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嘯波
【引言】
各種機械銳利的噪音不斷撞擊著城市的耳鼓,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節(jié)奏讓每個人神色倉皇步履匆匆。無盡的欲望伴隨都市的霓虹燈閃爍在不眠的夜空,無邊的寂寞驅(qū)使人們不停地進行無聊的集聚,并使人產(chǎn)生更深的孤獨。我們的生活缺失了什么?我們需要對生命進行全新的體驗,需要在很多個寂寂清晨、奄奄黃昏,靜靜傾聽自己的心跳。
讓我們也來思考一下“獨處”,在充滿誘惑和喧嘩的世界里學(xué)會面對自己赤裸的靈魂。
原創(chuàng)話題作文:獨處
生活在這紛擾喧囂的世界,有時真的需要有獨處的空間。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貧窮也富有,寂寞也溫柔。無論學(xué)習(xí)任務(wù)多么繁重,我們都應(yīng)在紅塵中,找到這份不可多得的靜謐,在疲憊中讓自己的心靈小憩一下,讓自己屬于自己。
關(guān)于“獨處”,你有什么感想?請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作文。字?jǐn)?shù)不少于800。
【導(dǎo)寫】
首先要理解“獨處”的含意?!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注:一個人獨自生活。由此可以推想,一個人獨自生活可能有幾種狀態(tài):百無聊賴,沉思默想,安靜讀書,午夜漫游,獨行遠(yuǎn)方,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袑W(xué)生的閱歷不夠豐富,思想也很難做到深刻,所以,只寫一種狀態(tài)難以深入,易流于空泛,而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寫成讀書心得或者個人游記。
建議作文時做如下思考——
一、要有自己
把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和體驗寫進去,哪怕只是零散瑣碎的“獨處”體驗。生活閱歷的豐富與缺乏是相對而言的,即使是偉大的作家,也沒必要(也不可能)經(jīng)歷過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的所有生活。想想自己生活中難得的獨處瞬間,或者只是夜半醒來,暫時無眠的心理活動,只要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深刻的體驗。文章是從心里唱出的歌,抒發(fā)的必須是內(nèi)心郁積的情感。要徹底告別以古人為中心的作文模式,把自己的成長史,自己的精神囈語,自己細(xì)微的情感波瀾,自己的無聊落寞等,細(xì)致地展現(xiàn)出來。
二、要寫出獨特的感受
要著重體現(xiàn)獨處時的孤獨寂寞,或者表現(xiàn)獨處時進行靈魂對話的愉悅等。靜觀宇宙萬物時,那種難以言說的安寧和自得。要寫出寂靜中的溫馨,寂寞中的樂趣,以及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寂寞中成長的心路歷程。
三、要寫出情境
情境的營造能有效地感染讀者。
古人寫寂寞,非常高明。宋人趙師秀《約客》:“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彼x的意象豐富經(jīng)典:“雨”“蛙”“夜半”“落燈花”,綿綿的夏雨,無盡的蛙聲,深夜失約,孤獨地守候,無聊地敲棋子,孤獨地看燈花落下,如此情境真是把寂寞寫到了靈魂深處。
現(xiàn)代作家寫寂寞,也不乏佼佼者,如《我與地壇》中史鐵生寫道:“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那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shù)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fēng)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p>
這里的六句“譬如”,可謂情景交融,境界全出。單說第二個“譬如”句,僅“落寞”二字就極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了史鐵生萬念俱灰,在生與死之間徘徊的孤獨寂寞心境。雨后的燕子,輕盈敏捷的燕子,它的歌聲本來應(yīng)該是悅耳動聽,充滿活力的,然而,在作者聽來,卻是“把天地都喊得蒼涼”,由此可以看出當(dāng)時作者內(nèi)心絕望到了何等地步!
總之,寫作時要融入自己,盡量去描寫多層次的豐富的“獨處”感覺,在表現(xiàn)手法上,特別要注重借鑒情景交融的寫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使自己的審美情感、理智情感和道德情感等得到升華。
【精品閱讀】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周國平
一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做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但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嚴(yán)重的缺陷。
二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并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產(chǎn)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tài):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xí)慣于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wù)來驅(qū)逐寂寞;三是讓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chuàng)造的契機,誘發(fā)出關(guān)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三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人群和事務(wù)中抽出身來,回到自己。這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yán)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jīng)據(jù)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杰作之中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能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四
從心理學(xué)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nèi)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jīng)驗放到內(nèi)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dāng)位置上。唯有經(jīng)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系統(tǒng)。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guān)系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nèi)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
五
怎么判斷一個人究竟有沒有“自我”呢?有一個可靠的檢驗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獨處。一個人呆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呢,還是感到寧靜、充實和滿足?
