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電視臺舉辦了27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已經成為中國觀眾必不可少的年夜飯,它除了為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提供狂歡之外,還是一種重現(xiàn)民族這個“想象的共同體”的一種全新的方式。春晚是一場合謀,參加這場合謀的是時間、晚會的各個版塊以及晚會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它喚起了觀眾的民族記憶,構建了民族這個想象共同體。這場合謀是完美的也是必需的。
【關鍵詞】想象共同體 同時性版塊構建 傳統(tǒng)元素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認為,民族是一個想象的政治共同體,而啟發(fā)這種想象的是“18世紀初興起的兩種想象形式——小說和報紙”。時隔兩個世紀的今天,電視成為植入家庭的大眾媒介。電視也是我們融入消費文化的一種方式,通過它既構造了我們的家庭生活,也展現(xiàn)了我們的家庭生活①。成為又一種民族共同體的想象形式。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正是借助電視這個平臺,不僅為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提供了一種狂歡,還成為重現(xiàn)民族這個“想象的共同體”的全新方式。
營造同時性——天涯共此時
標準時間的制定與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很大一部分歸功于時間的統(tǒng)一。對時間的控制可以使得行動得以協(xié)調,因而可以進行有效的社會控制②。而民族的想象是利用一種“同質的、空洞的時間”觀念,讓人們相信存在與他們有著共同經歷的很多人,將民族“設想成一個在歷史中穩(wěn)定地向下(或向上)運動的堅實的共同體”③。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完成了標準時間與“同質的、空洞的時間”的完美結合。
央視春晚定在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八點,通過中央電視臺一套、四套、國際頻道、西班牙語頻道等進行現(xiàn)場直播,各個地方電視臺也紛紛停下自己的常規(guī)節(jié)目轉播央視春晚,同時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全國百余家網絡媒體對春晚進行同步直播。
北京時間八點,全國上下大一統(tǒng)的時間,雖然在不同的時區(qū),不同的省份,時間并不一致,但是以北京時間為標準,觀眾在同一刻將目光投向春晚。它將家庭成員聚集到一起,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向電視熒屏,并且讓他們相信此時在遠方,有很多人和他們擁有一樣的經歷。晚會中不斷出現(xiàn)的“家家戶戶”、“全國上下”這種強調同時性的概念,其實是空洞的,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對春晚充滿了興趣和期待,有一些人除夕夜并不看央視春晚。而且海外華人由于時差問題或許第二天才能看到當地轉播的春晚。因此對同時性的營造使“天涯共此時”的“假象”成為可能。
北京時間是一個紐帶,春晚正是借助了這個紐帶營造了一個虛擬的全國一統(tǒng)的時間觀,將世界各地的華人連結在一起,讓每個人相信:雖然我不認識他,但是我們在同一時刻關注同樣的東西。在這種同質的時間的流動中,民族的想象產生了,身處各地的人們心中都有一個中華民族的存在,有一個共同的民族共同體。這種對民族的想象能夠激發(fā)起人們對民族的信心,民族的認同感以及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電視營造“天涯共此時”的景象,得天獨厚的直播優(yōu)勢對觀眾造成了一種強大的心理控制,讓觀眾有當下感、即時感。電視在家庭生活中的“調節(jié)器”作用又讓觀眾停下其他的活動,將注意力投向盛大的節(jié)日慶典——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種關注成為民族想象的前提。
版塊構建——想象的疊加
春節(jié)晚會既然是主流權威媒體打造的一臺面向全球華人的晚會,就一定會被注入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血液。而這樣做的真正緣由還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構成對民族國家的想象。春晚辦了27年,每一年所發(fā)生的重大的國家政治事件無一例外地會成為春晚腳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這個大家庭來說也是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令人心痛的汶川大地震,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北京奧運會,并且將神舟七號送上了太空,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行走。這些都是2008年的史冊上不能抹掉的記憶。
2009年的春晚當然不會忘記這些事件。今年春晚主要由奧運版塊、地震版塊、航天版塊、臺灣版塊、“三農”版塊、軍旅版塊構成,與2008年的重大事件遙相呼應。在33個節(jié)目中有9個語言類節(jié)目,這9個語言類節(jié)目都有其相應的主題。見下表:
