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人文解碼》 副刊
近年來,許多報紙的文化報道出現(xiàn)了娛樂化傾向,無論在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文化含量和濃度都有所下降,尤其缺乏對文化事件與文化趨勢的冷靜分析和思考。黨報的文化報道在選題、定位等方面更為艱難,既不能板著面孔端身架,又不能迎合低級趣味走小報路線。如何找準定位,做好專題策劃,在保持黨報品位的同時,又能提高讀者對文化版面的閱讀興趣,相信是每一位文化版塊編輯所面臨的瓶頸問題。
筆者在從事黨報文化版塊編輯工作中深刻體會到,作為文化屬性特征鮮明的副刊,只有做到新聞性、可讀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互融合,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煥發(fā)出自身魅力?!叭宋慕獯a”是《深圳特區(qū)報》系列文化版面中的一個欄目,自2007年開辦以來,就以充滿人文氣息的文化品位和格調(diào)清新的娛樂趣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探索古今趣聞軼事,追蹤時下文化熱點,揭秘考古最新發(fā)現(xiàn),解讀流行時尚的精神內(nèi)涵,成為“人文解
碼”欄目的定位所在。
讓娛樂題材品位化
同五花八門的娛樂報道相比較,文化報道容易給人以沉悶呆板之感,缺乏閱讀的輕松快感,有些報紙對待文化報道也只限于各種演出、展覽等文化資訊的層面,而往往忽視讀者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事實上,很多娛樂新聞里也包涵著豐富的文化含量,迅速從中提煉并打造成文化專題,可以說是編輯“人文解碼”欄目的一個重要創(chuàng)新思路。
只要是和歷史文化題材有關(guān)的影視作品推出,“人文解碼”欄目就會迅速做出反應,在娛樂氣息繁鬧的背后,清理出歷史和文化的來龍去脈,變娛樂話題為文化專題。我們也通常將這類的文章稱為“軟人文”。軟人文這一類文章巧妙地借用文化熱點包括娛樂熱點,把“維生素夾在漢堡包里”提供給閱讀者。同電視或網(wǎng)絡所提供給讀者的“快餐文化”相比,讀者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營養(yǎng),在提升報紙的品位、形成自己的副刊風格的同時,也提升著讀者的閱讀趣味。
比如電影《夜宴》上映時,本欄目刊登了《〈夜宴〉的“前傳”與正史》一文,以生動翔實的講述,為讀者再現(xiàn)和理清了五代十國那段混亂的歷史,幫助我們在被夸大和矯飾過的電影情節(jié)中,窺視出真實的歷史痕跡。而《從黃金崇拜到內(nèi)衣變遷》則從古今中外對黃金崇拜的歷史入手,別解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令人讀起來耳目一新,同時也學習和了解很多歷史常識。電影《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上映之時,我們及時刊登了《世界的盡頭,海盜走過的地方》一文,從地理學的角度,告訴我們世界的盡頭到底在哪里。很多讀者告訴我們,這樣的文章讀起來比看電影還要更有意思。
2007年的賀歲大片《投名狀》上映后,一直是眾多媒體報道的焦點,無論是李連杰的片酬,還是金城武的光頭,要么就是徐靜蕾的激情戲,各家媒體說來道去也就是這些道聽途說,一輪下來,已然毫無新意。本報人文解碼欄目,以一個整版的專題形式,從歷史的角度,以嚴謹?shù)目甲C筆法,為讀者解讀了電影《投名狀》的歷史與文學的淵源。由本報記者撰寫的題為《一樁清末疑案如何成為娛樂富礦》文章,刊登之后,在同期的各種關(guān)于《投名狀》的報道中,更具可讀性。
此外有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如《鑒真東渡》《大敦煌》等電視連續(xù)劇播出之際,也是我們“解碼”的好由頭,我們會及時推出專題,刊登相關(guān)專題文章,為讀者勾勒出劇中所演繹的真實的人文史脈。
讓文化新聞故事化
將百字左右的文化新聞做深做透、做出故事來,讓文化新聞更具可讀性和趣味性是黨報文化版提高競爭力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靶侣勈菆蠹埖撵`魂,副刊是報紙的面孔,報紙耐看不耐看主要在副刊”。老報人林放說過的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副刊在報紙贏得市場的競爭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在今天媒體競爭激烈的態(tài)勢下,可讀性已經(jīng)成為報紙生存點,而貼近時事和讀者所關(guān)心的熱點話題,則是提高可讀性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副刊提高可讀性的基點。
