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和媒體的眼中,徐靜蕾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懷疑論者詬病她的實力,狂熱者則追捧她一切行徑,不管怎樣,徐靜蕾都是個話題:
多樣和樸素、勤奮和機會、拘謹和率真,以及填充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使命,將她置身于一個特殊的位置。我們談論她,帶著復雜的猶豫、欽佩和懷疑。
如徐靜蕾所愿,她一個人做了許多事:演戲、導演、雜志,加上博客,即使她本人否認博客是她的事業(yè)之一。理論上這樣的女人應該有堅毅的表情,低沉的聲音,她所體現(xiàn)的應該是這樣一些品質:臨危不亂,運籌帷幄。在這樣的女性身上,不應該看到諸如嬌嫩,靦腆,柔弱的氣息。
然而徐靜蕾看上去始終很放松,深秋下午的陽光里,窗簾是米黃色的,她穿棉布的長袖白襯衫,平底球鞋和長裙子,沒有想象中那么高,但非常瘦,身材比例很好,幾乎沒有化妝,抿著嘴招牌式的微笑。她的笑容始終有一種不合時宜的成分,仿佛過去古代卷軸里的仕女,生澀略帶些拘謹,聲音卻是屬于北方人的颯爽,語氣熟極而流的,灑豆子一樣噼里啪啦下來。她被稱為中國電影時代偶像化后第一代溫柔玉女,但種種行徑又顯示出她的個性利落鮮明。她活在演藝圈,卻始終與演藝圈保持距離。
真實·
無距離明星
現(xiàn)在是下午2點,《開啦》雜志社,時髦的年輕人們低著頭在卡座后各自做事,廚房里飄出香味,有阿姨在做下午茶,墻壁上三三兩兩張貼著徐靜蕾的海報。雜志社被徐靜蕾打造成一個居家式的辦公間。電腦上攤開著這一期的《開啦》雜志,美食美景、小心事,當然也有大世界涌在屏幕上,配襯的好聽音樂旋繞在空間。徐靜蕾靠在沙發(fā)上坦然自若,令人想起多年前關于她的一段采訪,那時候《將愛情進行到底》剛剛熱播,徐靜蕾滿臉都是羞澀緊張。到兩年前朱軍采訪她,提到她九十多歲的奶奶,徐靜蕾會剎那間熱淚盈眶。
時光跳到現(xiàn)在,現(xiàn)在徐靜蕾還是很樸素,用樸素形容一個明星似乎讓人覺得這個明星始終有些肆無忌憚,她囂張地挑戰(zhàn)娛樂圈的潛規(guī)則,那就是一個明星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光鮮亮麗。她甚至對所謂的時尚派對始終生疏。但是,她最大的變化是已經十分從容,懂得語句間的退守,什么話應該說什么話不應該說,在某些時候甚至會主動出擊。
這個女人如小宇宙般積攢力量,一路散播著爆發(fā)后的星火:《我和爸爸》,《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傷城》,《投名狀》,博客每日勤奮更新,《開啦》雜志的順利運營……在這一路中她變得堅不可摧。她是有新鮮感的,好奇的,勤奮的,上進的,她又是有缺陷的,樸素的,生澀的,她是強悍的,又是柔弱的。她終于滿足中國人的每日所需:那就是缺失安全感與大眾精神信仰的時代需要毫無距離感的明星,接近普通人卻比普通人擁有更多機會的明星。
率性·
節(jié)奏主義者
愛情題材如同人類天性一樣始終貫穿徐靜蕾的人生經歷。許多年前十八歲的少年徐靜蕾趕考中戲和北電,三試的時候,她捧著一張稚嫩的臉痛哭奶奶,奶奶!這張同樣的臉在幾年后演繹了當時風靡一時的《將愛情進行到底》,這部被稱作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劇成就了許多人,玉女偶像徐靜蕾就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我不想再繼續(xù)抿著嘴笑了,老是‘玉女’,多沒意思!”被要求演成玉女的徐靜蕾說,觀眾喜歡的還是最真誠的東西。
電影是一把雙刃劍,能成就演員也能毀滅演員。這個時代阿貓阿狗都在拍戲,他們已經完全忘記觀眾是多么挑剔。讓徐靜蕾真正懂得在熒幕上掌控自我的戲,不是《將愛情進行到底》,而是《我愛你》,誰都記得徐靜蕾打破往常形象在這部戲的熒幕上發(fā)瘋發(fā)癲,仿佛她就是一個世俗又歇斯底里到一塌糊涂的女子。
