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思科進入服務器領域帶來的挑戰(zhàn),惠普果斷接招。
2009年11月11日,惠普宣布以27億美元收購 3Com公司,出價比當日3Com收盤價高出約39%。
過去一個月中,思科是科技業(yè)最具進攻性的買家之一,先后宣布收購視頻會議公司Tandberg和無線設備制造商Starent Networks,兩宗交易價值都在30億美元左右。
在惠普看來,這是思科對自己的挑戰(zhàn),因為這正是自己準備大舉拓展的主要業(yè)務之一。
收購3Com是惠普、思科、戴爾和甲骨文等科技巨頭在推動行業(yè)整合過程中所邁出的又一大步。在此之前,這些企業(yè)通常只著眼于自己的細分市場:思科擅長網絡設備,戴爾主要發(fā)展PC,甲骨文重點開發(fā)企業(yè)軟件,惠普的主要領域則是PC和打印機。
但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各企業(yè)不得不尋找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試圖進入對方的領域分一杯羹。
惠普選擇3Com,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3Com不僅是著名的網絡設備生產商,還是世界領先的以太網技術公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有過輝煌的歷史,如今雖然江河日下,但在網絡存儲、網絡安全及網絡解決方案方面仍具有世界頂尖的技術,可以大大彌補惠普網絡業(yè)務的不足。其次,3Com的主要業(yè)務來源于中國的子公司H3C,而中國是世界上網絡業(yè)務增長最快的市場,收購3Com有利于惠普在中國進一步做大。
惠普這是革命性的并購,將把惠普造就成一個具備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yè),涵蓋服務器、存儲、網絡、管理、基礎設施以及服務等各個方面。
3Com公司CEO毛渝南并購將給我們帶來全球范圍內的發(fā)展機遇。
IBM在網絡設備方面,我們主要采取業(yè)務外包的方式,并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萜詹①徍竽芡ㄟ^提升整體解決方案能力促進硬件產品銷售,但目前暫時不會對市場產生實質影響。
思科我們一直認為網絡將成為IT與通信的平臺,此次惠普收購3Com,正是印證了這一說法。作為企業(yè),我們尊重所有的競爭對手,同時對自己的戰(zhàn)略充滿信心。
Primary Global Research LLC副總裁拉金#8226;瓦拉達拉詹(Rajan Varadarajan)惠普收購3Com沒有多花1分錢。
iSuppli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這類跨領域整合收購并不意外,之前思科收購天地數碼,AMD與特許半導體之間的合作都是在跨領域整合,IT企業(yè)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寒冬下自然要擁抱取暖。
前思科中國總裁杜家濱惠普一直有自己的網絡產品部門,收購3Com后產品線可以得到豐富,會更全面。
ESG首席分析師兼創(chuàng)始人Steve Duplessie我真的很欣賞這次收購行動,但是惠普要走的路還很長。思科有可能對此次收購嗤之以鼻,但是在圣何塞極其奢華的城墻下卻存在著嚴重的隱患。
《華爾街日報》由于去年科技開支縮減,迫使眾多科技巨頭紛紛開始尋求新增長機遇,互相滲透到對方領域,轉型為面向企業(yè)客戶的一站式商店,惠普收購3Com的目的也在于此。
《競爭力》戴爾做咨詢,思科做通訊,惠普加強網絡設備。表面上看,IT巨頭正重回全產業(yè)鏈競爭,而真正原因是因為PC時代已過,全網絡時代已經來臨。搶來華為和思科都朝思暮想的3COM,搶占中國市場,惠普確實眼力不俗,魄力也不俗。
BOX:IT巨頭近年并購一覽
2002年,惠普為與戴爾和IBM競爭,以200億美元并購康柏。
2005年,IBM出售PC業(yè)務給中國聯想,轉向IT服務。
2006年,思科斥資3100萬美元收購了新興的Orative公司,將一元化通信技術嵌入移動終端。
2007年,思科大舉并購11起,包括以32億美元并購WebEX,正式進入視頻會議領域。還并購了Navini Networks、IronPort、Latigent和Securent。
2007年,華為公司與私人投資基金貝恩投資(Bain Capital Partner)公司合作,計劃出資22億美元現金收購3Com的全部股份,但最終未果。
2008年,惠普以139億美元收購EDS(電子數據系統)公司。
2009年,思科以29億美元并購無線網絡器材制造商星云網絡公司(Starent Networks),以30美元意圖收購視頻會議公司Tandberg,以不超過4450萬美元收購中國天地數碼的機頂盒業(yè)務。
2009年,軟件巨頭甲骨文宣布以74億美元并購Sun,擴展其在數據庫、服務器等方面的業(yè)務對抗微軟和IBM。
2009年,戴爾以39億美元收購IT服務商PerotSystems,直接進入此前由IBM和惠普統治的科技咨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