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前列腺炎(CP)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對2001~2008年27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例的實驗室診斷和治療結果及隨訪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的分類標準,進行NIH分類和療效的判定。結果 270例病例按NIH分類,Ⅱ型37例,Ⅲa型150例,Ⅲb型83例。經(jīng)過綜合治療,其中132例治愈,105例好轉(zhuǎn),33例未治愈。有效率達到87.7%,并隨訪6~24個月,復發(fā)率為44.1%。結論 綜合療法對慢性前列腺炎近期療效較好,遠期療效有待提高。
[關鍵詞] 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9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2-34-02
慢性前列腺炎(CP)是泌尿外科常見疾病之一,慢性前列腺炎現(xiàn)已演變?yōu)槟行陨称髦凶畛R姷募不迹捎诓糠只颊邔υ摬∪狈茖W的認識及態(tài)度,甚至放棄了治療。我院2001~2008年診治并隨訪6個月~2年的CP病人270例,就其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70例,年齡18~55歲,平均36歲,病史4個月~5年。均有下腹部、會陰部、睪丸、陰莖疼痛或射精痛等癥狀,主訴伴有排尿費力或尿頻88例,伴有陽痿、早泄或性功能減退96例,伴心理焦慮、精神抑郁、神經(jīng)官能癥癥狀48例。根據(jù)癥狀及實驗室檢查,按NIH分型標準分類,其中Ⅱ型37例(13.7%),Ⅲa型150例(55.5%),Ⅲb型83例(30.7%)。全部病例均應用抗生素、α受體阻滯劑、前列腺按摩以及局部熱療、中成藥治療等,采用CPSI標準作為療效評價,隨訪6個月~2年,了解遠期療效。
2結果
2.1綜合治療的近期療效
按王平等[1]推薦的CPSI評分判定標準,以治療6周時的檢查結果為依據(jù),癥狀分值減少<5分者為無效,分值減少5~15分者為有效,分值減少>15分者為顯效,無癥狀持續(xù)4周以上而無復發(fā)者為臨床治愈。本組6周后癥狀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癥狀顯著改善者132例,顯效率48.9%;實驗室檢查接近正常,癥狀有所好轉(zhuǎn)105例,有效率38.9%;癥狀無改善33例,無效率12.2%,無效者中Ⅲb型最多占23例(69.7%),Ⅲa型10例(30.3%)。
2.2遠期療效觀察
對已治療好轉(zhuǎn)病例進行6個月~2年隨訪,失訪34例,隨訪236例。5個月~2年癥狀復發(fā)者106例,占隨訪病例的44.9%,按NIH分型標準,Ⅱ型10例(9.4%),Ⅲa型48例(45.3%),Ⅲb型49例(46.2%)。部分治療前為Ⅲa型的復發(fā)時轉(zhuǎn)為Ⅲb型。
3討論
3.1前列腺炎的診斷
按照NIH分類標準,前列腺炎分為4個類型:Ⅰ型為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Ⅲ型為慢性骨盆痛綜合征(CPPS),定義為病史在3個月以上,骨盆區(qū)疼痛或不適,不同程度的排尿或性交時不適癥狀,Ⅲ型又分為兩個亞型:Ⅲa為慢性炎癥性骨盆痛綜合征;Ⅲb為慢性非炎癥性骨盆痛綜合征;Ⅳ型指無癥狀炎性前列腺炎。在診斷試驗上,EPS檢查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一般認為白細胞>10個/HP為有炎癥。但只取一次前列腺液的方法假陽性比例高,必須結合按摩前后尿液的檢查。傳統(tǒng)的“四杯法”被認為是明確診斷和分型的“金標準”,但因其繁瑣、費時、費錢、診斷準確性僅為2/3等,筆者根據(jù)近年許多學者的主張應用Nickel推薦的“兩杯法”(也稱PPMT法)來代替“四杯法”。此法只取按摩前中段尿和按摩后尿液進行尿常規(guī)及培養(yǎng)檢查,可獲得與“四杯法”同樣結果。經(jīng)直腸前列腺超聲檢查(TEUS)用于CP診斷與分類很有價值,可以發(fā)現(xiàn)有8種不同超聲征象,即高密度和中等回聲區(qū)、多處光點回聲、無回聲區(qū)、包膜不規(guī)則、包膜增厚、射精管回聲及尿道周圍不規(guī)則。高密度回聲代表腺體淀粉樣變,中等密度提示炎癥或纖維化,無回聲區(qū)提示炎癥。還可用無回聲區(qū)的超聲改變來觀察療效。前列腺出現(xiàn)鈣化和雙側精囊腺異常,也提示可能存在前列腺的炎癥改變,筆者在臨床中也發(fā)現(xiàn),前列腺超聲圖像正常,亦不能除外慢性前列腺炎,必須結合尿液及EPS檢查作診斷。
3.2影響CP療效的因素
