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進公司之前先去洗手間一次,正衣冠,清內存。②防止被問到常識性問題卡殼。③如果面試官喜歡,讓他多講好了。④面試結束必須在當天發(fā)封感謝的Email。
曾經和朋友閑聊時,被問到:“如果你當初就知道畢業(yè)時會遇到金融危機。你還會選擇讀MBA嗎?”一時無從作答。這種問題就象你問別人:“如果你知道股指會從6100跌到1600,你還會選擇買股票嗎”之類。這世界有很多“但是”,卻從來沒有一次“如果”。
2008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太多的事情發(fā)生,一件比一件驚人。還來不及從稱霸奧運的喜悅中回味過來,我們——2007屆MBA的同學們就要毫無準備的面臨金融危機的洗禮?!帮L起于青萍之末”,當張春教授把貝爾斯登的新鮮Case拿到金融分析課上進行分析討論時,我們中絕大多數人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寒流正從大洋彼岸席卷而來。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我們開始了求職歷程。這個時候我仍然對前景充滿著信心,跟同學們開著玩笑說,如果我們都找不到工作,那中國的MBA今年都要面臨整體性失業(yè)了。玩笑歸玩笑,我對求職的準備工作還是非常重視的,早早便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和求職策略的前期準備。
職業(yè)規(guī)劃職業(yè)策略
我讀中歐之前主要的工作經歷Focus在從事物流行業(yè)的操作管理。跟很多人一樣,選擇MBA,是希望借這個平臺完成職業(yè)的轉換,我一直對銷售或者叫Business Development比較感興趣,我的第一目標是轉到這類崗位上去。于是在職業(yè)策略方面,我仔細觀察和分析了其他同學的招數。
第一種叫“面霸王”
不管什么公司,不管什么崗位,都會遞交簡歷。所以我們會看到某“童鞋”成天衣著光鮮,忙于各類面試。有時還會來個“霸王面”,即使沒有接到面試通知,也會不請自去的跟面試官來個不期而遇。我聽說2006屆有這么個哥們,投了500份簡歷,獲得了50個面試機會,最終收獲了一個滿意的Offer,還算功夫不負有心人。
第二種叫“非君不嫁”
某些“童鞋”,求職目標非常明確,確定在某個行業(yè)或某些公司,比如頂級咨詢公司。只有這些公司的Opening才會打動他們的芳心。所以一門心思“他的眼里只有它”。
第三種叫“關系網絡型”
這類人對普通的招聘興趣不大。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以前或在校期間拓展的網絡進行機會的挖掘,神出鬼沒,首尾難現。運籌千里,決勝帷幄。
根據自己的情況,好像哪種都靠的上,但哪種都不真正適合我。我沒有精力和實力去全面撒網,目標行業(yè)也不十分明確,也談不上有關系網絡。怎么辦呢,后來我定了個一般原則,即:換崗位不換行業(yè),換行業(yè)不換崗位。這樣可以在日趨嚴峻的大環(huán)境里最大限度的避免工作背景和經驗的不利影響。
如果除了等待還可以做點什么,那就去“準備”吧
我自己的電腦里還保留一個Control Log。那是我想看看自己在最終搞定工作之前究竟要經過幾次/輪面試的記錄?,F在看這張表,會發(fā)現在短暫的2008年9、10月份面試高峰期過后,面試機會和天氣同步進入了冬季。從宏觀層面上,壞消息一個緊似一個,讓人愈發(fā)揪心。雖然還未到畢業(yè),但整個大的趨勢已經露出端倪,有細心的同學做了一個對比,數據顯示我們的就業(yè)率和去年同期相比連一半都不到。偶爾又聽到某同學拿到Offer的消息,會讓我們的神經更加敏感。有人在MSN上發(fā)出感嘆:在今年的形勢下,MBA畢業(yè)生。不僅轉行已無可能,連老本行都可能回不去了。
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形勢,除了耐心和堅持,我們真的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患難之時見真情,同學們在一起互相鼓勵,維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蓄自己的力量。既然沒有面試,就自娛自樂,飯局、牌局漸漸多了起來,還相繼成立民間娛樂公司和傳播公司。似乎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經濟危機下。娛樂行業(yè)反而會加速發(fā)展這一論斷。
耐心和堅持最終會有回報,在今年1月份。朋友介紹了一個獵頭顧問給我。這個顧問是我求職以來遇到的最專業(yè)的一位,反應神速,溝通和推動能力超強。經驗極其豐富。在她的主導下,雖然時值春節(jié),我還是在短短3周內,完成了Line Manager、HR和GM的3輪面試。整個過程非常順暢,反饋和信息溝通亦非常有效。最終,在2月底正式畢業(yè)前的前一周,我拿到了一家物流公司的BD職位。
回顧整個求職過程,覺得目標明確,全力以赴和良好心態(tài)是我最終順利拿到Offer的根本原因。所有磕絆、挫折反而賦予我更多的經驗和信心。運氣和機遇真的是為有準備的人出現的。
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