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試題
“這也是一種___ ”題材不限,詩歌除外,字數(shù)800字以內。
試題解讀
試題“這也是一種___”,是一道“半命題”作文,簡單明白、透明靈活,沒有審題的障礙,作時不會輕易偏題、離題,有利于發(fā)揮考生本來水平。而且寫作空間較大,有利于調動考生平時的閱讀視野、生活積累。題目就給考生以自信心和寫作的欲望,容易進入角色,說喜歡說的話,寫熟悉的事,抒真誠的情,回歸作文的本原,調動寫作積極性。這樣的“半命題”作文較好地將開放性與限制性結合了起來,突出“以人為本”的語文素質教育,體現(xiàn)了新課改精神,是一道值得肯定的作文題。
試題是一個判斷句。 “這”也是一種什么,所以今年的題目適合寫議論文。前半部分強調的是 “這”,是具體的,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細節(jié)來寫;不言而喻,試題為考生拿到較高的基礎等級的分數(shù)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然而要拿到發(fā)展等級的分數(shù),就必須在寫作思路上要力求突出“也是”,才算切題,才能寫得精彩。試題后面的空白是對“這”的一種判斷,可以是比較抽象的,所填上的詞語比較容易選擇,行文時角度要小,要化大為小、為虛為實。所填補的字眼非常關鍵,應該是對具體的“這”的一種升華,從“這”一生活細節(jié)中演繹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哲理和認知,而且這種哲理和認知是對慣性思維的一種反思,所以題目強調“也是”兩字,即常人沒想到的,你揭示出來了,給人一種警醒,這樣文章就能出彩。高分作文需要別樣的、敏銳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以及求異思維能力。
考生在擬題時,可能會有不少人都會選擇這樣的題目,比如“這也是一種人生”、“這也是一種學習”、“這也是一種精神”、“這也是一種愛心”、“這也是一種智慧”等等,這樣的題目也可以過得去,但總的來說比較普通,較難出彩。要寫得出彩,也就是要獲得高分,那就要與眾不同,脫離通常的寫法。比如考生可以透過作文,反映出個人的理念、價值取向、審美等,當然,文字也要比較流暢,這樣就能獲得高分。而考生如果擬題比較俗套,過多重復雷同,或者是擬題過大,自己都難以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平淡無味,那么分數(shù)就不會太高。
總而言之,這道作文題目出得很好,開放度非常大。學生在寫這樣的作文時,可以有廣闊的調度思維,擬題的空間很大,可以比較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用這種類型的作文題目來考學生,有利于考生個性的張揚,也可以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
這也是一種永恒
福建一考生
永恒,不只在于時間從洪荒而來的腳步;也不只在于風聲從亙古而至的呢喃。一個瞬間,往往也能成就永恒。
曇花從不為她鮮艷的短暫而暗自哀憐,因為她將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寫進了天地的長卷,萬物無一不記得這瞬間但永恒的嬌美;朝露從不為她光華的瞬息而顧影悲嘆,因為她用自己閃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眾生無一不懷想這瞬間而永恒的清麗。
因為真美,那些短暫的事物竟撼動了時間的定律,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恒。
當詩仙寬袍棄履,舉起樽而邀明月,沐月華而影三人的那刻,這一絲浸透了蟾暉的酒香便飄飄搖搖了千余年,縈繞在數(shù)萬才子的鼻尖揮散不去,似是還攜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羈。這瞬間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誦讀聲中變?yōu)樽砣说挠篮恪?/p>
因為不凡,那些即逝的側影竟躍過了文明的更替,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恒。
當屈子以血謳歌,孑然一身,僅懷擁一胸才氣,腹含一枚忠膽投身汨羅的那一秒,這一屢赤紅泣血的絕美魂靈已掙脫世俗的枷鎖,隨著汨羅江水的平平仄仄流過了漫漫歲月,滋潤在每個志士的心田。這瞬間的悲壯,便在歲月的長河中變?yōu)橛篮恪?/p>
因為無愧,那些閃現(xiàn)的生命竟無視了歷史的變遷,僅憑一個瞬間,締造了無盡的永恒。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縱是八十而壽又何嘗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腳下菊態(tài)幽美,洞庭湖心月暉清華;看那赤壁山澗金戈鐵馬,大漠暮里炊煙人家,彌足短暫,卻也彌足永恒。
這些由真、善、美纏繞而成的瞬間,往往在筆尖的躍動甚至風葉的交響中被銘記。它們不曾在歷史的長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歲月的波濤中起伏,它們總以一種輕盈而美好的姿態(tài)起舞,獨立于世,而在萬物心中刻下永恒。
以真行走于世,以善放歌于世,以美饋贈于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間,成就大世之永恒。
瞬間,也是一種永恒。
點 評
這一篇文質兼優(yōu)、情文并茂的考場佳作。一是嚴謹?shù)慕Y構。全文緊緊地圍繞著“瞬間,也是一種永恒”的主題,采用“總——分——總”的形式展開論述,思路清晰,結構完整。開篇直截入題,先“總”,用“曇花”“朝露”為例引出“論點”——“瞬間,也是一種永恒”;接著“分”為“因為真美”、“因為不凡”、“因為無愧”三分部分用李白、屈原、陶淵明……等典型事例”論證“論點”;最后回到“總”,歸結為“真、善、美的瞬間”“也是一種永恒”,將“也是”表達得盡致淋漓。二是詩化的語言。簡潔流暢,用詞老道,語言洋溢著詩意美是本文的一大“亮點”,文中像“回首再看那南山腳下菊態(tài)幽美,洞庭湖心月暉清華;看那赤壁山澗金戈鐵馬,大漠暮里炊煙人家,彌足短暫,卻也彌足永恒”的文句比比皆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敘述李白、屈原、陶淵明等事例時,文字靈巧而富有文采,給人語言美的享受。三是雋永的意蘊。篇首明示“永恒”并“不只在于時間從洪荒而來的腳步;也不只在于風聲從亙古而至的呢喃”而“一個瞬間,往往也能成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