首先是前列腺炎的病因及病原學因素。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前列腺炎的病原體能檢出的包括革蘭陰性桿菌、革蘭陽性菌、真菌、單純皰疹病毒Ⅱ型、人類巨細胞病毒、淋球菌等,通過RCP技術能檢出沙眼衣原體、解脲脲原體、支原體等。大多數(shù)病例存在復合感染。同時不健康生活方式(酗酒、貪食油膩、辛辣食物)、反復會陰部損傷(騎車等)、過度縱欲或禁欲、不潔性行為、長時間憋尿等,都可導致慢性前列腺炎發(fā)生。在CP發(fā)展過程中,首先,免疫因素、化學因素及神經(jīng)源性因素的參與,加重了病情的頑固不愈。其次,是不規(guī)范治療因素。CP患者大多數(shù)是門診治療,由于其心理因素等諸多原因,病人往往嘗試不同醫(yī)生多種治療方案,而且癥狀稍有改善即自主停藥或濫用抗生素導致病原體耐藥。再次,是不良生活方式因素?;颊卟荒芗m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縱欲,同時有多個性伴侶或性伴侶未予治療,導致致病因素反復刺激。另外,還有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導致局部病理變化等因素。由于前列腺區(qū)域長期受到了炎癥等刺激,前列腺及其鄰近神經(jīng)、肌肉等組織發(fā)生病理改變可能出現(xiàn)膀胱頸纖維組織增生,逼尿肌和括約肌協(xié)調(diào)功能失衡等,導致排尿困難,這種改變呈不可逆性。最后,也是應該引起我們重視的因素,就是CP患者常合并精神、神經(jīng)癥狀及心理障礙,較多的患者存在焦慮、恐怖、精神病性和抑郁方面的癥狀。這些病人往往對治療悲觀失望、消極應對,也是治療失敗的原因之一。
3.3慢性前列腺炎治療
(1)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盡管有的CP患者使用抗生素無明顯療效,但目前多數(shù)學者仍主張使用抗生素。一般認為Ⅱ型和Ⅲa型CP患者應使用敏感抗生素6~12周,常用抗生素有喹諾酮類和頭孢三代藥物,聯(lián)合使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或四環(huán)素針對衣原體、支原體進行治療。給藥途徑除全身用藥外,為提高前列腺內(nèi)藥物濃度,在前列腺內(nèi)直接注射[2]或經(jīng)直腸直流電藥物導入[3],也可經(jīng)輸精管和尿道灌注藥物,據(jù)報道都可提高療效。(2)對癥治療:單純使用抗生素療效很差,甚至無效,必須聯(lián)合應用多種對癥治療方法。前列腺定期按摩對多數(shù)CP患者均有效,坐浴、體外射頻熱療適用于已婚已育患者,未婚未育者不適宜。有排尿梗阻癥狀可使用α受體阻滯劑(哌唑嗪、鹽酸坦索羅辛等)、肌肉松弛劑、生物反饋療法、針灸、中成藥中澤桂隆爽、前列安栓等對盆底痛綜合征癥狀改善也有一定療效。有心理障礙應矯治有關的致病心理因素,精神抑郁者可口服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調(diào)整飲食結構,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減少復發(fā)。謝志光等研究認為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C+維生素E輔助治療可能成為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種新方法[4]。對于有膀胱頸嚴重梗阻或合并BPH患者,可選擇經(jīng)尿道膀胱頸切除或前列腺切除。
綜上所述,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治療方法不統(tǒng)一等特點,聯(lián)合應用多種方法治療可提高治愈好轉(zhuǎn)率,但遠期療效仍不理想,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社會經(jīng)濟、物質(zhì)、文化等水平的不斷發(fā)展與提高,人們對性的認識與要求也日趨突出,而慢性前列腺炎又不適宜地成為青中年男性生殖器中最常見的疾患。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引起過多的臨床不適癥狀,以陽痿、早瀉及性要求低下尤為突出,已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5]。我們醫(yī)務工作者有責任讓全社會對慢性前列腺炎有科學的認識,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金小東,沈周俊,蔡松良. 慢性前列腺炎的回顧與展望[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1,16(10):472.
[2] 閔立貴. 藥物直接注入前列腺及其周圍組織治療前列腺炎的體會(附1200例報告)[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5,10(3):164-167.
[3] 盧存國,陳忠新,王俊. 直腸內(nèi)直流電藥物導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1998,13(12):547.
[4] 謝志光,張雪培,頓金庚,等. 自由基清除劑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例對照研究[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1,22(8):493-495.
[5] 郝宗耀,梁朝朝,武立新. 慢性前列腺炎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5,26(6):367-370.
(收稿日期:2009-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