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的老師,就像召開森林運動會的動物管理局一樣,特別愛對我們學生將要全面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真的曾經是一個動聽的詞匯,是一個美麗的誘惑。
其實,這是教育的誤區(qū)一種。全面發(fā)展,讓所有的兔子都學會游泳,當然是好事,不過,這怎么可能呢?老虎的本事比兔子大吧,但它最后也沒有跟貓老師學會上樹。兔子怎么會有這樣的本事,跟教練野鴨子學會游泳呢?
所謂全面發(fā)展,這只是教育的一種烏托邦。
不可能讓所有的兔子都學會游泳,正如不可能讓所有的野鴨都能如鷹搏擊長空一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一個學生都是有屬于自己特質與弱點的生命個體,都會有長有短,才是客觀世界的真實世界。即使再優(yōu)秀的學生,也不可能在知識或能力方面面俱到,成為項項專能的千手觀音,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盲點和局限。因材施教,突出特點,把握個性,揚長避短,才能去的教育的最大收獲,而不是非要把學生個個培養(yǎng)成為十項全能的選手或大全大補的藥丸。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不顧拿破侖個子小,非要他學籃球,即使他再努力,恐怕也很難像喬丹一樣成為NBA巨星。錢鐘書考大學數學不及格,如果非要他不可為而為之,上了大學之后,繼續(xù)苦功數學,即使他再聰慧,恐怕中國也多不了一個華羅庚或陳景潤,而只會少一個文學大家。
這道理,千百年前就有人講過,伊索在他那個老得不能再老的長頸鹿和小羊的寓言里,就告誡過我們,怎么可能讓小羊如長頸鹿一樣夠得著高高樹上的樹葉呢?又怎么可能讓長頸鹿如小羊一樣彎腰走過低低的門洞呢?
就讓長頸鹿夠它的高樹上的樹葉,就讓小羊走它低低的小門,就讓兔子不會如野鴨一樣游泳,卻能夠比野鴨在陸地上馳騁如電,是鬼歸墳,是神歸廟,萬類霜天競自由,這怎么會不好呢?
俗話說:是什么蟲就讓它爬什么樹。
俗話還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舍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烏托邦,邁過讓所有兔子都要學會游泳的教育誤區(qū),尊重學生的個性,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讓學生掌握最適合自己的一項專長或本事,才是教育的正道,也才是教育的本事。
(張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