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為孩子“怯場”犯愁,就有人為孩子“人來瘋”傷神。瘋到一定程度且瘋不到點上,不但顯得孩子沒分寸沒眼色,連帶著家長也會因教子無方而臉面無光。
很多孩子多多少少有點“人來瘋”,如果不太嚴重,可能會隨著他的成熟、懂事,自行好轉,如果瘋得厲害,且愈演愈烈、無理取鬧,就必須及早約束了。
小兔子變成小瘋子
錦兒是個慢性子的乖孩子,平時挺省心的,還有一點內向,但一來客人他就不是他了,鬧得昏天黑地,典型的“人來瘋”。
從前不是這樣的。我記得錦兒三四歲的時候,家里來了客人叫他喊叔叔,他嚇得直往我身后躲,怎么拽都不出來,有一次,客人伸手作勢要抱一抱他,錦兒竟“哇”的一聲哭了。那時候,我們夫妻還為此鄭重其事地煩惱了一陣子,恐怕這么認生的孩子長大以后會遭遇人際交往困難,影響生活事業(yè)的正常發(fā)展。沒想到,才不過幾年功夫,那個見人就躲,羞怯得像小白兔一樣的孩子變成了見人就上的小瘋子,我們倆再一次煩惱起來。
錦兒的變化始于他六6歲那年,表妹帶著自己五5歲的兒子鵬鵬來我家串門。這小哥倆湊在一堆鬧了個天翻地覆,一向溫順的錦兒把玩具箱子搬出來,“嘩啦”一聲倒在地上,你爭我奪、躥上跳下,搭積木、捉迷藏,滿屋子折騰。
后來兩人玩出花樣來了,錦兒用我的發(fā)卡把枕巾別在頭上,橫挎一把塑料腰刀扮演日本鬼子;鵬鵬裹了一條床單,端著電動沖鋒槍扮演楊子榮。人物名字都不知從哪蒙來的,故事情節(jié)當然編得隨心所欲,上演了一場關公戰(zhàn)秦瓊式不知所云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我和表妹就是他們視為屏障的兩座城堡,打了個不亦樂乎。我倆哭笑不得,但是看到平時靦腆的兄弟倆玩得這么盡興,也沒多說什么,還暗自得意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沒想到,從那以后,“人來瘋”就出爐了,而且越來越張狂得沒譜起來。家里一來人,就異常興奮,變得一反常態(tài),大喊大叫,一會學狗吠,一會學豬哼哼,“唿唿哈嘿”地表演他從電視里學來的“功夫”,拉著客人和自己過招??腿嗽跁r我不好意思說,等客人走了,你跟他講道理,他頭一揚,根本不認賬。
今年過年時,他爸爸單位同事來家里拜年,嗬!這下可顯著他了。搬出漫畫書來跟人一頓神侃,大人都插不上嘴,讓他回房看他偏不,反而變本加厲地打開電視的動畫頻道把聲音開得驚天動地;我強行關上電視,他就躺到沙發(fā)上,在人和人之間的縫隙里滾來滾去,對我的好言相勸充耳不聞,滾了一會兒竟伸手奪過給客人削好的蘋果狠狠咬一口,然后扔在桌上再也不吃了。
我被這孩子瘋得實在難堪,呵斥幾句,他便像炸開的油鍋,大哭大鬧個沒完沒了,搞得一屋子人不自在。
如果說,家里來客“人來瘋”還屬于偶然事件,他現在又升級了,出門也沒個安生樣。我?guī)ド嫌鹈蛘n,遇到朋友閑聊了一會兒,錦兒在旁邊一會兒轉一圈,一會兒跳幾跳,一會兒故意踩踩我的腳,又過來拽朋友的衣服,朋友一低頭,他用兩個小拇指勾住嘴角拉開,食指把兩只眼睛順著眼角向外猛扯,做出一副詭異的怪相,把我倆唬得一跳,乖懨的行為讓我顏面盡失。
從前擔心他內向的我又開始為他的“人來瘋”頭疼不已,這孩子,真快成半拉小瘋子了。
讓“人來瘋”失靈
再這樣下去,人來我也得瘋,這孩子是該扳一扳了。
錦兒“人來瘋”的原因,怕是跟我們做父母的有很大關系。其一是由于從小對錦兒認生怕人的擔憂,使我們擔心若表現出負面態(tài)度孩子好不容易流露出的表現欲再被壓回去,所以對他人來瘋的做法從沒表示過異議,久而久之,慣得孩子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無法無天起來。
其二是我們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既怕出安全問題又怕耽誤學習,很少放他單獨出去玩耍,獨生子女缺少玩伴,父母再疼他也是成年人,很難給他完全釋放的機會,孩子生活單調,用“人來瘋”來發(fā)泄精力。
另外,我覺得孩子可能還有一種心理,因為平時父母都圍著他轉,家里來客人時,自然大部分精力用在待客上,孩子心理上有一種失落感,不愿與別人分享父母的關注,需要用“人來瘋”彌補。
無論什么原因,我覺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就是讓“人來瘋”失靈。事有湊巧,那一陣子,來訪的客人特別多,我的“計劃”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那天,我的大學同學李菁出差路過本市,要來拜訪老朋友,我又興奮又激動,忙著收拾屋子,梳洗打扮,生怕在故人面前失了水準。錦兒也挺興奮,跑來跑去地幫我收拾,還往自己頭上也抹了點發(fā)蠟油,看來一會兒肯定不能少折騰。我心里一動,悄悄拿出手機,給同學發(fā)了一條短信:“小兒人來瘋,待整頓中,請予配合?!北┞斆鞯乃?,一定會明白我的心思,幫我開一個“整頓”的好頭。
