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洗澡他都是不哭不鬧,可省心了!
剛出世的BB會有牙齒嗎?我的BB口中牙肉有白色的東西,是奶漬還是牙齒啊?另外,給BB喝葡萄糖好嗎?有人說不好,有人說好。我都不知道該不該給BB喝。
在新生兒上腭中線部位有散在黃白色、米粒大小顆粒隆起,系上皮細胞堆積,醫(yī)學上稱“上皮珠”;有的人在牙齦邊緣可見黃白色米粒大小顆粒或斑塊,俗稱“馬牙”,系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分泌物積留所致,屬于正常的特殊生理狀況,于出生后數(shù)周內自行消失,媽媽不必擔心,更不能去挑刮,否則容易引起感染。
對于百天內嬰兒來說,如母乳充足就沒有必要給BB喂服葡萄糖。
便便比較正常了,能把到便便了,會笑啪,他笑,那感覺就像花開了。
BB是不是需要每天補充魚肝油?怎么補鈣最好?
出生后一個月左右開始服維生素D,每日400國際單位;早產(chǎn)、雙胎、人工喂養(yǎng)兒或冬季出生的小兒應提早2周(即寶寶出生后半個月),其量于前3個月加倍,即800國際單位,以后400國際單位。由于母乳喂養(yǎng)與牛乳喂養(yǎng)嬰兒對鈣的吸收有所不同(母乳中鈣的吸收率可達55~60%,而不論是普通牛乳還是配方乳,吸收率都只有40%左右),因此單用牛乳喂養(yǎng)的嬰兒必須補充鈣。生后2個月左右的嬰兒在服用維生素D的同時加用適量的鈣劑,一直到2歲。補鈣應盡量利用天然食品,如牛奶、配方奶粉、豆制品、蝦皮、芝麻醬等;選擇吸收好、堿性弱、對胃刺激性小的鈣制品。如復方葡萄糖酸鈣口服液。一般而言,6到12個月的嬰兒需要鈣400~600mg/日。1—3歲兒童每天需補充700—800mg。
玉玉已經(jīng)會扶著坐了,很直的,坐很久都不會歪。
寶寶是母乳喂養(yǎng)的,一天老是要拉二三次,有時甚至四次,請問這是為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嗎?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排便次數(shù)和性狀決定于孩子的年齡和食譜。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大便較軟并呈鼻涕樣,一天拉2~3次大便屬于正?,F(xiàn)象(尤其是小寶寶吃得多),媽媽不必緊張。
注意事項:(1)仔細觀察大便性狀,有無伴隨癥狀如嘔吐、發(fā)熱及腹痛等;(2)將寶寶排出的新鮮大便挑一點裝在一個干凈的一次性塑料飲水杯中,送附近醫(yī)院化驗一次,了解是否存在腸道炎癥。
5月8號是Nemo滿4個月的例行檢查,Nemo的肉肉很結實,是個健康的小孩。這次檢查還被打針3次,分別左手,右手跟屁股,她樂了,我賞給她一個奶嘴——她的恩人,她就滿足的抽泣著,慢慢小睡過去。
現(xiàn)在的Nemo可以添加輔食了,但是她不喜歡吃湯匙里的食物,只喜歡奶瓶,有幫助盡快適應湯匙的方法嗎?
半歲左右的寶寶已習慣吃奶瓶,也到了增添輔食的年齡了。此時要逐漸減少用奶瓶喂養(yǎng)次數(shù)。在寶寶醒著的時候,讓他了解進食的過程:媽媽抱起或坐起、用小湯勺喂食,吃飽后休息,過了1~2小時再用湯勺喂食。盡快適應湯匙的方法是:選用嬰兒小湯勺,開始時先喂半勺牛奶,隨后喂孩子半勺固體食物如麥片粥、大麥和蒸雞蛋白等,直到她可以很好地吞咽,才全勺喂固體食物,最后完全不喂奶瓶,使其慢慢習慣于固體食物。在進食過程中媽媽要微笑著和寶寶說話。
能自己坐了;手指比以前靈活,可以很好的抓握東西。
1 天氣越來越熱,蚊子也越來越多,小床沒法掛蚊帳,想問下有沒有什么有效的防蚊方法。
2 彥如快半歲了,到了這個階段,要不要補些微量元素?該怎么補呢?
