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其實并非想當然地十全十美;相反,它存在一定的弊端,甚至會成為一種負擔。
大家都知道,社交網絡是一項資源,對個人的幫助很大,但它也可能是一種負擔。
社交網絡利用得當,可以成為個人通向世界的窗戶,有助于個人了解并融入多元復雜的世界;而利用得不當,則恰恰成了個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叭绻闵缃蝗ψ永锏娜硕际菍儆谀隳莻€階層的人,這就形成了專家所稱的‘密集網絡’。你可能以為自己對整個機構內的事務已了如指掌,但實際上你們的交流只是信息再循環(huán),你可能從其他類似的觀點中產生錯覺而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總有一天,你會驚覺原以為被每個人接受的觀點實際上只適用于你自己以及圈子中的人。”INSEAD組織行為學副教授馬丁·加奎羅(Martin Gargiulo)解釋道。
這并不是說,所有的密集網絡都不好。加奎羅舉例說,在工作中,如果一個團隊能形成一個志同道合的密集網絡,那將是實現工作目標的重要資源。但這個團隊同時也需要一個所謂的“松散網絡”,以搭建這支團隊與公司其他團隊的聯絡之橋。否則,團隊有可能被孤立。在需要時得不到應有的支援。
“我們必須要明了密集網絡與松散網絡的利弊,譬如,在危機環(huán)境下密集網絡可令人容易地得到安慰和協助;松散網絡則有助于建立與企業(yè)上下內外的聯系。誠然,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往往有賴于密集網絡來扶持,但如果這個密集網絡不能與松散網絡相結合。就可能產生一些障礙?!?/p>
加奎羅認為,善用社交網絡之要務是分清所謂的“強鏈接”與“弱鏈接”?!拔蚁矚g把社交網絡比做銅線或電線,線越粗,輸電量就越大。同樣地,在網絡中你奉獻的越多,在你有需要時,向你伸出援手的人也就越多?!?/p>
然而,加奎羅警告,正如粗電線比細電線貴卻不一定好用一樣,大型社交網不一定就是最佳的社交網。維持太大的社交網絡往往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顧此失彼的當兒可能反而失去最得力的朋友。他建議人們在社交網絡中“提煉”出一個核心社交網,人數介于20到30人之間,甚至可以小至15到20人,這取決于個人的社交能力。
“我們研究后發(fā)現,在這巨大社交網中,真正活躍的只是極少的一部分。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與太多的人維持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p>
加奎羅在分析研究中發(fā)現,社交網絡中的各種關系及其密切度與個人的際遇、辦事能力、思維方式及世界觀等息息相關。有時你可能認為社交網絡中某人對你不太重要,但如果這個人與其他人的關系是密切的,你就不宜把他從強鏈接中去除,因為這樣將影響你和網絡中其他人的關系。
畢竟,沒有人能與世隔絕?!懊總€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但在當今職場上尤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善于借助人際網絡中他人的能力、經驗及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