語言類節(jié)目是最能夠體現(xiàn)主題的節(jié)目類型,無論從表現(xiàn)形式還是受歡迎的程度來說,它都是各個版塊構建的首選。在今年春晚的9個語言類節(jié)目中,奧運版塊、軍旅版塊、臺灣版塊以及“三農”問題占了很大的比重。這是對2008年我國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的回應。
另外,在地震版塊,那些在汶川大地震期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抗震英雄們來到晚會的現(xiàn)場,我們了解了他們的現(xiàn)狀,看到了他們積極樂觀的面貌。可愛的小林浩純真的笑容始終讓人充滿信心。隨后,歌舞《天地吉祥》,“常懷感恩心,朋友結成緣”、“天地吉祥,幸福常相伴”,歌詞中句句都包含了對全國各族人民的感恩之心,包含了感動和祝福。這種感動和祝福喚起了所有民族兒女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和信心。航天版塊中,經歷神五到神七的各位航天英雄來到了現(xiàn)場,帶來了在太空飄揚過的五星紅旗,并且?guī)砹松衩氐亩Y物“天宮一號”。在這種氛圍中,一股強烈的愛國熱情涌上心頭。這時,對航天英雄的敬重和對祖國的熱愛轉化成了對中華民族這個偉大的集體深深的眷戀和自信。
這樣一種對國家重大的政治事件的呼應以及對觀眾進行的記憶的召喚,無疑是家國一體理念的直接體現(xiàn),無疑是讓觀眾想象一個存在著的社會群體并且對這個群體充滿信心。春晚就是這樣一次次建構和想象民族這個共同體的,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引導所有的觀眾進行想象的。
傳統(tǒng)元素——記憶的喚起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征和標簽,文化恐怕是最重要的識別標簽了。今年的春晚在理念上有很大的改進,影像美學的應用形成了視覺上的重大突破,特別是把中國傳統(tǒng)的元素與現(xiàn)代的技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由于這些元素在民間的部分缺失,尤其是在人們記憶中的淡化,更需要用這種通俗的方式進行提醒和喚起。在2009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周杰倫的一曲《本草綱目》唱出了中藥文化的精髓。去年,中國的中藥文化曾一度受到各界人士的懷疑,崇尚西醫(yī)的人甚至說中醫(yī)是“偽科學”。恰逢此時,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送上這首歌,其背后的隱含意義不言自明。
《李小龍傳奇》中李小龍的扮演者陳國坤和來自河南的武術演員們表演的《幽默武術》將傳統(tǒng)的武術元素與幽默式的表演相結合,給觀眾呈現(xiàn)了另類的武術。李小龍是中國武術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也是讓武術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使功夫成為世界聞名的中國文化的象征。
春聯(lián)也是中國特有的賀歲方式,“火樹銀花醉良宵鶯歌動地,國泰民安逢盛世牛氣沖天”,每一幅對聯(lián)都是一幅普天同慶、國泰民安的樂融融的畫卷。
除此之外,春晚的構成元素中,如四合院、城門樓子、燈籠、旗袍等等,可以說春晚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總匯。這種藝術化的呈現(xiàn),會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記憶,使他們在不經意中感覺到:這些是屬于我和其他的同胞共有的東西,這是我們民族共有的文化財產。這些元素是勾連情感的潤滑劑,正如符號所具有的表意功能一樣,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背后也有深刻的情感因素,這種情感勾連正是通過符號引起的想象構成的。傳統(tǒng)元素的重復出現(xiàn)和演員、主持人對氣氛的渲染,讓這種想象的意味更濃,對觀眾記憶的喚起也更充分。
結 語
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是一場合謀,電視為這場合謀提供了平臺,參加這場合謀的是時間、晚會的各個版塊以及晚會中出現(xiàn)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這場合謀喚起了觀眾的民族記憶,最終成功地引導了觀眾對民族共同體的想象并且重現(xiàn)了民族這個“想象的共同體”。
國民心目中的民族情感之于國家就像血液之于人的身體一樣,沒有了民族情感,國家也就不復存在,民族也就形同虛設。從這個意義上講,春晚代表國家、代表主流媒體對民族進行重現(xiàn)和構建,對國民進行想象的引導,“達到歌頌、強化民族國家的整體感,消除人們的不安感和對現(xiàn)存社會秩序的加固”④。■
參考文獻
①[英]羅杰·西爾弗斯通著,陶慶梅譯:《電視與日常生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頁。
②[美]詹姆斯·W·凱瑞著,丁未譯:《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論文集》,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頁。
③[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版第24頁。
④ 張華,《作為電視儀式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載《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第96頁。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系08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