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對于搜索引擎市場的猛烈進攻終于略見成效
你或許已經聽說,有報告稱,微軟的新搜索引擎Bing(中文名是一個巧妙但容易被遺忘的翻譯:必應)在從谷歌手中取得市場份額。
很驚人,不是嗎?一個推出僅兩個月的搜索引擎,已經幫助微軟開疆擴土了?
不過,現實其實沒有如此樂觀。首先,這個數據的來源并非谷歌或微軟官方,甚至不是一個大型數據機構,而是互聯網流量監(jiān)測網站StatCounter。它通過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中嵌入一個統計插件來監(jiān)測相關數據。雖然這的確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但從歷史數據看來,這一統計并不太穩(wěn)定。比如,在今年明,谷歌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降到了76.49%,但4月時,它又銳增至79.08%。當時其主要競爭對手并沒有特別動作,這就讓數字的波動顯得難以理解。
具體到必應這次,份額的轉變可謂倉促。據報告稱,在必應推出當日,它憑借16.28%的市場份額,超過雅虎的10.22%,一躍成為全美第二大搜索引擎。雖然必應的這個排名僅堅持了幾天的時間,但是在一個多月之后必應再次超越雅虎。而必應的搜索量增加主要來自谷歌用戶的轉移——這是鮑爾默最愿意看到的,因為雅虎并非微軟在搜索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微軟也一直沒有停止想要收購雅虎搜索的意愿。
但是如果綜合6月份的情況來看,必應并沒能很好地留住從谷歌轉過來的用戶。整個六月,必應在美國的搜索份額為8.23%,而在明,即它推出之前,微軟的Live Search/MSN Search的份額為7.81%。整體增長不過0.4%。而統計公司comScore給出了類似的數據:必應6月份市場份額為8.4%,其上月為8%。這樣的增長速度顯然無法令微軟滿意。而且有98%的用戶表示雖然必應給他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他們并不準備將必應設為自己的默認搜索引擎。
這就像給你兩瓶撕去包裝的可樂,然后問你哪瓶好喝,你可能很難回答出來。但是如果告訴你一瓶是可口可樂另一瓶是百事可樂,那么很多人都能夠更加果斷地做出判斷。微軟早已意識到了品牌的問題——畢竟,在美國,谷歌幾乎是搜索的同義詞。就像百度在中國一樣——這就是為什么微軟在推出新的搜索引擎必應時愿意拿出1億美元進行宣傳的原因。
在必應推出的當天,關于微軟推出新版搜索引擎的報道就超過了1500條,幾乎所有的報紙和新聞網站上都將此列為了重要事件。這激發(fā)了人們的好奇心。
應該說,必應搜索的確有其好于谷歌的方面。比如它搜索結果頁的設計比谷歌更加好看,顯示方式更加合理(尤其是在搜索結果頁顯示出的信息比谷歌的對用戶更有幫助),而且用戶可以方便地在搜索結果頁對搜索結果進行調整。另外,必應擺出的挑戰(zhàn)者姿態(tài)也使得它能更快地針對谷歌的弱項進行調整,比如整合進Twitter的搜索。
搜索引擎營銷公司Rimm-Kaufman Group首席營運長米契(George Michie)說,來自他的廣告客戶的數據顯示,微軟推出必應之后,微軟搜索用戶在點擊付費搜索鏈接之后買東西的傾向增大。這不僅使得必應在廣告主心中獲得了不錯了印象,而且有可能扭轉微軟搜索引擎部門連年虧損的局面。
但這一天究竟有多遙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