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作為規(guī)范財政支出的一項重大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對于加強財政管理監(jiān)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的宏觀調控有重要作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對高等學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我們樹立科學的管理觀念,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實施。
[關鍵詞]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集中支付;高等學校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0-0119-03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的發(fā)展要求,按照現代國庫管理的基本原則,我國正在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 在高等學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將對高校的預算管理和會計核算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 推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背景及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財稅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重點是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基本上未對財政支出和國庫資金管理制度進行大的改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體系的逐步建立和發(fā)展,傳統(tǒng)體制財政國庫資金運作方式的弊端越來越突出,管理方法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的發(fā)展要求。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作為規(guī)范財政支出的一項重大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對于加強財政管理監(jiān)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極其重要。
(一)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公共財政體系的客觀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公共財政體系,關鍵是要進一步明確政府的職能和事權范圍,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規(guī)范的國庫集中收付制度。這不僅為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的財政實踐所證實,也符合國際財政管理發(fā)展的趨勢。
(二)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是反腐倡廉的制度舉措。在現行的財政性資金繳庫和撥付方式下,財政收支活動透明度不高,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容易發(fā)生“賬外設賬”、私設“小金庫”隱匿和轉移資金的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為滋生腐敗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財政國庫管理體制上存在缺陷,國庫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財政資金流動渠道不暢。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積極推進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改革,通過建立國庫單一賬戶,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實現財政性資金“直通車”,使預算執(zhí)行全過程始終處于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之下。這也是從制度創(chuàng)新下手,從源頭上遏止腐敗現象發(fā)生的一個根本途徑。
(三)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是解決現行財政管理中存在問題和矛盾的有效措施。我們現在的財政支出管理方式比較落后,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其主要弊端表現在:一是預算單位多頭開支,資金分散支付,形成在途資金多,閑置資金量大;二是撥款環(huán)節(jié)多,資金流轉時間長,被擠占、截留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三是分散開戶和支付導致財政資金的透明度不高,財政收支信息反饋遲緩。為了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財政資源配置職能作用,有力地促進我省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我們必須從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管理體制下解放出來,積極探求新的管理模式和辦法。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解決目前財政管理中存在問題和矛盾的有效措施。
二、 高等學校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主要內容
所謂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將所有的政府性財政資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國庫或國庫指定的代理行開設的單一賬戶,所有的財政支出必須由國庫單一賬戶集中支付的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財政部門對各預算單位的經費不再事先預撥,財政資金的使用,由各部門根據細化的預算自主決定,財政部門核對后準予支出,財政資金將由單一賬戶進行轉賬結算。其重點是改革財政性收入和支出管理方式,使財政收入直達國庫或者財政專戶,財政支出直達商品、勞務的供應者或用款單位,取消中間環(huán)節(jié)。簡單地說,所有財政性資金收支將取消“二傳手”,財政資金撥付將實行“直通車”的辦法。這種制度減少了財政支出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杜絕了財政資金被擠占、截留、挪用等問題,確保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由財政部門統(tǒng)一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將所有財政性資金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核算。財政性資金包括財政預算內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預算外資金、其他財政性資金等。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由國庫單一賬戶(國庫存款賬戶)、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財政零余額賬戶、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特設專戶五類銀行賬戶構成。
(二)財政性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主要包括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兩種方式,這是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重點,也是規(guī)范財政資金撥付的重要內容。
三、高等學校實行集中支付制度的具體做法及流程
(一)開設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主要用于核算財政授權支付的財政性資金。此賬戶只能辦理本單位的具體支付業(yè)務,不得從零余額賬戶中向本單位其他賬戶劃轉財政資金。
(二)納入的資金范圍。高校中納入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資金包括:財政預算內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世界銀行貸款的國內財政配套資金。
(三)設備的配備和軟件的安裝。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網絡,對預算分配、資金的撥付及使用、銀行清算及最后的供應商或用款單位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根據目前實際情況,高等學校和財政部門通過電話撥號上網的形式實行數據同步,財政部門和銀行實行專線進行數據交換。
(四)操作程序。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由財政部門下達預算指標、各單位按季編報分月用款計劃、財政部門批復用款計劃、各單位支付等步驟組成。
四、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各單位經費使用的自主權將有所減弱。有些過去能夠花的錢不能花了,隨意支用財政資金的行為將受到更加嚴格的制約。
(二)國庫集中支付將涉及高校財務部門職責及崗位設置的調整。改革前,各單位有賬戶、有會計、有出納,改革后,會計在單位,出納在財政,崗位的分設,形成一種制約機制。原來簡單的資金撥付關系轉變?yōu)槭∝斦鸸P審核支付,資金的運作方式和業(yè)務流程發(fā)生變化。
(三)對預算的要求更加明細、具體。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就是部門預算,每個月末必須申報下月的用款計劃, 且按月編報計劃的程序和審批手續(xù)繁瑣,時限要求嚴格。這就要求高校在編制下一月份支付計劃要有超前的預算和精確的計劃,否則遇到特殊情況將無錢可用,給財務管理帶來很大壓力。而大多數高校實行一級財務管理模式,各部門、處室、院系無財會人員編制,每月要上報一次用款計劃,需要專人負責,財務處也要安排專門崗位、專用設備來處理這項工作,申報各種電子表格、電子支付憑證,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如何申報、申報哪些項目、申報多少金額都將是各單位在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難點和關健。
(四)周轉的資金將有所減少。過去的財政性資金是以實撥資金的形式撥款,而現在由于實行零余額存款賬戶,財政只給額度而不給貨幣資金,各單位的零余額賬戶不會產生利息收入。
(五)手續(xù)繁雜,財務工作量加大。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有獨立的核算系統(tǒng),與目前各單位的賬務處理系統(tǒng)并存。所有收支業(yè)務必須通過兩套系統(tǒng)共同結算,一套是各單位的會計核算系統(tǒng),另一套是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tǒng)。兩套系統(tǒng)并存,業(yè)務量與以前相比成倍增加。
電子支付系統(tǒng)在實際操作中牽扯到的部門較多,需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配合,可以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無論哪一個方面考慮不周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單位的用款。
五、高等學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應采取的措施
(一)充分認識財政國庫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各高校和直屬單位的領導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建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核算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與改革,與傳統(tǒng)的用款方式相比,更多的是觀念上的更新。一是建立計劃用款的觀念,改變過去單位有錢就可以花、支付隨意的用款習慣,通過編制科學的分月用款計劃,逐步形成計劃用款的資金支付方式。二是建立資金額度的觀念,實施改革后,單位沒有了現金和銀行存款,取而代之的是現金額度和零余額賬戶額度。正確理解兩種額度的功能,樹立資金額度用款的觀念是比較簡單的,而學會使用兩種額度更為重要。三是建立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觀念。
(三)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高校只有處理好與各方的關系才能共同將這項工作做好。一是與上級財政部門保持密切聯系,注意及時、主動地向上級反饋問題,交換意見。二是與代理銀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代理銀行在財政授權支付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取得代理銀行的配合和支持是改革工作順利推行的重要條件。三是加強單位內部各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調,在改革中需要人事部門、財務部門等各方面的配合,理順內部職能,加強內部的分工合作,加強溝通和彼此間的協(xié)商,才能保證改革取得成功。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高校財務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所涉及的知識領域、業(yè)務領域都很廣,這在客觀上要求財務人員不斷加強業(yè)務學習,深入了解國家財經政策,拓展相關知識領域,滿足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