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fā)明家富蘭克林的那句名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曾作為大工業(yè)時代的座右銘,影響了整個世界。
但是生活太過于匆忙,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本來意義。
我們甚至忘記了內心真正的需要,忘記了身體的真實感受。
我們忘記了童話、忘記了四季更替,忘記了藍天白云。
無休無止的快節(jié)奏生活給現代人帶來豐厚物質回報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的焦慮、精神的疲憊和健康的每況愈下。現在以健康為代價積累財富或者聲名,當我們得到這些之后,我們是否真的快樂和安寧?
不再成為時間的奴隸
世界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把很多人都帶進了快車道。對速度的崇拜讓“快文化”占據了人們的潛意識和價值體系。越來越多的人淪為時間的奴隸。于是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發(fā)條,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十分鐘來用,每分鐘都在挑戰(zhàn)著自己的身心,只知道生活永遠是下一刻。下一刻……
正如披頭士樂隊成員約翰·列儂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痹S多人不得不停下來反省自己生活的意義,從而追求一種令身心更加和諧的“慢生活”。
慢餐,慢工作,慢閱讀,慢旅游、慢運動……“慢”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能力。“慢生活家”卡爾·霍諾說,“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p>
享受慢生活的人,不會在機場拎著行李跑,因為他們知道下列飛機很快就會到。他們再也不會“15天游8國”,他們懂得怎樣看風景,誰敢說這不是精英階層渴求的生活?“慢”的貴族風范,令“快”只能望其項背:“慢”的深層領悟,需要你慢慢地體會。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迷失在速度的快感中。
讓“慢”成為習慣
你知道嗎?著名導演滕文驥有一個天大的秘密:只要天氣一下雨,他就趕緊開車往北京郊外的別墅跑,不管他身在何處,不管在導著哪場戲。很多人不知道其中原委。他說:“就想馬上回到自家的院子,在廊前擺一壺茶,聽聽雨聲?!?/p>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讀一本書?有多久沒聽見濤聲?有多久沒去看看大海?有多久沒有陪家人喝一壺好茶?你曾注意過旋轉木馬上嬉戲的小孩嗎?你曾多久沒有看看日出和日落?
在以“數字”和“速度”為衡量指標的今天,少數人仍然保有快樂人生的能力。美國社會學家杰里米·里夫金指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歷史的新階段,一個以工作不斷地和不可避免地減少為特點的新階段,慢生活將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對人生的高度自信。尤其是這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讓智慧的人有時間進行思考。
放下一個又一個會議,一個又一個應酬。讓節(jié)奏慢下來……就從現在,不妨放慢你的行走腳步,放慢你的行車速度,開始培養(yǎng)慢生活的能力。不要以為生活只有一個角度一個方向一處目的地。慢,當然也是一種速度。
1986年,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推動“慢食運動”,1989年,“國際慢餐運動”在巴黎正式開始,“慢食”風潮從歐洲開始席卷全球,由此讓我們不斷思考自己的生活,并由此發(fā)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新的“慢生活”國際運動,挑戰(zhàn)著“快”的霸權。
慢運動,不求速度,只要精彩。慢休閑,不必扎堆,但求情調。慢食,不只說要慢慢品嘗,而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態(tài)度。
慢下來!讓身體和靈魂放輕松,讓平時勞碌的身體停歇,讓緊張的神經徹底放松,讓浮躁的心態(tài)沉淀下來。慢生活的流行,讓游泳、瑜伽,太極拳、泡溫泉、慢跑、品茶、釣魚、畫畫,書法、跳舞,登山,園藝、出海成為時尚。
八月,讓我們靠近大海。關掉手機,放下工作,躺進海邊的沙灘,或讀一本好書,或寫一段感悟,或打一次沙難排球,讓靈魂融進大海,傾聽自己心跳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