“之前我在表演上其實一直是很不自信的,比方說流淚,我當場也能哭出來,可那全是靠招術和技巧。但到了《我愛你》,我感覺自己確實找到一種節(jié)奏也學會了一種控制。節(jié)奏和氣氛對于電影、對于表演、對于導演都太重要?!?br/> ?。玻埃埃材晷祆o蕾的導演處女作《我和爸爸》大獲成功,她在微妙細膩的情節(jié)中將一個反叛的父親和一個骨硬的女兒描述得極其微妙,細膩與真實成為徐靜蕾要求的規(guī)律,而她以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界名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來改編電影,也同樣運用了這樣的規(guī)律,這部小說改編非常難,因為通篇都是一個女人的“喋喋不休”,充滿心理描寫、文字熱情和神經質情緒,很顯然徐靜蕾對電影劇本要求非常嚴格。拍完之后,所有人都問徐靜蕾同一個問題:我愛你,但與你無關。這句話你是指你自己么?徐靜蕾十分痛快: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歌德說的。兩個人永遠都是兩個單獨的個體,誰也不可能成為他人,就是你想改變別人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頂多也就是能在生活細節(jié)上有那么一點影響。即使再怎么相愛,仍然照樣是一件很孤獨的事?!?br/> 人們開始叫她才女,“我光是靠什么東西呢?所以希望自己知道得更多,無愧于這個稱呼?!笔⒚掠行┬奶摰男祆o蕾開始拿她所了解的規(guī)律去思考更深刻的命題,“既然我對很多事情很感興趣,我就想去試一下?!?br/> 每個人都在經歷生活中慢慢成熟,“一個人坐得住特別重要?!毙祆o蕾說,“未來的路不要太浮躁,要能承受生活的沉寂,厚積薄發(fā)。”此時她開始想要擁有更多的東西,但條件是一步一步要走得更穩(wěn),《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開拍了,這部片子非常小眾,在一個房間里,兩個演員從頭到尾聊上100分鐘——聽起來就是一部實驗劇,即使票房慘敗,徐靜蕾卻覺得圓滿,“即使只有一兩萬的票房,但框架搭起來了?!睂庥昂鸵魳返淖兓?,表演節(jié)奏的變化是徐靜蕾呈現(xiàn)的別樣驚喜,“控制節(jié)奏對導演來說很重要,在同一環(huán)境下氣氛的轉變這些都是很細微的,比如我用光影的變化,用音樂的變化,從表演節(jié)奏、從剪輯節(jié)奏上來控制整體的節(jié)奏?!睆倪@部戲里她有了真正的進步,“得獎與否并不重要,關鍵是自己明白了更多東西?!?br/>
夢想·
猝不及防的的未來
從自己的博客風靡而幡然領悟到可以辦電子雜志的徐靜蕾再次披上戰(zhàn)甲,這次她扮演的不再是華人女導演,不再是博客里絮絮叨叨的老徐,而是一個運籌帷幄的主編?!爱旊s志主編是我可憐的一點夢想?!倍嗄昵八@樣說過,現(xiàn)在她實現(xiàn)了。她的雜志依然流淌著細膩真實的風格,視角從大世界大政治蜿蜒到小人物小情緒,包括《開啦》雜志的街拍版本,也盡是真實可靠貼近普羅大眾的潮流,她本人還在里面客串“老徐專場”,秀一下買的新衣服。那些衣服也都是街頭青年的裝束,樸素,肆無忌憚,流水賬的青春與成熟,明亮地從眼睛后看著你,如同她的文字。
徐靜蕾還喜歡用紀錄片的方式記錄下自己拍攝中的花絮,英國大導演明格拉卻難以接受:“對我來說這是噩夢,我怕其他人看著我干活。”似乎對大師來說,真正的導演藝術是很個人的事情,徐靜蕾卻覺得記錄本身就源于這是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些記錄絕對不是出于想曝光給大家的心態(tài),在所有的記錄中,我從來不涉及我自己或我家人的私生活,這是一個基本原則?!?br/> 懷疑論者不斷詬病她的實力,認為她根本底氣不足,無法承擔“才女”稱號,也根本沒有本事控制這么多事情,質疑她是否有“硬后臺”、“槍手”,但徐靜蕾終究抓住了一切機遇,因為這個時代只需要結果,她所有的面貌和行動都能夠順利完成這個結果。而關于帶有典型“徐靜蕾印章”的電影、雜志、文字都流露出一種緩慢的細膩氣質,“一個人的成長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也許有一天你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很多的想法都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但這個改變的過程本身是緩慢的,有時甚至是你完全意識不到的?!?br/> 徐靜蕾現(xiàn)象遠非規(guī)劃性的結局,它是猝不及防的,你甚至不可以用按部就班來形容。這種沒有長期規(guī)劃的動作不可解釋為智慧,但用“生活的智慧”卻可以概括?!耙坏Q定去做,就不會存在無序或者無規(guī)劃的狀態(tài),每一個細節(jié)我都會盡力去做到最好。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薄?br/> ?。愇姆妓]自《商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