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諾Minnow(小魚型)是最經(jīng)常用到的路亞,主攻上層魚,它的外型恰似一種身軀細長的小魚,模仿了歐美大部分水域里自然生長的叫做Minnow的小魚,它永遠是掠食性魚類追逐的目標。自從第一只米諾誕生并獲得成功后,很多人便都喜歡模仿當?shù)氐腗innow形狀及泳姿,進而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不同名稱的產(chǎn)品。在體型設計上,Minnow路亞的必備原則是瘦長、流線型。這類路亞除了在造型、色澤方面要求逼真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有下賤的泳姿(千萬不要誤會,下賤的泳姿可是路亞族的不懈追求)。因此在路亞接近鰓部的下方都會有塑膠或木制小唇片或稱為“壓水板”。它通常是由鰓部附近向前下方延伸,與嘴部保持大約30°~40°的角度。唇片表面平坦,前緣呈接近半圓的弧度。也有將唇片定置在路亞嘴部下方的,也是向前下方延伸,但角度卻有大有小,長度方面也頗不統(tǒng)一,形狀上的變化更大。有的是前方逐漸寬廣,有的卻恰好相反(逐漸收束甚至呈銳角狀)。此類唇片本身就具有各種形態(tài)的凹槽,材質(zhì)以塑膠或金屬片為主,而金屬唇片通常都可調(diào)整角度。多數(shù)米諾本身是浮在水面上的,通過收線,路亞在唇片的壓水作用下潛水,深度由唇片的大小、角度和收線的速度決定。
米諾Minnow路亞比較容易操作,在拋投后壓低竿頭(若站在高位則竿尖指向水面),保持穩(wěn)定的速度回收,這是最基本的操控手法,非常實用。掌握基本的操作手法后,可以再加進一些花式手法,比如在勻速回收時,每收幾圈線竿尖就輕抽一下,略使路亞加速,模仿小魚慌忙逃竄的樣子;也可在收線時,竿尖往左輕抽一下,再往右輕抽一下,如此反復,可使水中的路亞呈“之”字形前進路線,更易引起掠食魚的注意。至于回收的快慢就沒有定則了,慢不咬便試快,快不追再試慢,多試試后必有心得。但有一點要注意,不要拉得米諾貼著水面像魚雷似的向前沖,這樣會讓掠食魚追不上的。站在高處使用米諾的話,回收到一半兒Minnow已經(jīng)到了水面,就做不了動作了。因此,米諾不適合在落差較高的地方使用。
Crank的體形一般都較為短胖,但曲線玲瓏、凹凸有致。Crank的唇片通常較大而長,因此在拖動時擺幅較大,震動較多,泳姿特別下賤。而且Crank在體內(nèi)裝有鋼珠,能發(fā)出較大的聲響,它常常能深潛入敵區(qū)去勾引藏得最深的敵人,在各個水層中都可以發(fā)揮出奇制勝的作用。Crank的操控手法與Minnow差不多,按照米諾Minnow路亞的操控手法就可以了。但可以拉動一段距離后,停1秒~2秒再拉動,此方法比較好用。由于多數(shù)Crank的壓水板都比較寬大,動作比較夸張,魚兒活性比較低的時段,使用Crank就不太適合了。但當站于高處時,使用Crank就比較好,例如在較高的碼頭邊用Minnow的話,回收到一半Minnow已到了水面,動作就做不了了。但Crank不同,它的壓水性較高,不易浮到水面來。
波扒Popper(撞水型)路亞的頭比較大,一般呈內(nèi)凹或斜面,以此來撞擊水面激起水花。波扒的頭輕腳重,在水中靜止時,呈頭上腳下傾斜狀漂浮??舍灚@大部分中上層淡水掠食性魚類,如淡水的翹嘴鲌、鳡魚、鱖魚、鱸魚,海水的海鰱、七星鱸等。操控方法靠釣手抽動釣竿在水面激出水花,來模仿小魚驚慌逃竄的樣子。速度的快慢不同會使撞出的水花有所不同,用在魚兒活躍或在水面附近找小魚群時最有效。
清晨用Popper是最佳時機。在早晨和黃昏找一些草堆附近或淺水區(qū),沿著岸邊拖動。比較好用的手法有:舉高竿頭,保持中速不停地收線,到近岸時降低竿頭收回來;進階的手法是:投餌后降低竿頭,不停地用微小的動作抽動和高速收回;在魚兒活性低的時段,動作應以較慢的速度和低頻率撞出水花較好。釣點應選在凹入的灣位為主。在水濁時使用Popper效果較好。
VIB(震動型)是一種下沉速度很快的路亞,靠拖動時左右擺動和體內(nèi)很多的珠子發(fā)聲來引魚,是一種中層或底攻都不錯的路亞??焖偻闲袝rVIB會發(fā)出很大的聲音,適用于廣闊的水面。因在無標點的水面找魚很難,用這種大聲響的路亞就最好。但缺點是它自重很重,回收時十分吃力。VIB有超遠投的效果,能到達其它路亞到不了的標點搜尋更遠的魚群。VIB比其它相同大小的路亞大約重百分之一二十。VIB的操控手法沒有海水與淡水之分,只要以固定的速度收回來就是,十分簡單。但小心在快靠岸時掛底,所以接近岸邊時要舉起竿頭來收。VIB是不適用于淺場的,原因是掛底丟失路亞會很慘。VIB用來攻海水的樁柱是很有效的,先把它投在柱的后面,待下沉至預設的深度后便在柱子旁邊回收,那埋伏在柱邊的海鱸便上鉤了。
