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說到“傘的歷史”的文章。沒有人真正知道傘是誰最早發(fā)明的,但是一般推測,最早用傘的人是埃及人和中國人。那時候的傘不為擋雨,而是為了遮陽,并且只有國王或皇帝才用。
那篇文章最使我覺得有趣的是它提到:
“中國傳說在公元前一千年,木匠魯班的妻子發(fā)明了傘,因為她曾夸??谡f她能做Portable roofs(手提式屋頂)?!?/p>
中國的臺灣曾經(jīng)號稱“制傘王國”,因為臺灣傘行銷全世界之故。但是,真正在觀光客們的旅游手冊上宣稱是“傘的王國”的卻是意大利的Gignese——那里有世上獨一無二的一家專門收集傘的博物館,那里的居民有很多祖?zhèn)髯鰝愕膫憬场?/p>
世上最有名的傘,當(dāng)推英國首相張伯倫的黑傘。雖然英國倫敦以多霧常雨著名,但是,出席國際會議他也傘不離手,實是一絕。如今,黑傘好像變成了英國紳士的一種派頭,又是手杖,又是武器(據(jù)說可用來打狗和防備搶劫)。
007的電影里頭,男人身上的許多飾物:手表、鋼筆、打火機(jī)、公文包什么的,都暗藏玄機(jī),必要時就變成了應(yīng)急救難的工具或兇器。在傘柄的設(shè)計上,據(jù)說機(jī)關(guān)也不少。最美麗的傘,當(dāng)然是印象派的畫上那些法國淑女們撐的花陽傘,它遮陽的實用性好像變得次要了,反而成了如同搭配女人衣服用的裝飾品。
法國散文家蒙田,在文章里提過意大利的太陽很毒,可是他還是拒絕用傘,理由是:
“它帶給我們手臂上的沉重負(fù)擔(dān),比對我們頭部的保護(hù)為多。”
可是,在意大利那個“傘的博物館”中,他們的名言卻是:
“一下起雨來,所有尊貴的人都得臣服于傘下。”
對魯班之妻而言,傘是一種活動屋頂,對意大利的傘匠們而言,傘卻可以叫人在雨中屈尊謙卑起來。中西異趣,真不可同日而語。
世上盡管有“傘鳥”——南美洲一種鳥類,公鳥在交配時頭上黑色冠羽會作傘狀開放;又有“傘樹”——木蘭科植物,其果如傘??墒?,最最簡單而又最最幽默的傘莫過于那種“可吃的傘”——巴基斯坦的鄉(xiāng)下人,下雨時就摘香蕉樹的樹葉做成傘用,雨停了就拿“傘”去喂牛??沙缘膫?,也是可笑好玩的傘。但是,看到簡體漢字里的“傘”字,就不好笑了;因為“傘”里的人都去了,只剩下一把傘架“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