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循環(huán)道路改造工程,污水管道在排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詳細闡述了管道改造采用的方棠。
關鍵詞:循環(huán)管道;排污
中圖分類號:TLU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09)23-0028-02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大街微循環(huán)道路改造工程五一東街由于地下雨污水管道間距較小,雨污水管道埋深在設計地面以下6 m~13 m,地下靜止水位在地面以下4 m~9 m,考慮到施工場地狹窄,地下管線眾多,管道開挖深度較大、開挖難度大、土方量大,導致難以倒運等因素。因此,采用雨污合頂?shù)姆桨?。雨水、污水頂管工程共用一個工作坑,污水檢查井與雨水檢查井設在同一工作坑(接收坑)內(nèi)。管道采用頂管用重型鋼筋砼圓管,雨水管道采用D=1 800 mm鋼筋砼圓管道,污水頂管管徑為D=1 000 mm,F(xiàn)型接口,工作井采用鋼筋砼沉井。在工作井、接收井內(nèi)重新制作檢查井。
1 工作坑
工作坑采用鋼筋砼沉井,并內(nèi)應有足夠的工作面,尺寸計算如下:
(1)底寬
底寬=D1+S
式中:D1為鋼筋砼套管外徑,此處為2.5+1.2+0.6=4.3 m
S:兩側操作寬度1.7 m
故工作坑底部寬度為:6 m
(2)長度
L=LI+L2+L3+IA+L5(m)
式中:L1-工具管長度(m),采用管道第一節(jié)管作為工具管,取0.5 m
L2:管節(jié)長度(m)取2m計算
L3:出土工作間長度(m)取1.5 m
L4:液壓油缸長度(m)此處取1.2 m
L5:后背所占工作井長度,包括橫木、立鐵、橫鐵取0.8 m
所以計算工作井長度0.5 m+2 m+1.5 m+1.2 m+0.8 m=m+0.8m=6.0m,取6m。
2 泥水平衡頂管掘進
泥水平衡式工具管是一種以全斷面切削土體,以泥水壓力來平衡土壓力和地下水壓力,又以泥水作為輸送棄土介質的機械式工具管。
隨著工具管的推進,刀盤在不斷轉動,進泥管不斷供泥水,排泥管不斷將混有棄土的泥水排出泥水艙。泥水艙要保持一定的壓力。使刀盤在有泥水壓力的情況下向前鉆進。
泥水平衡工具管的基本原理是泥水護壁,在泥水式頂管施工中,要使挖掘面保持穩(wěn)定,必須向泥水艙注入一定壓力的泥水。泥水在壓力作用下向土體內(nèi)部滲透,在開挖面形成一層泥皮。泥皮的作用,一方面阻止泥水繼續(xù)向土體內(nèi)部滲漏,另一方面,泥水的壓力通過泥皮作用在開挖面防止坍塌。要求泥水密度必須大于1.03。施工過程須注意的問題:
(1)當掘進機停止工作時,一定要防止泥水從土層中或洞口及其他地方流失。不然。挖掘面就會失穩(wěn),尤其是在出洞這一段時間內(nèi)更應防止洞口止水圈漏水。
(2)在掘進工程中,應注意觀察地下水壓力的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挖掘面的穩(wěn)定。
(3)在頂進過程中,隨時要注意挖掘面是否穩(wěn)定,要不是檢查泥水的濃度和相對密度是否正常,還要注意進排泥泵的流量及壓力是否正常。應防止排泥泵的排量過小而造成排泥管的淤積和堵塞現(xiàn)象。
3 機頭選型
采用ZX-1000型泥水平衡頂管掘進機。
(1)在工作井范圍內(nèi)實行全封閉隔離施工并布置以下必要的設施,地面指揮監(jiān)測中心、辦公室、倉庫、配電間、冷作間等,各設施應整潔、衛(wèi)生,并有專職人員進行管理。
(2)現(xiàn)場布置采用8 t汽吊,設備進場時,采用16 t汽車吊車。
(3)管道頂進時,起吊設備采用跨距為14 m的龍門行車(起重能力為30 t),行車導軌與頂管中心線應平行鋪設。
(4)井內(nèi)布置。工作井井內(nèi)布置主要有后靠背、導軌、主頂油缸、油泵動力站、鋼制扶梯等。
4 出土方案
泥水平衡式頂管的出土采用全自動的泥水輸送方式,被挖掘的土通過在機艙內(nèi)的攪拌和泥水形成泥漿。然后有泥漿泵抽,在沉井上部砌2只沉淀池。沉淀的余土外運需按文明施工要求和渣土處理辦法,運到永久推土點,不得污染沿途道路環(huán)境。
5 泥水系統(tǒng)的安裝
泥水池應盡量靠近工作井邊,可采用并聯(lián)法。泥漿池盡量靠近工作井邊,可以減少排泥管路過長而產(chǎn)生的管路摩阻力,沉石箱的配置可沉淀塊狀物,防止塊狀物進入泵體,使泵堵塞和損壞。注漿系統(tǒng)盡量使用螺桿泵以減少脈動現(xiàn)象,漿液應保證攪拌均勻,系統(tǒng)應配置減壓系統(tǒng),在泵出口處1 m以及機頭處應保證系統(tǒng)無泄漏。
6 頂進過程中的方向控制