文化簡訊中往往蘊藏著頗具人文底蘊的選題,關(guān)鍵是編輯人員是否練就一雙以小見大、沙里淘金的慧眼?!叭宋慕獯a”就從一些并不起眼的文化短訊中,提煉出不少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選題,如金庸在劍橋攻讀博士并選“玄武門之變”為論文題目,這一則消息被各大媒體轉(zhuǎn)載,都是作為文化趣聞來報道的。我們卻趁熱打鐵,推出一個玄武門之變的專題《玄武門之變多少秘密在其中》一文,以全新的視角和最新的史料研究,揭示玄武門之變背后的秘密。此外,如清代“樣式雷”建筑檔案在國圖展覽的消息;耶魯大學承諾向秘魯歸還印加文物的消息;印度風格的佛塔將于白馬寺建成的消息,等等,都成為“人文解碼”欄目做深一個文化專題的好由頭,我們及時推出的《金瓦紅墻大匠天工“樣式雷”》《流失的馬丘比丘文物回歸故里》《印度桑齊塔進駐千年白馬寺》等專題,在我們生動有趣的描述中,讀者了解到了那百字新聞后面更大的乾坤。
只要留心發(fā)現(xiàn),甚至一則小小的展覽信息也會成為我們做好一個專題的好由頭。深圳博物館的青銅器展覽,香港藝術(shù)館的大英博物館藏珍展等活動,都成為我們解碼的好素材,《溝通天地銘別尊卑盡在三代青銅器》《跨越古今200萬年的人類文明》等專題文章,成為讀者去看展覽的最好導游圖和講解文。這一類的“展事”往往會被淹沒在海量信息中,但經(jīng)過如此集中展示,便像索引一樣方便讀者,讓我們的副刊真正地做到了服務讀者。
讓文化事件深度化
同其他媒體的傳播方式相比,報紙在彰顯信息化功效的同時,更具有將新聞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報道的優(yōu)勢。這也是報紙??透笨袚娜蝿罩?。因此,從文化新聞中挖掘背景并做出翔實的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專業(yè)特色,使之更具有深刻性和權(quán)威性,也是“人文解碼”欄目的一個編輯重點。在兩年多的編輯工作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做好深度報道的關(guān)鍵在于人,及時策劃,培養(yǎng)、吸引、特約專家型寫手,是做好深度報道的保證,事實上,這也是編好副刊的切實保證。
2007年歲末假兵馬俑展覽成為德國最大的文化丑聞,這一轟動國際的文化事件也迅速被“人文解碼”欄目以追蹤的方式給予深度報道,為此本報遠在德國的特約撰稿人以《一場由秦兵馬俑引發(fā)的鬧劇》一文,詳細地向中國讀者介紹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并對后續(xù)的發(fā)展給予了跟蹤,這使得本報成為對這一事件報道最為全面具體的媒體之一。
王羲之《妹至帖》在香港佳士得流拍之后,我們迅速推出專題,特約國際著名王羲之研究專家撰文,并配發(fā)本報駐香港記者的現(xiàn)場報道,從各個角度詮釋這幅作品并給予一定的分析和透視。在同期各大媒體的報道中,本欄目的報道最具權(quán)威性。
2008年11月1日,日本舉國慶?!对词衔镎Z》千歲生日,借此由頭,我們邀請深圳大學研究日本文學的專家撰寫《源氏物語的千年之戀》一文,以通俗的筆墨為讀者介紹這一世界名著的歷史和淵源。
2008年持續(xù)近一年的中國希臘文化年活動,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但如何做出一個有特色、不重復別人的報道卻需要我們開動腦筋認真策劃。最后我們以希臘哲學為定位,制定了“向希臘先哲致敬”的策劃,邀請國內(nèi)著名的學者撰寫相關(guān)文章,這些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文章,篇幅雖不十分張揚,但影響很大。既配合了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又挖掘了新聞事件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實現(xiàn)了平面媒體在理性思索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
(作者單位:深圳特區(qū)報文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