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初學(xué)擬餌拋投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就是害怕擬餌“Sangkut”。擬餌的售價愈來愈貴,初學(xué)者有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要如何防止或避免擬餌成為水底下的“裝飾品”呢?當然,世界上并沒有百分之百不會掛底的擬餌。以下所介紹的方法,只能將擬餌掛底的機率相對減低:
一、換上單鉤。魚形擬餌的身上絕大多數(shù)都裝有三叉鉤,有的2枚,有的3枚。設(shè)有2枚三叉鉤的擬餌共有6個鉤尖,這等于具備了6倍的中魚機會。不過,它意味著擬餌會有多達6倍的機會鉤中水中的雜物。不如把三叉鉤換成單鉤,這么一來,6個掛底的機會就減去了4個。當然,中魚的機會也就相應(yīng)地減少了。
二、采用浮性擬餌。浮性的擬餌比較具有防止“卡釣”的功能。當擬餌碰到障礙物時,馬上停止收線,好讓擬餌浮起來越過障礙物。
三、采用淺水型擬餌。擬餌有深水型和淺水型之分,深水者潛水深度從2米至10米不等,淺水者則在2米左右。作釣之前,先細心觀察或探勘釣場情況,如水面之下不到1米的地方有很多的障礙物,則宜選用潛水深度不超過1米的淺水型擬餌。美國的Mann#39:s備有一個名為Bby S1 Minus的小型擬餌,此擬餌不論是快速或慢速收線,潛水深度始終保持在0.3米之內(nèi),在多障礙物的淺水釣場使用特別有效。不過,如果要獲取佳績,就不能只用淺水型擬餌,與其只用淺水型,倒不如放棄擬餌釣,改用真餌來釣魚。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幾乎百分之八十的魚都是用深水型擬餌釣獲,而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擬餌都是屬於深水型的。為什么呢?一般人的想法是:餌魚在很多時候都在水面活動,因而我們常會看見餌魚在水面上被掠食者追噬的情形。但這并不代表掠食魚類只在水面追捕餌魚,它們也經(jīng)常在中層水域或水底下覓食,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掠食者在大多數(shù)的時間之內(nèi),或可說成是在非采餌時間內(nèi),都是依附在障礙物中的,而這些障礙物往往都相當?shù)纳?,如果你用的是淺水型擬餌,根本就難以引起掠食魚類的注意,即使發(fā)現(xiàn)了,也懶得攻擊目標。這是因為較大的魚因體型關(guān)系,容易暴露行蹤,所以多潛伏在深處。不單是掠食者如此,其它非掠食者如藍邦(Lampan)和非洲魚等也都是這般情形。在水面者多為小魚,大魚多在小魚群之下。
最后,如果擬餌真的掛底了,該怎么辦呢?如果是淺水型擬餌,就不難救得到。但如果是超深水型者,就得出動擬餌掛底解救器(Lure Retriver)了。這種澳洲出產(chǎn)的擬餌救星是由鉛和不銹鋼線制成,綁上繩子后將它套在母線上,順著母線滑到擬餌處,鋼線就會卡在扣針、三叉鉤或是擬餌身上,用力一拉,即可將擬餌從障礙物中解救出來。不過,擬餌解救器的使用也有一些限制和缺點,例如只能在釣線呈垂直的狀態(tài)下使用比較有效。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在岸上拋投,就很難發(fā)揮其功效,除非是在船上作釣。除此之外,如果擬餌是卡在縱橫交錯的樹椏之間,解救器因無法碰到擬餌而不能將擬餌救回來。有時,由于三叉鉤深入障礙物,如樹桐中,解救器也是無法百分之百把擬餌救回來。俗語說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要用擬餌釣魚,就要做好隨時失去擬餌的心理準備。你可能會以經(jīng)濟為理由,拒絕使用擬餌,但你可否計算過購買真餌所花費的金錢和車馬費,以及為了張羅魚餌而必須付出的精神和時間。反之,如果擁有了齊全的擬餌款式,就能免去許多煩惱。我們不該因噎廢食,畢竟失去擬餌只是偶爾發(fā)生的情形。多“Sangkut”幾次,你就能逐漸揣摩出避免“Sangkut”的方法,從而將掛底的機率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