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頭力,這是山東農村很流行的一個口頭語,指嫩芽拱開地墑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頭拱地往前走的力量。推展開來,就是不受什么條條框框束縛,不找借口,遇到問題就著手解決。
小時候常聽老娘說“地頭力”。老娘在生產隊艱難的條件下,帶大我們6個兒女。她一個人白天晚上干兩份活掙工分養(yǎng)家,而讓孩子安心去上學。老娘總是說,“頭拱地我也要讓你們去上學”,“車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兩腿泥”。在我幼小的心靈里,“頭拱地往前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產生”,留下了那樣深刻的印記,以至于我現在用“地頭力”來概括企業(yè)經營的理論。
有人說這個概念太土,而我以為,在原野中摸爬滾打的企業(yè)家,卻很容易在田間地頭頭拱地往前走中獲得共鳴和共振。中國企業(yè)家大多沒有太多理論底子,腳踏實地,一個一個地解決面對的難題,是他們的拿手玩意兒。對企業(yè)家土生土長的拿手玩意兒,還真不好用什么既定的理論體系去概括。
中國經濟保持30年奇跡不減,大危機中又成為一道獨好的風景,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我們學了誰的經營管理方式。其中最深刻的道理就在于千千萬萬中國企業(yè)人頭拱地往前走的魄力、韌勁和創(chuàng)造中。
華為的任正非,用了20年,把一個2萬元的貿易公司塑造成世界一流的通訊設備服務提供商。現在的華為體制健全,人才濟濟,專利申請中國第一,已不可與起步時同日而語了,但任正非沒有被煥然一新的表象所迷惑。20年的打拼,為了保證資源的整體使用,他不得不集權。為了維護權威,又不得不從上到下設置一系列的控制點,由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個體系曾經有效保證了政令的統一??墒侨握菂s漸漸地發(fā)現,解決問題,不再是頭等重要的事情,與龐大體系的協調才是重要的節(jié)點。一線員工為解決特定問題,要花掉2/3以上的時間向上面爭取資源。從一線摸爬滾打出來的任正非,意識到了一種深切的危機正在逼近。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則更讓他驚醒。
他坐不住了。2009年開年,任正非向華為全體員工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吶喊:讓聽到炮聲的人呼喚炮火!讓一線直接決策!沒有對企業(yè)經營管理本真的全神貫注,沒有對答案永遠在現場的心領神會,沒有對每一個滋生官僚癌細胞的深惡痛絕,沒有頭拱地不找借口解決問題的地頭力,就發(fā)不出這么強勢的吶喊。
15年前,僅以1萬元從四川一家麻辣燙起家的張勇,沒有想到如今“海底撈”火鍋會創(chuàng)造33家分店,5.9億元年營業(yè)額以及208.14%的增長速度。練攤出身,使張勇沒有被標準化、數字化、規(guī)模擴張、國際投行的橄欖枝所迷惑,他深知客戶需要員工一刻接一刻的細致周到服務去打動。15年來他堅持讓每一個員工都有當老板的權力,賦予每一個員工追求服務極致的權力,讓他們在面對客戶時,都有著極大的激情和必要的物質支配權,去回應客戶的每一個微小的需求。
在海底撈的公司目標里,“將海底撈開向全國”只排到第3位,而“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環(huán)境”,“致力于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在海底撈變成現實”排在前面。海底撈的員工不住地下室,房間配有電視和上網的電腦,管吃管住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而海底撈小學等一系列親情投資,以及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工作中進取上升的體制,更是把每一個員工激勵到了末梢。
看來,無論是大制造企業(yè),還是小餐飲公司,都回蕩著同樣的旋律:每一個時點,都是萬緣俱足;唯有每個崗位上都有獨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員工,才能夠進入全知全息狀態(tài),引爆那個萬緣俱足的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