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鼻翼兩旁有個穴位叫“迎香”。此穴能治鼻塞,開通鼻竅,迎聞香味,故命名“迎香”。
《針灸大成》中有“迎香治鼻疾”的說法?!夺樉母柙E》里說“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顧名思義,如果鼻子有毛病,如因感冒或過敏等引起鼻腔閉塞,以致聞不出香臭,刺激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治療是最直接有效的(必要時還須配合額頭、頭頂或頸后等其余穴道)。
取穴方法
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眼睛正視,在鼻孔兩旁約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寬)的笑紋(微笑時鼻旁八字形的紋線)中取穴。
迎香穴有上下之分。上迎香位于鼻孔兩側(cè)、鼻唇溝上端盡處。下迎香穴在鼻翼旁5分處、鼻唇溝中。所以有“鼻旁五分號迎香”的說法。
主要功用:
祛風通竅,理氣止痛。
主治:
☆ 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鼻息肉、嗅覺減退、牙痛,還可以治療熱癥引起的頭痛、眼睛痛等。
☆ 口歪、面癢、面神經(jīng)麻痹。
☆ 膽道蛔蟲癥。
刺激方式
☆ 用食指指尖點壓按摩迎香,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較有效,1次約1分鐘,按摩后喝1杯熱開水。
☆ 用拇指外側(cè)沿笑紋及鼻子兩側(cè),作上下、呈正三角型方向按摩。由于拇指屬手太陰肺經(jīng),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jīng)具有“陰陽表里”關(guān)系,而且刺激范圍大,頗值推薦,1次約1分鐘,按摩后喝1杯熱開水。
☆ 兩手提至面部,以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轉(zhuǎn)揉搓。鼻吸口呼。吸氣時向外、向上揉按,呼氣時向里、向下,連做8次,多可64次,如傷風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盡可多做。
鼻塞時,按揉迎香穴,通常鼻子應(yīng)可通暢。如仍未見效,可壓印堂穴。印堂穴在左右眉頭間的中央。以中指指腹按在印堂穴上,稍用力往上推,再緩慢往下壓。如此幾次施加刺激,鼻塞就可消失。此外,刺激脖子后面的風池穴(位于頸部耳后發(fā)際下凹窩內(nèi))也有效。
刺灸方法
刺法:
☆ 直刺0.1~0.2寸。
☆ 向內(nèi)上平刺0.5~1.0寸,透刺鼻通。
鼻通:也就是上迎香穴。
透刺是將毫針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達另一穴(幾穴)或部位的一種刺法。
☆ 向外上平刺1.0~1.5寸,透刺四白穴。
注意:本穴所在部位肌膚淺薄,針感較靈敏,刺之易出血,應(yīng)加以注意。治療鼻塞不通,一刺即通,但起針之后,有時還會堵塞。
灸法:迎香穴不宜灸。
街道辦事處的張師傅50多歲了,按說年齡也不是很大,再加上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可他卻早早就出現(xiàn)了白發(fā),除了便秘、痔瘡?fù)?還患上了慢性腸炎。一次,他偶然看到 “撮谷道”的養(yǎng)生方法,就留意上了。每天在辦公室坐著休息時,騎自行車遇紅燈等著時,晚上在家看電視時都照法而行。這樣堅持做了3年,便秘、痔瘡等疾患均不治而愈,腸炎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