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g Years”,這是住在上海的老外對上海生活的形容。
“精彩的生活實在太密集了,以至于我覺得在上海生活一天,相當于在美國生活一個星期?!币粋€在上海待了一年的美國人對這樣的生活節(jié)奏感到非常興奮。
美國人把狗的年齡看做人的1/7,也就是說狗活一天相當于人活七天,因此這個朋友把自己在上海的生活稱為“狗年月”。
經(jīng)常來滬出差的北京或者港臺朋友喜歡問的一句話是:“最近又有什么新餐館新酒吧開張嗎?”答案永遠是:“有!”而對于上海??突蛘弑镜氐纳虾H?,如果不及時更新視野,一不留神就落了伍。
連人的信息也要隨時更新。應酬場上,數(shù)月未見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重新?lián)Q一張名片,否則很容易叫錯頭銜或者所屬公司的名稱。杰出才俊們升遷的速度比跳槽的速度更快。二十七八的總經(jīng)理滿街都是。倒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確實本事了得:他們精通兩門外語、每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并且還能抽出時間健身、談戀愛、每晚竄兩個吧連帶會一打新朋友。
每次到浦東金茂君悅酒店,乘坐以每秒鐘7米的速度飛騰的電梯時,我都能體會到一種強烈的超重感覺。這種感覺和每天在上海激烈生活的感覺有點相似:心跳加速、有一點耳鳴、四肢變得緊張、精神有點亢奮。
有個嫁了法國小伙的女朋友去公婆家辦喜事。剛?cè)サ囊粌商欤d奮地打電話回來:“你不知道躺在躺椅上一邊曬太陽一邊讀書的感覺有多么好!這在上海是永遠體會不到的。”兩個禮拜不到,她就開始厭倦了這種“好感覺”,并對她婆婆的生活表示憐憫。因為曬太陽的生活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無限循環(huán)下去,不管有太陽還是沒太陽,不管你想曬還是不想曬。她很幸運,因為他們不久又回到了上海。連她的法國先生也無法適應自己的家鄉(xiāng)那讓人昏昏欲睡的生活了。
無獨有偶,我那遠在美國定居的大學同學寄來一張照片:一對小夫妻在一家小飯店歡慶結(jié)婚三周年。這是他們在美國五年間第三次下館子。上一次是在兩年前,為了慶祝丈夫找到工作。
照片上的中餐館家具樸實、餐具精致,燈光昏黃但是溫暖。桌面上擺著三盤菜。大概是請鄰桌的人代勞按的快門,夫妻倆認真地看著鏡頭,眼睛里都是滿足、欣慰和安全感。這種眼神,是生活在“狗年月”中的上海精英所沒有的。
(選自《現(xiàn)代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