六
對于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guān),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么樂于與別人交往,獨處也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zāi)難了。
七
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世上正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最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和自己呆一會兒,對于他們而言簡直是一種酷刑。只要閑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他們的日子表面上過得十分熱鬧,實際上內(nèi)心極其空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shè)法避免面對面看見自己。對此我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頂沒有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得多。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他們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jīng)]有了自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簡評】
關(guān)于“獨處”的斷想,只有具有深厚功力的思想者,才能寫出閃爍著耀眼的智慧之光的性靈文章。七則隨想,分則珠璣,合則全璧,有自身的體驗,有對生活的感悟,有對他人的揣度,分寸把握極好。
【學(xué)生佳作】
晨曦透入書房
衢州第二中學(xué)高二吳小麗
“獨處”是一個像林黛玉般憂郁而深沉的詞語。它毫無媚俗的情調(diào),觸碰它時,我感受到一種安撫心靈般溫柔的潮水漫過自己的心懷,讓我暢想,令我神游。
像我們這樣過著集體生活的高中生,也許只有在周末才能真正地獨處。我的生物鐘在周末的清晨準(zhǔn)時敲響,睜開惺忪的睡眼,四周靜謐無聲。因為在家里,因為一個人,所以不必忙碌于晨起洗漱,也不必在同伴的催促聲中把自己從夢境中拉扯出來,此時的我是自由的。推開書房的門,晨曦透過窗簾的縫隙,流瀉在古木色的地板上,便更顯深沉了。拉開窗簾,看著晨起的鳥兒忙碌地拍打著翅膀,突然有了哼歌的興致,似乎想用歌聲裝點那些只屬于我的安逸時光。
翻開最喜歡的小說《簡·愛》, 每讀一次,簡·愛那“卑微”的形象就會在我的心中深刻一點。漸漸累積,成了一種不可撼動的堅持——對愛情的堅持,對生活的堅持。我把它們珍藏了起來,用心中的細(xì)雨淺淺淡淡地描,描出些朦朧的印象,遙想那樣的執(zhí)著也許會成為我未來的足跡。一直喜歡三毛的作品,她的文字因為生活而真實。我會在受到觸動時突然停下,心血來潮地去搜些圖片?!叭龉衬薄板燃{利群島”“丹娜麗芙島”,這些只屬于三毛的生命旅程也許是我無法復(fù)制的,但我可以去想象。想象自己是她的某位鄰居朋友,想象自己曾聽她講述她的“相思農(nóng)場”,想象她這朵“五月花”在失去摯愛后凄然黯淡的生命色彩。
“一生中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思緒會突然被這些闖入的問題攪亂。最向往的一直是有陽光、有海的亞熱帶群島,和我的愛人一起傍海而居。我們會潛入水底幾千里,只為了拾回刻有彼此名字,卻因為些生活瑣事而負(fù)氣拋向大海的貝殼。想到這樣起伏而充滿插曲的生活,我便會笑出聲來,“呵呵”“咯咯”“嘻嘻”,無所顧忌,像呼吸般自然。
周末的早晨,獨處的時光,我靜靜沐浴在晨曦中,看著飛揚的塵埃漸漸模糊。于是把它們想象成漫向心懷的潮水,在激蕩心田的那一刻形成懷舊的調(diào)子,深刻了這樣一個平淡而不平凡的早晨。
【簡評】
本文意蘊雋永,感情細(xì)膩。如讀書細(xì)節(jié)的選擇,就很有意思。三毛的傳奇故事,悲情人生,融匯了女性的浪漫與多情。簡·愛,一個出身低微、其貌不揚的堅強女性,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卻始終是自尊女子的楷模?;幽耆A,夢幻情思,展現(xiàn)得細(xì)膩深刻。
【結(jié)語】
在鮮活靈動的生活面前,所有的理論也許都顯得蒼白。把視線從厚厚的書本移開,看看窗外從鵝黃嫩綠到黃葉紛飛的樹梢,想想窗臺上卑微忙碌匆匆啄食的小鳥?;蛘咂鹕?走走那小花小草滿徑的山路,嗅嗅田野吹來清新的風(fēng)。幸福,如此質(zhì)樸。撥動我們心弦的,就是這些“獨處”的時刻。如果真的能讓這樣的內(nèi)容進入自己日常的作文,那就會流出抒寫性靈、對話靈魂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