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初,我剛30歲出頭,在四川省萬源縣513廠(為國防兵工廠供電的火電廠)參加三線建設(shè),是縣里組織的施工隊管理人員。閑暇之時,通過釣魚,我結(jié)識了廠方3個同是“快樂的單身漢”釣友,他們都是40歲以上的人了。其中一個是電工老謝,退伍軍人,身高1米75,體重在150斤以上;另外兩個是材料科姜科長和工段值班長老李。次年七八月份,天氣有些熱了。有一天,他們邀我去比鄰的陜西省鎮(zhèn)巴縣內(nèi)一個峽谷夜釣鯰魚。他們曾經(jīng)多次去那里釣魚,收獲不菲,大的鯰魚一條就有10多斤。而且去來又有火車,耽誤不了上班。我們做好充分準(zhǔn)備,只待定時出發(fā)。
一個星期天的凌晨3點鐘,我們搭乘尚未正式運行的襄渝線火車出發(fā)了。一路上,火車多在隧道和橋梁間穿行。一覺醒來時,天已大亮,火車到了鎮(zhèn)巴縣境內(nèi)的一個小站(估計行程有120多公里)。下了火車,涉過一條峽間溪流,再沿著岸邊崎嶇小路往上游前行,又走了1個多鐘頭,我們才到達目的地。
這條小溪屬嘉陵江上游的支流。峽谷兩岸壁立千仞,天僅一線,人跡罕至。我們施釣的這邊要稍開闊些,坡岸邊雜竹密布。峽谷彎彎曲曲,澗水梯次跌落,形成一個個距離不等的潭群。潭里亂石交錯,惡浪洶涌,深的2米以上,淺的僅及半人深;水面寬的有20多米,窄的也有10多米。整個峽谷地形、水勢雄險、奇特。不用說,這些潭里一定是“臥虎藏龍”。
稍事休息,吃了帶來的干糧當(dāng)早餐,我們按事先的分工各自忙開了。我砍了根竹子拴上釣線,下澗里捉了些石棉蟲,半小時就釣了幾十條貌似泥鰍的小魚兒。這種魚學(xué)名鰍,亦稱石虎魚,是鯰魚的最愛。上岸后我又協(xié)助他們做釣具,1寸多長的釣鉤是用舊傘骨鋼絲經(jīng)退火、成形、打磨,然后再淬火做成,韌性十足,鋒利無比。鉤把上用細麻繩密密箍緊,再將長長的細棕繩捆綁在鉤把上。最后,在離鉤1尺多長的地方,拴個長條形的鵝卵石,釣竿就成了,一共做了10多副。
午飯后,分配完釣鉤、釣餌,我們各自分赴事先踏勘好的釣位。我在最上游,往下20多米遠是老姜,離他30多米遠是老謝,最下游是老李,離老謝有50多米遠。4個潭中,老謝的潭最大也最深。我按照他們傳授的方法,先將坡岸邊的幾排竹子壓折在地,鋪上塑料布權(quán)且當(dāng)床,在“床”腳擋幾塊石頭防滑。還在“床”周圍澆點煤油,以防蟲叮蛇咬。然后,給釣鉤掛餌。這餌也掛得很講究:鉤尖從魚兒的背脊中部刺入,沿魚體淺表向上進鉤,一直刺到頭頸部穿出,鉤尖外露至倒刺。這樣掛餌,既掛牢魚兒,又能讓其長久保持鮮活。
掛好餌后,我用力將釣繩甩到潭的下游稍淺些的地方。因鯰魚的習(xí)性是夜間從深水藏身的地方游到淺水處覓食。接著,我把釣繩拉伸展,分別拴在“床”兩邊的竹子上。做完這些,已是黃昏時分了。按說,黃昏以后正是鯰魚外出覓食的最佳時間??墒?,我一直守到晚上9點,仍舊沒有絲毫動靜。我打著電筒,經(jīng)過姜、謝,一直走到老李那兒,他們同樣也沒動靜。大家有些掃興,捉摸不出究竟是啥原因。我們聚到年齡最長的老李那兒抽煙、喝酒、聊天。一直熬到深夜,都感到有些疲憊了,才紛紛回到原位睡覺。我畢竟年輕貪睡,盡管流水嘩嘩,蟲鳴唧唧,還是一沾上“床”就沉沉地睡過去了……
