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沈陽軍區(qū)某通信總站四級士官姚振鋒。認識姚振鋒是2006年我在通信總站長話連代職時。最初聽到他的名字是一次連隊周末電影放映后,戰(zhàn)士們談起的;之后,便不斷地聽連隊干部和戰(zhàn)士們提起他,每次說起他,大家臉上總是透著一種敬佩和喜愛的神氣;再后來,在連隊的許多活動中,我總能看到他手拿相機、忙碌著為戰(zhàn)士們拍照,通過一次次的接觸和交談,我發(fā)現(xiàn)這名士兵身上有著許多令人嘆服的閃光點。
他的心里盛滿責任
在姚振鋒的采訪本上有這樣一句話:無論如何,完成任務是第一位的。他說,這是一名士兵的責任與使命。
2007年,《前進報》為了宣傳總站駐守偏僻山區(qū)16年的四級士官熊光文的先進事跡,需要一組新聞圖片,而且時間緊急。姚振鋒接受拍攝任務后,趕了9小時的路程,到達熊光文所在的連隊。當時已過中午,他沒有顧上吃飯和山路崎嶇的顛簸,一鼓作氣拍了五六個小時,直到滿意。從連隊走時,已是傍晚6點多,到長途客運站時,已沒有了回沈陽的汽車。那天恰巧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他就在車站的候車室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元宵節(jié)。半夜時分,夜空飄起了雪,沒想到,這是東北地區(qū)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風雪。
第二天清晨,姚振鋒坐上返沈的汽車。雪越下越大,為保安全,高速路封道。車只好改便道。雪將路封死,姚振鋒便自告奮勇和司機一起下車鏟雪。就這樣,車行駛在一點點鏟除雪的路上。夜幕降臨,車無法行駛,他又和司機守在車門邊,一夜未臺眼。姚振鋒心急如焚:得抓緊時間把照片送回報社。他突然想起附近有個部隊的光纖站。天一亮,他便深一腳淺一腳地踏進茫茫雪野,撐著早已饑腸轆轆的身體,在雪里奔跑了5個多小時,終于在中午到達了光纖站,將照片按時發(fā)送到報社。當時,能見度非常低,在雪里奔走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講述這些的時候,姚振鋒很平和。沒有激動,沒有感慨,這些早已化為他心中一段平常的往事。他年輕的臉龐沒有一絲滄桑的痕跡,正因為他年輕,那一個個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才更讓人敬佩。
他是在軍營過的15歲生日。他本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上學期間已在《中外少年》、《花果山》、《作文周刊》等報刊發(fā)表文章,集班長、少先隊大隊長職務于一身。然而,由于家境貧寒,父母無力供養(yǎng)他和雙胞胎妹妹的學業(yè)。為了妹妹能夠繼續(xù)學習,他懂事地選擇了參軍,這也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
他人伍是在美麗的松花江某部隊,那充滿神韻的霧凇漸漸地喚起他對軍營生活的一種期望。他省吃儉用存了兩個月的津貼,花45元錢買了一架“傻瓜”照相機。這是他的第一架照相機,也是他起步的開始。許多年后,就是這樣一架普通的照相機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存境地,豐富了他的軍旅人生。后來,他考上士官學校,攢了3個月的津貼又買了價值300多元錢、功能比較齊備的國產(chǎn)“鳳凰”牌照相機。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重的。姚振鋒深深懂得這一點,沒有平凡的職位,只有甘愿平庸的人。為了更好地掌握攝影技術,他自費報名參加攝影學習班,他從一點一滴學起,把學習的積累當成一種習慣。