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省委、省人大、省政協(xié)相關領導,在濟南為住魯全國政協(xié)委員赴京出席會議舉行了歡送會(據(jù)2009年3月1日《齊魯晚報》)。
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出席“兩會”而商議國是,與其他公職人員公差或公干,在本質(zhì)上并無太大差別。但在各地官場,近年來圍繞赴京(或赴省城)出席“兩會”的與會人員而掀起的公迎公送之風,卻一直喧囂塵上,而且隨著其出席“兩會”的層次愈高,公迎公送的場面,也就變得愈是盛大而隆重。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員為歡送“兩會”代表委員赴會,動輒鞭炮齊鳴,警車開道;而為迎接其從“兩會”凱旋,則往往又戒嚴封道……如此官場愈演愈烈的公迎公送風,往往與古往今來那種習慣于迎來送往的官場惡習,有一脈相承之嫌。
公迎公送之風之所以必須杜絕,是因其除代表著舊時官場某種繁文縟節(jié)外,幾乎沒有多少實實際際的內(nèi)容。因為屬公迎公送,所以送行和迎接者嘴里道出的那些個話語,則往往是“年年歲歲‘言’相似”的虛套之語。這些可有可無的官場迎送程序,除浪費公帑之外,更虛耗了被迎送者的時間和精力??梢哉f,這種官場之繁文縟節(jié),對于那些集中精力準備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來說,反而是一種額外的累贅和負擔。
再者,各級對“兩會”與會者的公迎公送儀式中動輒封道或戒嚴之舉,更侵犯了其他公民的正當權利,也影響了代表或委員們在公眾中的良好社會形象。而且官場盛行公迎公送風,最容易形成上行下效的惡性循環(huán)。杜絕“兩會”期間的公迎公送之風,將對改良官場迎來送往之惡劣風氣有著某種不可低估的導向價值和帶動效應。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