孩子住的房間不要使用殺蟲劑,也不要接觸任何殺蟲劑,包括蚊香。這是因為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各種氣霧殺蟲劑、滅蚊片和蚊香等產(chǎn)品,大都采用菊酯類的溴氰菊酯作為殺蟲有效成分,且氣霧殺蟲劑和蚊香都屬短效殺蟲劑,需要每天使用,對人類身體是有害,尤其是大腦發(fā)育還未完善的嬰幼兒和兒童。特別是劣質蚊香中摻有敵敵畏等有機磷農(nóng)藥,燃燒時農(nóng)藥散布在煙霧中,被孩子吸入易致中毒,對大腦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驅蚊蟲用蚊帳是最好的。它能把孩子和蚊蟲隔離開,沒有化學物質的污染,是寶寶晚上入睡首選防蚊方法,所以看是否可以給寶寶換個能掛蚊帳的床。
半歲的孩子需要補充鐵元素和鈣元素,以防寶寶患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和佝僂病。具體補法可請教兒保醫(yī)生。
會做“仰臥起坐”:輕輕按住雙腳,馬上可以坐起來:可以坐得好穩(wěn);爬得很快。
什么是川崎病?對bb有什么影響?
川崎病又叫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小兒急性發(fā)熱出疹性疾病。1967年日本學者川崎首先報道此病而由此命名。臨床以3歲以內嬰幼兒發(fā)病為主。川崎病的早期征象有:
(1)突起發(fā)熱為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量體溫在38-40.5攝氏度之間,服用退燒藥暫時降溫后又復升;
(2)皮膚出疹于發(fā)熱2-3天后可見向心性皮疹,呈現(xiàn)紅色或深紅色斑丘疹,按之可退色,無水皰或結痂;
(3)手足末端變化為本病特點,發(fā)高燒的頭幾天,患兒手足廣泛硬性水腫、指、趾關節(jié)呈梭形腫脹,并有疼痛或強直,繼之手掌、腳底彌漫性紅斑,同時出現(xiàn)指、趾端脫皮;
(4)雙眼球充血,咽喉部紅腫,口唇紅干燥、皸裂,亦可見楊梅舌;
(5)淺表淋巴結腫大主要見于單側頸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不化膿、質硬、不發(fā)熱。
川崎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為冠狀動脈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狹窄、導致心肌梗塞進而危及生命。
爬的協(xié)調性很好,速度特別快;可以扶著茶幾、沙發(fā)、床等的邊緣站十多分鐘,還可以緩慢地左右移動;我們說歡迎歡迎,優(yōu)優(yōu)就會興奮地笑著拍手,身體還有節(jié)奏地上下晃動;這幾天會叫爸爸媽媽了,這是我們聽到的最好聽的聲音了。寶寶在7個月大的時候每天需要喝幾次水,具體多少毫升?
一般每日攝入的水與喪失的水應從體重方面判斷。除母乳喂養(yǎng)外,周歲內嬰兒每天每公斤體重20~30毫升水,8公斤的寶寶每天最多不要超過240毫升。還可根據(jù)孩子尿色來判斷,正常尿液為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淺,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如果顏色偏深黃,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建議給孩子喝30攝氏度以下的溫開水最好,這樣不會過于刺激腸胃道的蠕動,不易造成血管收縮。每隔1~2小時喝一杯。家長不要等到孩子口渴時才想起喂水,也不要讓孩子喂水太快,喝水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孩子打嗝或是腹脹,尤其是腸胃虛弱的孩子,喝水更應該慢些。
寶寶懂得跟大人玩,爬行很利索了,站的意識很強。
對于8個月的寶寶來說,早教需要注意什么?要參加什么類型的早教課呢?飲食上面,奶量要控制在什么范圍內比較合理?
早教需要注意三點:(1)父母親要多與寶寶微笑著講話,使他辨認出媽媽和周圍熟人的聲音,也可多聽輕音樂磁帶;(2)多讓小寶寶看色彩鮮明的圖畫,邊看邊講解,告訴圖片上的東西是什么,可以促進視力的發(fā)育成熟;(3)“撿東西”促進寶寶手腦發(fā)育。當寶寶四五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抓東西了。如有條件,帶上寶寶參加嬰幼兒早教培訓班也是可取的。
在飲食上面,現(xiàn)知你的寶寶體重為7.15公斤,每晝夜按需液量150ml/kg、能量110卡/kg計算,則:總熱量為726卡,100ml牛奶的能量為65卡,加入8克糖后的能量約為100卡。故總液量為150×7.15kg=1072.5ml,扣除270ml水(990ml-720ml牛奶),每日奶量要控制在802.5ml比較合理。
寶寶終于長出了兩顆牙齒啦。
如何預防小孩得腸炎?得了腸炎除了抗生素還有什么好的常用藥?
