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詩人周墻為了生計開始做生意,生意不斷做大卻沒有脫離詩人本性。2000年,周墻遠離了喧鬧的生意場,花了四年時間和三千萬元錢在安徽省黟縣建造了一個夢境般的園林——歸園。歸園。被評為中國近兩百年來最好的園林。在建國以來新建的場所中,唯有歸園被評為文物保護單位。
鬧市中,夢未被深埋
80年代,“扔個啤酒瓶就可以砸到兩個詩人”,周墻也屬潛在被砸者之列。周強出生于安徽宿州,自小愛讀書,長大后愛上寫詩,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脑娙?。青年周墻在詩人朋友們的面前暢想:“如果我能賺五萬塊,我就進山過自然的生活,和動物植物一樣的生活?!痹姼锜o法帶來財富,熱愛寫詩的人又不安于重復朝九晚五的生活。為了生計,周墻選擇了做生意。然而,周墻違背了傲生意的初衷,并未按照年輕時所暢想的那樣,掙到五萬便收手歸山。欲望無止境,“掙了五萬想五十萬,掙了五十萬想五百萬,掙了五百萬想五千萬……”就這樣,周墻從小買賣到房地產(chǎn),生意越做越大。幸好,周墻并沒有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商人,他依然愛詩,依然和愛詩的人交朋友。也正因如此,他身上總揣著兩種名片,一種發(fā)給商人,一種發(fā)給文人。就這樣,他在商與文的世界穿梭過往。白天穿上生意人的外套,晚上關(guān)掉手機,變身為藝術(shù)家,或畫畫聽音樂,或讀書寫作,或約幾個朋友喝喝大酒,讓意念飛翔到天地之外。
歸園,夢中的園林跳入現(xiàn)實
1999年,一個雨后的下午,周墻乘車途經(jīng)黟縣。景色在經(jīng)過一段曲折的山路之后變得豁然開朗,樹木、村莊、炊煙,周墻仿佛進入了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周墻剎那間被這里迷住,仿佛夢里曾經(jīng)來過。他認定,這兒便是他的歸宿,同時決定在這兒停留幾日。這里空氣好,人樸實,桃花源般的田園生活令周墻非常陶醉。在這幾天里,周墻從少年時代起便一直懷揣著的一個模糊的夢逐漸在這個夢一般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成形:“有一個夢老在自己心里面,好像《紅樓夢》里面的園林,好像《西廂記》、《聊齋》里面的故事。我需要有一個寄情于山水的地方,可以去賞雪、讀書、聽雨的場所?!币舱沁@個夢,指引周墻到達此地。周墻也在這個時候頓悟,人為何要無休止地追逐利益,卻忽略了人本該擁有的生活呢?
在現(xiàn)實中造夢
頂著各方的巨大壓力,周墻在房地產(chǎn)業(yè)最火熱的時候——2000年做出決定:“放棄自己的生意,在黟縣修建~個園林?!被罩莨沤ㄖ<页虡O悅先生對周墻修建園林的想法深有同感,答應(yīng)為周墻設(shè)計園林,但分文不取。于是歷經(jīng)四年,歸園基本成形。雖是人工,宛若天成。周墻花了三千多萬建設(shè)了歸園,卻要去申請成為保護文物——由于中國所有的文物都歸國家所有,“申保”意味著周墻將整個歸園捐獻給了國家,然而,他就這樣做了。2005年,歸園成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建國以來新建的場所中,唯有歸園被評為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歸園成為國家4A級景區(qū)。另外,歸園還被評為中國近兩百年來最好的園林。
過植物一般的生活
在歸園生活的這些年,周墻的生活狀態(tài)很簡單——“宜睡、宜游、宜發(fā)呆”?!八?,有機會倒頭便睡,睡到自然醒,做夢也會發(fā)笑?!坝巍?,不是旅游,而是游歷。在游歷中看風景,關(guān)注一顆小草的隨風擺動,一片樹葉的復雜脈絡(luò),一只螞蟻的爬行軌跡?!鞍l(fā)呆”,對著微風發(fā)呆,對著水波發(fā)呆。周墻通過多年悟出:人在打坐或發(fā)呆的時候,便會進入一種植物狀態(tài)。所謂“物我兩忘,神游于物外”。植物有生命,會呼吸,也會經(jīng)歷花開花落的喜憂。但它就在那里,風吹則動,無風則靜,在冬天消亡,在春天重生。這種情緒是人很難達到的。說到這里,周墻又講了一個名叫《野人獻曝》的寓言故事:一個農(nóng)民說要把太陽光獻給皇帝,因為他曬了一下午太陽,感覺很舒服。小時候,周墻就聽過這個故事,當時他認為這個農(nóng)民很無知?,F(xiàn)在,周墻認為這個農(nóng)民非常智慧。很多人,忙忙碌碌,機關(guān)算盡,直到病入膏肓或鋃鐺入獄也不懂得“曬太陽”的美好?!拔奈渲溃袕堄谐凇?,周墻認為,“張就不必了,直接馳就可以了”。這并不是說,周墻的生活不思進取,他依然在努力做著自己喜愛的工作。雖然歸園已經(jīng)捐給國家并取得高度認可,周墻仍然一直對歸園進行著修改。古人說,改園更比改詩難,可見周墻對歸園付出了無盡的心思。除了修改歸園,從2004年起,周墻開始鉆研軟陶藝,跟傳統(tǒng)的陶器不同,他希望通過軟陶藝術(shù)表達自己身處這個時代的思想和理念。
周墻的生活很簡單,很健康。他從14歲開始,除了洗手,從不用肥皂等洗浴用品,只用清水:他多吃素,多喝水、少吃葷、不沾腥;他夏天從不開空調(diào),熱了就洗個澡……周墻在歸園有一片半畝多的菜園,最近種著辣椒,玉米、花生。每年秋天,當夏季的收成結(jié)束之后,這里便會種滿菊花。菜園正好在竹籬笆旁邊,菊花盛開之時,便可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哉。菊花敗落后,則繼續(xù)開始種菜。
到處是歸園
周墻依然懷念80年代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那個時候,大學里每個人都在討論文學和藝術(shù)復興,每個人都要做文學青年。而現(xiàn)在是一個錢的社會,很多人有錢,但他們中大多數(shù)不過是商業(yè)動物,他們不愿捐款,就想著買大房子、買好車子,然后聲色犬馬,根本沒有意識回復到安寧的生活中去。周墻想回到過去,一直心存夢想,并不斷朝夢想努力,現(xiàn)在他做得很徹底。最近周墻和北京、上海。南京的詩人朋友相約在漓江生活了一個星期。漓江悠閑的生活狀態(tài)正合他們的胃口:天天睡到自然酲,然后打牌,喝大酒。有些時候,周墻生活在北京,也依舊保持相同的生活。對于周墻來說,歸園只不過是一個象征歸隱生活的符號,“哪里都可以成為歸園,只要有一顆歸隱的心。”這道理每一個人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