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著名良港、華北重要工商業(yè)城市一一青島,在我軍連續(xù)進擊下,于今日十二時宣告解放,殘敵從海上逃竄。當我軍進入市區(qū)時,工人市民夾道歡呼:‘毛主席萬歲!’‘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各工廠由于員工英勇護廠,戰(zhàn)事結(jié)束,水電立即恢復供應,入夜全市即大放光明。”短短123個字,《青島完全解放》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即通過電波傳向世界各個角落。而采寫這條消息的人,正是原新華社膠東分社的記者臺旭。
為了讓全國人民及時了解青島解放的消息,共享勝利喜悅,作為戰(zhàn)地記者的臺旭在1949年6月2日當天連續(xù)發(fā)了三篇振奮人心的消息,將自己與這歷史時刻緊密書寫在了一起。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臺老,出生于諸城,現(xiàn)定居濟南,卻與青島有著不解之緣。13歲時,他來到青島一家印刷廠做學徒。1947年從軍后,開始兼作新華社通訊員,隨時將采寫的戰(zhàn)地消息提供給新華社。1949年4月底,臺旭跟新華社前線記者團一行10人奉命到達解放青島的前線指揮部,隨主力部隊——三十二軍開始了進軍青島的戰(zhàn)斗。因為此前在青島學徒的經(jīng)歷,臺旭成了記者團中當之無愧的“顧問”。
回憶起當年報道青島解放的那段激動人心的經(jīng)歷,臺老依舊記憶猶新。1949年5月3日拂曉,解放青島的青即戰(zhàn)役正式打響。國民黨布下的三道防線相繼被我軍攻破。當我軍占領滄口一帶時,青島勝利解放的大幕已然拉開。隨軍行進的臺老便向全國發(fā)出了關于青島解放的第一條消息:“青島前線人民解放軍,連日乘勝追擊青島匪軍。1日,我軍占領青島市正東40里的重要港口——沙子口。2日拂曉,我軍向青島繼續(xù)進擊,先后占領了青島市重要工業(yè)區(qū)——滄口及其以南的飛機場,以及東南的李村重鎮(zhèn)?,F(xiàn)我軍已將青島殘敵壓縮至三面環(huán)海的牛角尖端,青島市區(qū)已在我軍炮火射程之內(nèi)?!?/p>
隨著進軍步伐的加快,前線記者團于6月2日中午隨部隊到達市區(qū),第一個落腳點是當時“日本廟”(如今的貯水山公園)里一個剛被接收的舊房子,隨后便馬不停蹄地出去采訪,在掌握了青島已完全解放、城市沒有大的損失和老百姓歡迎解放軍進城等幾個關鍵問題后,臺旭立即回到駐地。當時條件很差,屋內(nèi)連條桌凳都沒有,臺旭席而地坐,在雙膝和隨身的背包上寫完了這篇《青島完全解放》的消息。由于青島是山東境內(nèi)最后一個解放的城市,其解放的意義和人們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這篇消息的重要性也正是在此。
隨后臺旭趕赴前線指揮部所在地一一迎賓館,請領導同志審稿。軍管會領導人向明、賴可可、譚希林、賈若瑜等幾位領導邊看稿件邊向臺旭講明解放青島的重大意義以及其在國內(nèi)外的地位及影響,并商量著逐字逐句對稿件進行斟酌潤色,最后才拍板定稿,發(fā)往了北京新華總社。就這樣,青島解放的消息由無線電波傳播到祖國各地乃至世界五大洲。第二天,全國各大報紙、電臺均刊載或播出了青島解放的特大喜訊,有些報紙還套紅印刷大字標題,并配有社論。
此后的《青島解放經(jīng)過》一稿,臺旭向世界更為全面具體地介紹了青島解放的經(jīng)過。洋洋灑灑兩千余字,特別是解放軍入城時的場面,連續(xù)用多個“壯觀”來形容。6月2日中午先頭部隊過后,解放軍大部隊和三干名入城干部排著威武整齊的隊列入城,從四方到市區(qū)的主要干道上到處是歡迎的人群,部隊行進在人們的夾道歡呼聲中,場面蔚為壯觀,甚為感人。整個青島沸騰了,許多工廠門前掛起歡慶的橫幅,慶祝的人們不斷從四面八方涌來,他們舉著彩旗,高呼口號,一張張笑臉、一行行熱淚在眼前浮動……
身為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臺旭讓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在第一時間感受到了青島解放的喜悅,這是歷史上難忘的時刻,也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最大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