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年。60年的曲折經歷,60年的輝煌歲月,中國已經由一個剛剛擺脫滿目戰(zhàn)爭瘡痍積貧積弱的國家成長為一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的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正可謂:滄海橫流難掩英雄本色,滄桑巨變再造華夏輝煌!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歷史再一次以雄辯的事實表明,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之路。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的歷史。近代以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屢次面臨民族危亡,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拯救山河破碎、國勢日衰、民不聊生的祖國,或仰天悲歌、或舍生取義,但卻沒能改變國家任列強凌辱的悲慘境地。唯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起四萬萬同胞,擔當起民族解放的大義,經過28年浴血奮戰(zhàn),終于迎來了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開辟了中國歷史上嶄新的篇章。今天,我們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首先應該銘記新中國的歷史,銘記新中國的締造者和開拓者,從而堅定擁護黨、跟黨走的政治信念,這是我們對新中國60年最好的紀念。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等等,這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透射出那個年代我們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上還存在著僵化、教條、片面和激進。及至“文化大革命”,這些“左”傾認識上的失誤被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別有用心地利用,推到頂峰,社會主義建設遭遇重大挫折,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黨的第二、三、四屆領導集體立足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提出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這條道路,使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在改革開放30余年時間里走上了通向全面小康社會的發(fā)展的快車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天,當人們切身感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共同分享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時,我們堅信,繼續(xù)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然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和前進動力,也是新中國60年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經驗。
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之路,標志著面向新世紀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發(fā)展理念的新飛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真正動力!60年來,人民成為新中國建設的真正主體,億萬人民共同書寫著新中國成長由弱到強的歷史畫卷。從建國初期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今天的“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幾代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作為執(zhí)政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誠然,在發(fā)展實踐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失誤,我們也走過彎路,也遭遇過失敗。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如何繼續(xù)引領這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保持現代化建設的連續(xù)性?如何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如何能保證發(fā)展的成果為廣大人民共享?我們必須面對這些課題和挑戰(zhàn)。如何應對?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把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牢牢書寫在我們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日志上。
60年彈指一揮間,“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