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宋詩人,僅名垂青史的就有數(shù)十人之多。現(xiàn)代人只知道他們是流芳千古的詩詞大家,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還是不折不扣的釣魚人,而且其中還不乏釣魚高手。
在這些釣魚詩人當中,最有氣魄、最有膽量的非李白莫屬了。這位“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大詩人曾以“海上釣鱉客”自稱,而且用的鉤、線、餌更是空前絕后,無人能比。
有一次,李白到宰相府做客時報號為“海上釣鱉客”,宰相感到很好奇,便問道:先生在東海釣巨鱉,用什么做魚鉤,又用什么做釣線能把它釣起來呢?李白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用天上的彩虹做釣線,用彎彎的月亮做魚鉤。宰相不悅地追問道:可你拿什么做釣餌呢?李白凜然答道:用世上不講道義的奸孽小人做釣餌。頓時舉座皆驚,無不為李白的一身正氣所懾服。李白釣魚是因為不滿于在官場中的地位,才摻雜著濃烈的政治色彩。
杜甫為了躲避戰(zhàn)亂隱居到成都的浣花溪畔,無可奈何地開始了“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為釣鉤”的田園生活。在垂釣中他逐漸上癮成迷,才有了“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的春釣風采。為了垂釣起來方便,還自己動手修建了一座釣魚亭,徹底解決了風吹日曬之苦。有詩為證:“新添水襤供垂釣,故作櫓搓潛入舟”。到此,杜甫大詩人成了地地道道的釣魚人了。
張志和的釣魚詩楚楚動人,如“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飲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干,醉宿漁舟不覺寒?!边€有“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眱H僅二十七個字,就把一個癡迷山水的釣徒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白居易被貶江洲后也沉淪水邊,用垂釣來驅(qū)趕精神的苦悶,用碧水來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那首如泣如訴的《垂釣》詩,讓人看后蕩氣回腸,詩中寫道:“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p>
不但唐代的詩人與魚有緣,宋代的文人也不甘落后,他們不但迷戀釣魚,還挖空心思琢磨如何吃魚,其中在釣魚生涯中最有成就、也最有口福的應該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了。
蘇東坡,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年少時行文如流水,才氣沖云霄。在官場浪跡多年,又命運坎坷,多次被罷官貶職,生活顛沛流離,曾受張志和《漁歌子》影響,慢慢把自己也演繹成漁人。蘇東坡初貶黃州時便寫下了釣魚宣言《初到黃州》一詩:“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他已明確地告訴世人,他就要成為釣魚人了。
當他再度遭貶惠州時已是個十足的釣魚人了,它不以放逐的顛沛流離生活為苦,在垂釣中尋找快樂。他不但釣魚技術純熟,還學會了養(yǎng)魚和捕魚,所作的《劃魚歌》就是他在此生活的真實寫照:“一魚中刃百魚驚,蝦蟹奔忙誤跳擲。漁人養(yǎng)魚如養(yǎng)雛,插竿冠笠驚鵜鶘、豈知白挺鬧如雨,攪水覓魚嗟已疏?!碧K東坡不但喜歡釣魚更喜歡吃魚,他剛到黃州時,發(fā)現(xiàn)這里的魚很多,但當?shù)厝瞬欢鲷~之法,做出的魚口感很差,所以也沒人愿意吃魚。蘇東坡覺得很可惜,就經(jīng)常研究做魚的方法,經(jīng)過反復實踐,終于發(fā)明了一種做魚的新方法。他總結為:“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用這種方法燒制出來的魚味美可口。這種做魚的方法在黃州推廣后,深受當?shù)厝说南矏?。從此,黃州人結束了不吃魚的歷史。黃州人為了紀念他,把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魚稱為“東坡魚”。如今,“東坡魚”不但成了傳統(tǒng)美味的象征,也承載著詩人滄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