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眼睛小是電影看多了的時候,那時電影里的英雄人物都是濃眉大眼,壞人都是小眼,偶爾是大眼也是鼓眼泡子,如劉江飾演的《地雷戰(zhàn)》中的胖翻譯。
我們年輕那會兒,全社會的審美趨向一致,以致我這種小眼睛在搞對象時成了被扣分的主要缺陷,據(jù)說女方的太爺爺嗤之以鼻地表態(tài)說,咱家族還沒有這么小的眼睛呢!言外之意別從我這里壞了風水。
人類的感知器官中眼睛最為重要,我們對世界的客觀認知大部分是通過眼睛,包括閱讀。所以我對肓人深為同情,他們是這個社會非常不幸的一群人,以耳代眼,感知與我們一樣的社會,但內(nèi)心一定存在許多不同,這種不同,我們說不清,他們也說不清。
由于眼睛的重要性,眼睛就成為了心靈之窗,所有的文學描寫對眼睛就不惜筆墨。“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的賈寶玉,“眼同水杏”的薛寶釵,“一雙丹鳳三角眼”的王熙鳳,曹雷芹的筆下沒放過任伺一雙美麗眼睛的描寫,這些描寫深入人心,但從沒有光顧我們這種中國北方男人常見的小眼睛,
自從林永健在電視上火了以后,小眼睛男人才算翻身,過去流行的大眼睛男人的審美顯得老土,不時尚了。這使我在人過中年之后敢大膽地說一句我自己早年私下說過多次的名言:眼睛多小,看東西也一般大!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