漸漸地,他手里簡陋的相機已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購買一架好一點的相機的欲望一直在他心里存著,可是,他有限的津貼費還要供養(yǎng)妹妹,所剩無幾。就在他一籌莫展時,他從《沈陽晚報》一篇文章中知道了富有愛心的企業(yè)家陳寶巖的事跡,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提筆給陳寶巖寫了一封信,他說只想做一名有能力、有才干的人。雖然冒昧,卻最終感動了素未謀面的陳寶巖。她給姚振鋒匯來了5000元錢,還一再重申不用還了。多年后,姚振鋒終于攢夠5000元錢,沒有食言將錢還給陳寶巖,可陳寶巖卻又寄回,最終,他親自登門感謝將錢歸還恩人。
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在路上的人,才能把責任盛滿心間。姚振鋒就是這樣一個人。憑著韌勁,不是專業(yè)攝影出身的他,卻成績斐然。如今,他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多部攝影作品在軍內(nèi)外報紙雜志上發(fā)表,還有多部攝影作品在全國、全軍獲獎,被評為軍區(qū)“銅質(zhì)學雷鋒榮譽章”獲得者,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他的相機對焦在基層連隊
在軍區(qū)通信總站說起“姚班長”,沒有哪個戰(zhàn)士不知道他的。在總站的局域網(wǎng)上,戰(zhàn)士留下了這樣的話:“姚班長是個繁忙的人,但他從沒有忘記戰(zhàn)士的事情。他把平時收集的資料編成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自己不經(jīng)意間流露的真情實感,一組組鏡頭觸動了我們的心?!?/p>
周末,是戰(zhàn)士們最為盼望的時候,除了看電影,他們還盼望看那個別具一格的《軍營風景線》。2001年,姚振鋒調(diào)到總站俱樂部任放映員。每次放映電影之前,他先放自己制作的文化“品牌”《軍營風景線》。同為士兵,他清楚士兵需要什么?他把這個屬于自己工作范疇內(nèi)的領域精心打造成了別開生面的“軍營風景線”。一次,姚振鋒無意看到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向祖國致敬》系列節(jié)目,生動地展現(xiàn)了當代軍人在“抗擊冰雪”、“汶川大地震救災”、“奧運安保”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所體現(xiàn)出的英勇無畏的風采。他被這個系列片感染了,利用出差機會,特意到央視找到節(jié)目編輯,說明來意。編輯們被眼前這個普通士兵強烈的責任心深深地感動了,竟然將內(nèi)部資料復制交給了他?;氐絾挝?,姚振鋒對系列片重新編輯,每段結尾加上激昂奮進的音樂和文字,播放給新兵觀看,使新兵剛跨進軍營這個門檻,就懂得了軍人的使命與榮譽。
幾年來,姚振鋒創(chuàng)辦的《軍營風景線》欄目,講述的都是發(fā)生在基層官兵自己身上的事。戰(zhàn)士們將樂觀的精神風貌、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平凡質(zhì)樸的生活片段等作為索材,采用快板書、詩朗誦、表演唱等形式,展示出自己的風采。這些作品,充盈著濃濃的兵味,洋溢著青春的激情。這樣的形式,使官兵對連隊生活的熱愛不再停留在概念的層面,而是深深地銘記在每個人的心上。許多連隊指導員給姚班長發(fā)來短信,感謝他以這樣的方式支持基層工作。
每年的農(nóng)歷除夕,姚振鋒都要到新兵教導隊給新兵放一次電影。2009年農(nóng)歷除夕的早晨,小姚背著錄像機走進瑟瑟寒風,他要為新兵拍攝一部短片。他聯(lián)系了8位駐沈的新兵家長,請每位家長都對孩子說一些祝福和鼓勵的話,又將新兵在家時的照片攝入鏡頭,并將家里親人的生活場景拍攝下來編輯成短片。放映時,新兵們看到熟悉溫暖的畫面,淚流滿面,非常感動。20多分鐘的短片,讓這些剛離家的新兵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這個創(chuàng)意,姚班長已經(jīng)堅持了6年。