聽到門鈴響,錦兒跟在我屁股后面奔到門口,李菁進門先給了我一個熱情的熊抱,久久不愿松手,然后跟身后的錦兒打個招呼,捧出一個遙控飛機遞給他:“乖兒子,這是阿姨送給你的見面禮,玩去吧,我跟你媽媽12年沒見了,要好好聊聊?!?/p>
說完,我們攜手走到沙發(fā)上坐下,還沒等我們開口,錦兒故技重演,端著玩具箱子“嘩啦”一下倒在沙發(fā)前面,接下來,肯定是一樣一樣換著玩具讓李菁陪他玩。我像突然想起來似的說:“哎呀!也沒讓你先參觀參觀我的窩,來,我?guī)憧纯础!闭f完,我拽起李菁,帶她走進了臥室,錦兒守著客廳里的那堆玩具晾在那。
我倆轉了一圈,在陽光房坐定,嘰哩呱啦地笑語起來。錦兒在客廳等了一會兒不見我們出來,也跟著鉆了進來,陽光房空間比較小,有點折騰不開,他就在與陽光房相連的臥室里尋出一把制圖用的長丁字尺“沖啊殺呀”地鬧騰起來,不時偷眼觀瞧我們的反應。我倆視而不見,熱切地談論著離情別緒,交換其他同學近況,談笑聲甚至壓過了錦兒的呼喝。錦兒自說自話地玩了一會兒,見沒有引起注意,也覺得無趣,漸漸偃旗息鼓,過了一會兒,從客廳里拿過李菁送給他的遙控飛機靜靜地玩了起來。
事實上我跟李菁有一小半精力用在觀察錦兒的表現上,看到這里,偷偷地交換了一下眼神,笑了。
恰巧第二天,保險公司派業(yè)務員與我接洽一份保單的詳細事宜,我故意約在錦兒在家的時間。錦兒又習慣性地湊過來,躺倒在沙發(fā)上,腳在我們之間伸來伸去,我對業(yè)務員使了個眼色,人家是何等聰明的人,立刻心領神會,看都不看他,像沒有錦兒這個人似的,半點不受他的干擾。錦兒看怎么都引不起別人的注意,有些生氣,拿起遙控器“呯”的一聲開了電視,把音量鍵調到最大,我倆說話都有點聽不清了。我還是沒有說他,只是坐到了業(yè)務員的近旁,手里拿著筆,在保險合同上一條一條地指點著討論,絲毫不受影響。過了一會兒,錦兒自己有點震得受不了了,借著換頻道的檔,把音量又調到了合適的位置,津津有味地獨自看起動畫片來。
漸漸地,再有客人來訪,錦兒不那么沒頭沒臉地鬧,“瘋”頭終于擋住了。
細心疏導 “人來瘋”變社交小紳士
首戰(zhàn)告捷!
不過,我只希望錦兒不瘋,可不希望他再呆回去,所以下一步還要迎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正確疏導,使他的精力得到正常的發(fā)揮,才能收獲一個進退有度文明好客的好孩子。因此,我有意多帶他去親朋好友家串門,閑暇時鼓勵他與小伙伴們相約玩耍、嬉鬧,孩子們在一起人人有表現機會,人人可以瘋,自然減少了在不該瘋的場合發(fā)瘋的可能,還培養(yǎng)了社交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其實我覺得“人來瘋”不只是招人煩,它也有積極的一面。孩子“人來瘋”的初衷是對客人的熱情友好,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展示,充分調動孩子表現自己才能的積極性,出于一種愛在別人面前炫耀的心理,不管家長讓做什么,孩子一般都容易接受,并且往往比平時做得好。
所以家里有客人的時候,我常常先把兒子隆重推出,介紹給客人,讓錦兒不至于覺得自己受了冷落。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談話,總是先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為客人表演個節(jié)目,唱支歌或背誦一首詩,有時興之所致,也可以來套拳跳個舞。我還經常讓錦兒把他畫的畫做的手工拿出來請客人鑒賞,當然,通常大人對孩子的作品都會大加贊賞,讓錦兒的小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自然就不會想到用“人來瘋”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了。
如果大人之間有事商談,我有個百試不爽的絕招:“兒子,阿姨來之前就聽說你的蠟筆畫畫得特棒,剛才看了你的畫喜歡得不得了,跟我要呢,你能不能給阿姨畫一幅帶走?”“小順毛驢”被拍得十分受用,自然乖乖地靜靜地畫畫去了。
如果大人們之間也只是閑聊,我很愿意讓孩子參與其中,談談他的小伙伴,說說他們班里的事和他的奇思妙想。別看錦兒平時話不太多,這時候往往就能滔滔不絕、妙語連珠,想想我在單位開會一發(fā)言就心慌氣短大腦一片空白的“沒出息”樣,錦兒從小這樣練練,增強邏輯思維能力,避免養(yǎng)成在生人面前講話發(fā)怵的毛病,有什么不好呢?
我們國家一直是一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禮儀之邦,待人接物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幫助“人來瘋”變成一個舉止得體、熱情大方有禮貌的好孩子,對他長大以后走向社會與人交往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我家的錦兒在我們一步步的苦心引導下,脫下“人來瘋”的皮,變成了一個熱情有禮的社交小紳士。(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