軟餌魚因頭部內(nèi)包鉛,因而是一種下沉速度較快的假餌。作釣時可根據(jù)魚體的大小配置相應大小的軟餌魚。因其有多種色彩,所以可在不同的清、濁水域使用,且餌的頭部有鉛片反光,腹部有亮片反光,因此餌魚在水中晃動時,極易被魚發(fā)現(xiàn),繼而追食。軟餌魚的背部、腹部均有利鉤,無論魚從哪個角度下口,均逃不了中鉤的命運。操控軟餌魚的手法也沒有海水與淡水之分,拋投入水后稍等片刻,待餌魚到達指定水深后開始收線。若是水底較干凈,且沒有雜物,可以變速回搖收線,這樣軟餌魚就可像真魚般時而急進時而緩停,以模仿魚的自然泳姿;若是水底狀況較復雜,拋投后請以固定的速度收回,以免減速下沉而掛底。
Pencil(鉛筆型)的一種十分有趣的路亞,它會在水面上左右擺動。和Popper不同的是,Pencil不會像Popper般激起水花,它只會在水面左突右竄,并帶出漣漪。釣加州鱸魚時Pencil用得比較多。Pencil在障礙物附近使用會有很好的效果。Pencil的操控手法十分講究,如果使用方法不得當?shù)脑?,用Pencil會釣不到魚的。正確的手法是:在投餌后,一路回收,以固定的手法拉竿頭,一下一下持續(xù)地拉,不要停頓(不論慢速或快速都不要停)。拉竿距離的長短就要看你想讓餌魚做什么動作了。記住:拉距越長,動作越長。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讓它急速而又不斷地以短距離左突右竄的話,你就要把竿頭壓低,一下一下短速地拉下和以較快的速度回收。反之,以較長的拉下距離,回收速度較慢,它便會做出較大和較慢的動作。
Worm(軟餌)是路亞不可或缺的主流,它和其它軟蟲一樣,攻擊層都在中下層水域,常配以Jig Head(鉛頭鉤)或蟲鉤加夾鉛使用。Worm和其它Soft bait(軟式路亞)不同的地方是:Worm較長。也許有人會問:這樣魚會咬不到鉤的。其實不然,魚通常會攻擊獵物的頭部,所以命中率應該不會太低。當然,它的命中率會比Grub等其它較短的Lure要低一些。在陰天、晚上、早上和黃昏,以及魚兒活絡度高時,可用白、粉紅和黃色等較鮮色的Worm。反之可用暗色,如棕色、黑色、深綠色等。Worm除了勾尾外,還有扁尾、雙尾和無尾等。長度也有很多種,由13厘米~16厘米到23厘米~26厘米都有,要視所釣的對象魚選購。太長的不好,正常的大慨在16厘米左右。Jig head(鉛頭鉤)或蟲鉤的大小要配合,但基本的原則是寧大莫小。而Jig head(鉛頭鉤)的重量則是寧輕莫重。太重的話,做不了動作,Worm便不夠生動。通常在0.3米至3米的水深用116oz-132oz的Jig head(鉛頭鉤)或Sinker(蟲鉤)就夠了。Worm的操控手法大致有兩種:首先Worm到達海床后,要輕輕地震動,慢慢地收回,但這種方法較易掛底;第二種是當Worm到達海床后,一段段地收回來,這種拖法適合勾尾的Worm。震動和收回時最好將釣竿提高一點,這樣可以較容易地被魚發(fā)現(xiàn)和減低掛底的機會。
Grub(軟餌)是Soft Bait(軟式路亞)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其用途是有效地攻擊各個水層的目標魚。Grub在水中拖行時,會以尾部的擺動來誘引目標魚。和鉤的配搭方面可用Sinker(蟲鉤)或Jig Head(鉛頭鉤)。Jig Head(鉛頭鉤)的重量應視攻擊的水層而定。在鉤蟲方面,大致有露鉤和藏鉤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分別應用于Sinker(蟲鉤)和Jig Head(鉛頭鉤)。用Sinker(蟲鉤)時大多藏鉤,加夾鉛在線上可避免鉤住石塊和減低魚的警惕性。至于Jig Head(鉛頭鉤)則多用于露鉤,露鉤可增加命中率,但不適用于底釣(太容易掛底)。拖法上可分水面和底攻,攻擊水面時,可待Grub沉至適當?shù)乃畬?,然后穩(wěn)速回收看看有否反應;底攻可以待其到底后微微抽動,慢慢地回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