由于TCZ機頭本身所具有的方向誘導裝置,糾偏操作就變的簡單易行了,操作員只要通過糾偏動作,始終保證激光點在管道中心線位置。測量與方向控制要點:(1)有嚴格的放樣復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記錄。頂進前必須遵守嚴格的放樣夏測制度,堅持三級復測:施工組測量員一項目技術負責人一監(jiān)理工程師。確保測量萬無一失。(2)布設在工作坑后方的儀座必須避免頂進時移位和變形。必須定時復測及時調(diào)整。(3)頂進糾偏必須勤測量、多微調(diào),糾偏角度必須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0.5°,并設置偏差警戒線。(4)初始推進階段,方向主要是主頂油缸控制,因此,一方面要減慢主頂推進速度,另一方面要不斷調(diào)整油缸編組和機頭位置。(5)開始頂進前必須制定坡度計劃,對每一米、每節(jié)管的位置、標高需事先計算,確保頂進時正確,以最終符合設計坡度為原則。
7 管材供應
在頂進過程中,管材的供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供應不及時造成頂進停止,后果是非常嚴重的,由于機頭重量一般較大,機頭沉降,使軸線發(fā)生偏差;或已頂好的管子和周圍土體固結,使得摩阻力增大。因此,在開始頂進前,需制定詳細周全的計劃,管材應留有足夠余量。
8 設備維修及保養(yǎng)
8.1 刀盤主軸及外殼密封
掘進機在累計頂進500 m時,需對刀盤主軸密封進行檢查,看看是否良好,如果不良則應更換。如果良好則應再加好油。
8.2 液壓系統(tǒng)
當液化油出現(xiàn)乳化時,說明液壓油已嚴重氧化,應予以更換,更換液壓油之前須把油箱內(nèi)清洗干凈。加油必須用精濾車,一旦發(fā)現(xiàn)油管老化應予以更換。
8.8 電氣系統(tǒng)
電氣系統(tǒng)應保持干燥,保持指示燈及各儀表正常。
8.4 糾偏系統(tǒng)
糾偏系統(tǒng)要經(jīng)常檢查是否漏油、油液質量、油壓情況,如發(fā)現(xiàn)不正常情況及時更換。
9 注漿減摩
長距離頂管施工中,頂力控制的關鍵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頂進阻力,而降低頂進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注漿。注漿降低了頂進時的摩阻力,我們在注漿時做到以下幾點。
(1)選擇優(yōu)質的觸變泥漿材料,對膨潤土取樣測試。主要指標為造漿率、失水量和動塑比。
(2)在管子上預埋壓漿孔,壓漿孔的設置要有利于漿套的形成。
(3)膨潤土的貯藏及漿液配制、攪拌、膨脹時間,聽取供應商的建議但都必須按照規(guī)范進行,使用前必須先進行試驗,主要有膨潤土純堿摻加藥劑,漏斗粘度視粘度CP失水量(ml)。
(4)壓漿方式要以同步注漿為主,補漿為輔。在頂進過程中,要經(jīng)常檢查各推進段的漿液形成情況。
(5)注漿設備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夠的耐壓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在注漿孔中設置一個單向閥。使?jié){液管外的土不能堵塞管路而影響這漿效果。
(6)注漿工藝有專人負責,質量員定期檢查。
(7)注漿泵選擇脈動小的螺桿泵,流量與頂進速度相應配。
(8)由于頂管線路長,為使全程注漿壓力不致相差過大,在中間還將增設壓漿泵以增大壓力。
(9)泥漿在輸送和灌注過程中具有流動性、可泵性。主要從頂管前端進行,頂進一定跟班后,并應從后端及中間進行補漿。
①觸變泥漿的材料
觸變泥漿的主要成份是膨潤土、摻入堿和水配制而成。為了在頂進完畢后使觸變泥漿固結增強,可摻入石灰膏。但為了施工使用時保持流動性,還必須摻入緩凝劑和塑化劑。觸變泥漿按膨潤土:燒堿:CMC:水=0.3:0.2:0.01:1的配比配制后靜置24 h后使用。施工時通過壓漿系統(tǒng)從機頭進入管路。
⑦觸變泥漿的拌合程序
將定量的水放入攪拌罐內(nèi)。并取其中的一部分水來溶化堿;在攪拌過程中,將定量膨潤土徐徐加入攪拌灌內(nèi),攪拌均勻;將溶化后的堿水倒入攪拌灌內(nèi),再攪拌均勻,放置12h后即可使用。
③觸變泥漿應注意的事項
注漿孔的布置宜按管道直徑大小確定,一般每個斷面可設置3~4個,并具備排氣功能。攪拌均勻的泥漿應放置一定時間方可灌注。灌漿前,應通過注水檢查灌漿設備,確認設備正常后方可灌注。灌漿壓力可按不0.1 MPa開始加壓,在灌漿過程中再按實際情況調(diào)整。灌漿時,按灌漿孔斷面位置的前后順序依次進行,灌漿遇有機械故障、管路堵塞、接頭滲漏等情況時,經(jīng)處理后方可繼續(xù)頂進。
10 接收坑
頂管工作坑間距不大于200 m,在兩工作坑的中間設置接收坑,接收坑采用鋼板沉箱下沉,就位后取出管前端的工具管,按照設計要求在沉箱內(nèi)制作鋼筋砼檢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