小孩腸炎預防三要點:(1)從小進行“三浴”鍛煉(即陽光、空氣和水)。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2)周歲以內嬰兒以母乳喂養(yǎng)為主,腹瀉時避免斷奶;(3)對所有人工喂養(yǎng)和混合喂養(yǎng)嬰兒來說,食具的消毒特別重要。如果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把孩子用過的食具洗清刷凈后放入食具消毒柜內,每天消毒1~2次;普通家庭采用干蒸或煮沸消毒食具也可。具體做法:把嬰兒所用食具洗凈后置入大蒸鍋進行干蒸(隔水蒸),上大氣后15分鐘(奶嘴在上大氣后10分鐘才放入)便可達到消毒目的;把洗凈的食具放在大小適合的銻鍋內與冷水一起煮沸,奶嘴在水沸后15分鐘再放入,共煮沸20分鐘便可取出備用。
得了腸炎除了抗生素外,還可以用媽咪愛、思密達等藥??诜p歧三聯(lián)活菌片(金雙歧)能夠通過補充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此外,某些中成藥飲片或溶液制劑也有較好的健脾開胃及解毒作用,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用。
他可以不用扶自己站一會,然后蹲下。話也多了,整天嘟嘟囔囔不知道說什么。
彥豪腦袋后面好像有個位置頭發(fā)比較少,但不是一圈,是因為缺鈣嗎?
寶寶枕禿是頭癢,在枕頭上來回磨擦引起,頭癢的最常見原因是“缺鈣”出汗,或是頭皮有污垢,或有濕疹所致?;钾E病的嬰幼兒,不管是什么季節(jié),甚至是寒冬臘月,頭部都容易出汗,寶寶不會擦汗,由于汗的刺激,頭部發(fā)癢,使小兒頭轉來轉去,與枕頭產(chǎn)生磨擦,以達到“止癢”的目的,天長日久在枕頭上蹭,便形成了后枕禿。寶寶如果只有一條頭發(fā)位置少,可以堅持一下是否有污垢或者濕疹,最好帶上寶寶去正規(guī)醫(yī)院檢查一下微量元素、血鈣、堿性磷酸酶(AKP)。如確診是患佝僂病應及時治療,在兒科醫(yī)生指導下補充足量維生素D和鈣劑。
差不多會走路了,自己扶著椅子能走,大人拉著只手也可三上走上一大段路。很喜歡爬樓梯,見到臺階就邁腳。扯著人走,不過還不放手走,因為為站不穩(wěn)會很容易摔倒。
小軒現(xiàn)在還是很黏人,自己一個人玩不到兩分鐘就要叫人過來陪,明明大家都在屋子里,他就想人家過來陪他。前幾天我回了一趟老家,那個累啊!他整天黏著我,特別是晚上,走都走不開。覺得他不大獨立,請問要怎樣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性呢?
大多數(shù)嬰兒的早期性格特征由遺傳決定。培養(yǎng)他的獨立性的要點是,除了媽媽外,一定讓孩子與其他親人經(jīng)常性接觸,如保姆、爸爸、外婆和奶奶等,如有條件,大人最好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與寶寶相處——玩耍、講話和唱歌等。如果你的大家庭親屬離家很遠,需多花時間去看望他們,還要經(jīng)常打電話,讓孩子熟悉他們的聲
會跟著大人說很多東西了,有時還會搭嘴,有一次爸爸問萱,誰小時候連翻身都不會啊?萱竟然很大聲地回答爸爸你啊!
醫(yī)生說要讓她習慣吃飯飯了,不能總吃粥粥。可是我們給她吃稠點的粥都不行,她吃了就想吐。不知道怎樣從喝粥過渡到吃飯?
平時大人吃飯時要讓孩子一塊吃。孩子吃得好時候,對他要多加注意,適當表揚;而他拒食的時候則要對他少加注意,有時孩子想要以拒絕食物來贏得關注。媽媽要通過改變飲食的花色品種,吸引孩子的食欲。同時講究烹調技術,隨著寶寶年齡增長,一方面要減少喂奶次數(shù)直到自然斷奶;另一方面要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使其慢慢習慣于固體食物,就可以與大人一塊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