通信總站女兵多,家庭條件普遍優(yōu)越,經(jīng)?;ㄉ蠋装僭X到豪華影樓去拍藝術照片,留下自己的迷彩形象。姚振鋒看到這一現(xiàn)象后,立刻閃出一個念頭,利用自己的攝影技術,利用戰(zhàn)士對自己的信任,建一個免費的“士兵影樓”。他用自己積攢下來的2000元稿費買來一些布景材料,根據(jù)年輕戰(zhàn)士的愛好和部隊形式,精心制作了10個背景,并增加電腦后期制作。每名士兵拍照后,姚班長都會刻成光盤送給她們。
之所以讓士兵產(chǎn)生如此強烈的信任感,因為姚班長心靈的真誠。他肩上的相機或攝影機從不離手,他永遠保持著戰(zhàn)斗姿態(tài),單位里的各項工作及活動都閃現(xiàn)著他奔跑和忙碌的身影。他默默做著分內(nèi)和分外的事情,也讓戰(zhàn)士們從心里尊重他、敬仰他。盡管他自己也是一名士兵。
他的軍旅生活豐富而精彩
今年底,姚振鋒的四期士官期限已滿。16年的軍旅生活,早已令他情不自禁地擔起一份責任。因為,他清楚,堅守著士兵的責任,是他義不容辭的義務。每個人的生命,都被分成一個個段落,而這16年,他卻把兵當?shù)糜泄怯泄?jié),讓這個段落如此清晰。
單位里的許多事都不是他分內(nèi)的工作,他的本職就是一名放映員,可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把其他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作為一名放映員,他掌管著通信專業(yè)會議系統(tǒng)的各種調(diào)音設備。多年來,他悉心研究熟練掌握本職業(yè)務,積極探索應急情況下的保障方法,精益求精地完成各種保障任務。在總站,為了加強基層連隊的文化環(huán)境建設,經(jīng)常要制作一些圖板和宣傳欄,而這些任務幾乎都落在了姚振鋒身上。2006年,軍區(qū)召開通信能力建設現(xiàn)場會。離開會還有一天的時間,姚振鋒臨時接到需要給兩個連隊制作圖板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等制作好已是傍晚6點。然而,第二天早8點正式開會,于是,姚振鋒連夜帶車趕往數(shù)百公里外的現(xiàn)場進行安裝,圓滿完成了任務。
類似這樣時間緊、任務重的事情在姚振鋒眼里早已司空見慣。一次,上級某部門需要制作48本畫冊,交代姚振鋒時已是傍晚6點半了,但要求第二天上班前必須完成。當領導問他能不能完成任務時,他沒有半點猶豫,干凈利落地回答:“肯定完成!”每次受領任務,姚振鋒的回答總是這樣充滿信心,并且工作標準從不打折扣,用他自己的話“做就要做最好的”。對有著L6年兵齡的他來說,這份工作的分量他很清楚,憑借平時積攢的經(jīng)驗,收集照片,進行設計,每個細節(jié)他都充分考慮。清晨6點20分,48本精美的畫冊呈現(xiàn)在了人們面前。細小工作換來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每個事件本身,他就是這樣時刻把責任意識放在第一位,呈現(xiàn)出純凈的心靈底色,贏得了大家的敬重。
在部隊這個群體里面,不是每個人都能鑄就輝煌,不是每個人都能收獲榮耀,注定要有人默默無聞,注定要有人做塔基下面那一塊磚、房脊上那一片瓦。四級士官姚振鋒,就是這樣的一塊磚、一片瓦。他珍惜肩上的那分責任。他說,這16年的軍旅生活,除了幸福、自豪,還是幸運的。而這種幸運緣于他多年來,早已根植于心靈深處的一種優(yōu)秀的職業(yè)素養(yǎng)。他將軍旅經(jīng)歷當作一種收藏,許多年以后再回憶,希望都能非常幸福地翻一翻這其中令人欣慰的一頁。品讀姚振鋒的軍旅人生,他之所以把兵當?shù)糜泄怯泄?jié),就在于他始終把責任當成一種習慣,當做一種承諾,一步一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