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譽品“大宋通寶”當拾大錢
“大宋通寶”當拾大錢是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由于錢體大,字形優(yōu)美,工藝精湛,藝術性強,歷來是古今錢幣收藏家渴望擁有的大名譽品。該泉為南宋理宗寶慶元年(公元1225年)所鑄,鑄地為西川地區(qū),與嘉定錢同一錢監(jiān)。由于只是試鑄品,鑄量不多,當時就是稀少品,人見人愛,代代相傳,時至今日,只有十余品存世,而且絕大多數(shù)是傳世品,十分稀罕。
民國初年,泉藏家潘伯寅先生曾花了五十兩黃金才購得一枚,其泉之罕貴,可見一斑。
此泉字體書法秀麗飄逸,據(jù)傳出自宋代大書法家蔡京手筆,其特征是“拾”字從“入”。
“大宋通寶”存世雖不多,卻有幾種版別,以字劃粗細及大小來分,可分為瘦書小字及粗劃大字兩種。
本人收藏的一枚“大宋通寶”當拾大錢(見圖1),也是一枚傳世品,青銅質(zhì),褐色,包漿沉著,是一枚開門見山之品,經(jīng)過近八百年的摩擦碰撞,錢邊及字體均有磨損,出現(xiàn)一些不規(guī)則的小沆洼,細看可見左上角錢邊與內(nèi)廓之間有一道微裂。該錢雖有磨損,仍可看出鑄錢工藝精良,字體秀美,錢背穿左有一細長的向下斜直月,已發(fā)行的錢譜書刊上均未見有此品相,目前應視為僅見品。據(jù)泉友介紹,還見過一枚背月向上的,不知是否。這枚泉的直徑與其他版別一樣為52毫米,重量為41.8克,比其他版別重7~10克。
另外,筆者還收集到一枚“大宋通寶”當拾鉛錢,大小及字體與銅錢相似,但字體較為呆板,銹蝕比較嚴重,可能是一枚鑄造時間距今較遠的后鑄品(見圖2)。
難得一見的“洪熙通寶”錢
洪熙年號介于永樂與宣德之間,是明朝仁宗在位時的年號。明仁宗朱高炯乃明成祖之子,在位僅一年,“洪熙通寶”錢為其在位時所鑄(公元1425年),不但鑄期短暫,鑄量也極少,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已難覓尊容。該錢報道及刊登過拓本的僅為兩枚,其中一枚初為羅伯昭收藏,現(xiàn)為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羅曾記述:“余藏有洪熙一枚,作風全胎明息,通寶二字近洪武背北平一種,而雄大過之,底章黑漆古。傳世銹色極佳,惜為人佩久,兩背磨夷。”
另一枚在民國時期為張叔馴先生收藏,王萌嘉先生親眼見過,并有記述:“洪熙錢曾見生銹一品,絕似洪武小平之闊緣小字者,蓋系向爐所鑄,絕非剜改所能,四字結(jié)構既佳,而洪通寶三字又與洪武錢絕不雷同也?!痹撳X至今已不知所終。
筆者有幸在廣西柳州集到一枚“洪熙通寶”小平錢(如圖),錢徑2.32厘米,重量3.7克,為生坑品,褐色底,黃綠銹包漿自然,字體及大小均與羅伯昭舊藏拓本相同,筆劃雖有模糊,但字體基本清晰可辨,制作亦算工整,應為官方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