突然,一陣凄厲的慘叫聲撕破夜空,將我從甜夢中驚醒。豎耳一聽,原來是下游有人不斷呼喊:“救命啊——救命啊——”這聲音在空曠幽深的峽谷里顯得十分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我飛身從“床”上彈起,疾步趕過去。經(jīng)過老姜處未見他的身影,待趕攏老謝那兒,才聽見遠處稀里嘩啦一片水響聲。我用電筒往水面一掃,眼前的情景讓我驚呆了:只見老姜攔腰抱著老謝,在齊腰深的水中掙扎。而下游幾十米遠的地方,有巨物在翻滾、撲騰,直攪得惡浪洶涌、水花飛濺!見有人來了,老姜高聲喊:“快來!快來!”我顧不上脫去衣褲,哧溜一下就梭下斜坡,撲騰到他們身邊。老姜喘息著說:“是大鯰魚,兩條!有條鉆進石縫卡住了,快扯斷釣繩!”老謝補充道:“繩子就套在我左腳上?!?/p>
我趕忙順著他的左腿摸到腳腕,抓住釣繩猛力使勁扯斷。然后,我抱住老謝的左膀,與老姜協(xié)力將他拖往岸邊。老謝的右腳腕上還拴了一根釣繩,也釣到一條大魚,這條巨鯰力道很大,正使勁往深水處奔,加上水深石滑,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老謝拖上岸。緊接著,我與老姜騰出手來,抓住老謝右腳腕上的釣繩,繼續(xù)與對手搏斗。這時,老李也持叉從下游趕攏,跳下水,叉住我們已拖到近岸邊仍在做垂死掙扎的巨鯰。幾個回合過去,我們終于將其降伏。后來回家過秤,這條鯰魚有36?郾4斤!據(jù)老謝講,另外那條起碼也有30斤。收鉤時,我也起了一條8斤多重的鯰魚,老姜和老李則一無所獲。
此情此景,讓我們幾個百思不得其解:這樣大的兩條魚,拖跑漁竿尚情有可原,但一個活生生的大塊頭人,何以反被魚“釣”進水里去了呢?在回程的路上,經(jīng)老謝一番述說,我們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原來,為防荊棘和竹尖傷腳,那天,老謝穿的是一雙軍用皮靴。為了能直接感受魚的動靜,老謝突發(fā)奇想,在臨睡時又將兩根本來拴在漁竿上的釣繩取下來,挽成死扣,分別系在自己兩腳腕的靴面上。也是事有湊巧,兩條巨鯰可能同時中鉤,然后負痛拼命逃竄,將老謝往潭里拖。老謝被驚醒后奮力掙扎,腳腕被釣繩套著始終站不起來。加上岸邊的竹子扎根不深,又是斜坡,老謝很快就被拖下了河。他被這突如其來的襲擊嚇蒙了,心想水中之物絕不是魚,一定是別的野獸,甚至可能是怪物,便極度驚駭?shù)刳s緊呼救起來。幸虧我們及時趕到,否則,后果將難以設(shè)想。
1977年工程施工結(jié)束后,我就和他們?nèi)朔质只氐搅嗽瓎挝?。一?0多年過去了,茶余飯后,我經(jīng)常將這個龍門陣擺給親朋好友聽,大家都覺得十分新奇、可笑。我也曾時不時把我們當(dāng)年的釣友情和那晚奇特的經(jīng)歷細細“把玩”一番。算來3位釣友都已是古稀老人了,不知你們?nèi)缃裆眢w是否安好,別來無恙否?(責(zé)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