丈人了嘛,看你姑爺還敢打老丈人?呂稚哭了,被選中遠嫁匈奴的魯元公主是她的掌上明珠心頭肉,數(shù)年楚國人質的凄雨風霜讓她此刻心如刀絞。呂稚的哀傷像冬雨穿透蒼穹,擊穿大漢的鐵血。劉邦和大臣們想了個辦法,在后宮中挑選了幾位美女,反正冒頓單于也不敢跑到長安來驗證她們的身份,哪個肉包子敢去打狗?
西風殘照,那幾個女子告別漢家宮闋,我不知灞陵的柳色是否還年年如煙?長安古道,一輪秦樓月,卻等得簫聲嗚咽。
時光在稻花香里飄過,漢武帝即位的時候,漢朝已經過了長達70余年的休養(yǎng)生息。劉邦當皇帝那會兒,自己出行也湊不齊4匹同樣顏色的馬,而宰相只能坐牛車,被市民們譏為老牛拉破車。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各個倉庫中堆滿了糧食和金錢,甚至穿銅錢的繩子都放得腐爛了,社會的富足可想而知?!胺笍姖h者雖遠必誅”,這豈止地域的遙遠,更有穿越時空的隱忍。“斷匈奴右臂”,再一舉擊殺,這便是漢武帝的策略。而這右臂就是西域大國烏孫。
烏孫國王昆莫常去匈奴玩耍,自然領略過漢朝“公主”的風采。他派人送來1000匹良馬作為聘禮,表示愿與漢朝通婚,漢武帝劉徹立即答應。劉徹雖然也舍不得親生骨肉,但比他的爺爺劉邦要厚道得多。他親自為未來的“姑爺”挑了位漢室宗親。這個女孩便是細君公主。她該叫劉徹叔爺爺。公元前105年,烏孫國王昆莫舉行盛大的婚禮迎娶細君。劉徹的這個姑爺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時年七十有二。昆莫真心喜愛這位遠嫁而來的新娘,專門為她仿照漢人的房屋樣式建造了一座宮院。然而,歡喜歸歡喜,命更重要。深得養(yǎng)生之道的昆莫(否則他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怎能活到70歲)一年也只是禮節(jié)性的和愛妻親密幾次。白發(fā)紅顏,黃沙漫卷,細君悲苦難抑,一縷輕愁東望長安: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墻,
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
愿為黃鶘兮歸故鄉(xiāng)。
兩年后,昆莫去世。臨死前留下遺言,要細君按烏孫風俗嫁給自己的孫子也就是新國王。 這顯然不能讓細君接受,她抵死不從,并上書漢廷請武帝為自己作主。雄才大略的劉徹雖然心生愛憐,可對他來說,擊殺匈奴,一雪前恥永遠是重中之重。他回書細君,要她為國家大計著想,按烏孫風俗行事。細君無奈,只得含淚順從又改嫁新國王。不久,細君為新國王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少夫。但是,由于幾年來的郁郁寡歡、悲愁過度,再加上身體虛弱,產后不久,細君公主便撇下襁褓中的女兒撒手而去。這惹人憐愛的黃鶘死時年紀應該在20歲左右。
如果說細君公主是一只哀怨的黃鶘,那解憂公主便是強悍的鷹鷲。解憂公主來到烏孫,接替病逝的細君。幾年后,國王嗚呼,他的叔伯兄弟翁歸靡即位,解憂公主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卻平靜地嫁給翁歸靡為妻。解憂與翁歸靡相敬如賓,先后生下了5個孩子。這幾個孩子都很出息,當然這與偉大的母親是密不可分的。3個兒子中,大兒子當了烏孫國王,次子是沙車國國王,小兒子成了烏孫大將;2個女兒,大女兒是龜茲國王后,次女嫁給烏孫侯王為妻,他們都是漢烏友好的使者和紐帶。這中間,漢朝也換了三位皇帝,和烏孫密切配合,給予了匈奴毀滅性打擊。
如果解憂公主沒有一顆強悍的心和玲瓏的智慧,她終將等不到花落長安的那一天。因為她的苦難遠甚于細君。翁歸靡病死,烏孫貴族立前國王(也就是解憂第一位丈夫)與匈奴女子所生的兒子為王,號稱“狂王”。解憂又成為狂王的妻子。兩人雖然婚后生有一子,但卻形同水火,狂王性格暴虐,無人敢接近且與匈奴交好。解憂刀劍出鞘,卻劍走偏鋒行刺未果,幸虧娘家勢大,派人前來調節(jié)。沒承想來的漢使是個二百五,他叫張翁,由于除掉狂王一事解憂事先沒有請示朝廷,結果造成了被動局面,這讓心系祖國安危的他很是氣惱,張翁一來到烏孫便宣布公主有罪,還抓住她的頭發(fā)肆意辱罵,連狂王都很意外,直夸老丈人厚道。解憂公主無端受辱,悲憤上書朝廷,痛陳狂王當殺的理由和張翁的無禮行為。強漢出手,狂王被殺,張翁赴死。然而,新國王卻是翁歸靡和匈奴女人所生的兒子烏就屠,這樣一來,烏孫勢必再次倒向匈奴,對漢朝再次不利。解憂公主采取措施,力圖化險為夷。在她的因勢利導和步步緊逼下,烏就屠不得不做出讓步,引咎辭職。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烏孫大國王,與漢朝的關系更加融洽。 公元前51年,元貴靡病死,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白云悠悠,送來四個字:我想家了。宣帝潸然淚下,故國張開懷抱,此時的解憂已是71歲的老婦人了。解憂在長安的垂柳下過著安逸清閑的日子,兩年后,病逝。
四百年強漢,有多少紅顏淹沒在虜塵古道,才換得江山如畫,萬民泰安。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的時候,有幾人還記得那天邊青冢,昭君哀怨。據說王昭君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后,其前妻之子欲娶之,昭君不肯,上書求歸,然而,漢成帝敕令其從胡俗,改嫁新王。落花無返樹之期,逝云無歸山之徑, 江山美人,千古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