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同學們都喜歡吃冰棒,你們注意到了嗎?剛從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好像在冒“白氣”,這些“白氣”是哪里來的呢?
1,“白氣”的形成
冰棒從冰箱中取出時,溫度很低,而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的溫度相對冰棒來比,溫度較高水蒸氣與冰棒間有溫度差。就要發(fā)生熱傳遞,水蒸氣放熱,變成了小水珠,這些懸浮在空氣中的小水珠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而不是我們常見的水蒸氣。
2,“白氣”的實質(zhì)
我們看到的“白氣”是小水珠。是液態(tài)的,它是水蒸氣放熱而變成的小水珠,在物態(tài)變化中,物質(zhì)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液化,“白氣”是液化形成的,它形成的過程要放熱,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氣,空氣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也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看到的“白氣”,就不可能是水蒸氣,“白氣”是小水珠。不是氣體,而是液體。
3,“白氣”的差異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碰到“白氣”如:水壺在加熱時,水壺嘴處冒“白氣”,如圖1所示,但這里形成白氣的水蒸氣不是空氣中的,而是水壺中的水沸騰產(chǎn)生的水蒸氣,熱的水蒸氣從水壺嘴中出來遇到周圍的冷空氣液化形成白氣這時同學們也許會問:都是同一天同一時間,為什么空氣中的水蒸氣一會兒是熱的,一會兒是冷的?液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條件是要有溫度差,要放熱,“白氣”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從水壺中出來的水蒸氣溫度比空氣的溫度高,它們相遇時發(fā)生熱傳遞,水蒸氣把熱傳遞給空氣,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珠,另一例。冰棒周圍冒“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比冰棒的溫度高,它們相遇時發(fā)生熱傳遞??諝庵械乃魵獍褵醾鬟f給冰棒,則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珠,而凝結(jié)在冰棒周圍,形成“自氣”,“白氣”有的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也有的是由物質(zhì)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所以是不同的。
4,生活中的“白氣”
我們看到的“自氣”,都是“小水珠”,都是液化現(xiàn)象,都是水蒸氣放熱凝結(jié)成的小水珠,這是“白氣”的共同點,在生活中,這種物態(tài)變化是經(jīng)常見到的,如:冬天,戴眼鏡的人從室外走到暖和的室內(nèi),眼鏡上蒙了一層水霧,這就是“白氣”,又如:夏天,戴眼鏡的人從空調(diào)房間內(nèi)走到高溫的室外,眼鏡上也是蒙了一層霧,同樣這也是“自氣”,再舉例:夏天,我們看到晶瑩透亮的小水珠在荷葉上滾動,這個小水珠是河水嗎?不是!它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凝結(jié)在荷葉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露水”,如圖2所示,早晨在戶外,看到地面上、菜地里菜葉上的小水珠都是露水,這些都是液化現(xiàn)象,有時。早晨看到大霧,晚上也看到大霧,這也是液化現(xiàn)象,它們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大霧的天氣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高速公路在霧天要關(guān)閉,但是霧也能給人們制造浪漫,臺上,演員在忽隱忽現(xiàn)中。給觀眾制造了迷人的意境,剛開空調(diào)制冷時。由于室內(nèi)空氣溫度較高,空調(diào)出來的氣體溫度較低,室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氣立即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就看覓了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白氣”,冬天,人在很冷的室外講話時。從口中帶出一團“白氣”,這也是由于口中出來的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液化而成的。
5,“白氣”的運動方向
冰棍的“白氣”向下方漂,而喝湯時“白氣”向上升。這是為什么?冰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冰棒。它的溫度介于空氣和冰棒之間,喝湯(咖啡)時的“白氣”是從高溫湯(咖啡)出來的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它的溫度介于高溫湯(咖啡)和空氣之間,所以,冰棍的“白氣”溫度低,密度大。向下沉;從湯(咖啡)中出來的“白氣”溫度高,密度小,向上飛,如圖3和如圖4所示。
生活中的“白氣”。都是物態(tài)變化中的“液化”現(xiàn)象:都是小水珠,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親近大自然,學好物理,讓我們利用科學知識來為人類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