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思
[摘要]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經常多年的教學實踐,認識到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新知的活動,引發(fā)學生好奇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是重要因素。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知識和提高思維能力是每位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應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生動 有趣 課堂
從事生物教學以來,筆者平時十分注重一些資料的積累,靈活巧妙地使用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生動、詳實的資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能達到突破難點,啟迪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故事資料引入新課,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還可以調動其學習新課的興趣,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到“呼吸作用”時,我引用了發(fā)生在安徽省的一個悲慘故事:2005年3月12日農民李某家10歲的孫子玩耍時不慎掉進地窯后,12歲的姐姐為了救他,也下到地窯,可兩人都沒上來,喊也不應。奶奶為了救兩個孫子下去后也一聲不吭,在田間干活的爺爺聞訊趕來,還準備下地窯被旁人阻止了。當人們打著燈籠終于在窯底找到了他們,都已經斷氣了。同學們聽完后都非常震驚,地窯是用來儲存瓜果和蔬菜的,難道這些果蔬會殺人?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該怎樣預防此類事情的發(fā)生?一連串的問題就從學生口中提了出來。接著我就請同學們閱讀“呼吸作用”的內容,探討“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意義”。得知原理后,學生們頓悟,原來不是果蔬殺人,而是窯內二氧化碳過多而氧氣稀少,人進入后由于缺氧窒息而造成的。那么怎樣才能避免此類悲劇的發(fā)生呢?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把燈籠放入窯底找他們,燈籠里面應點燃蠟燭還是電燈?又經過一陣激烈的討論,最后一致認為應放電燈,如果放點燃的蠟燭,蠟燭會熄滅的,所以檢驗地窯里能不能進入就用點燃蠟燭,若蠟燭滅則不能進去,就得先通風,直到蠟燭不熄滅再進入。這一真實故事的引用,激發(fā)了學生活學活用生物學知識的熱情,使他們覺得生物學知識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用歷史名人資料巧設疑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增強記憶力和理解力
如講授“達爾文和他的自然選擇學說”一部分時,我講了這樣一個事例:達爾文在遠離大陸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倫島上,發(fā)現(xiàn)這里的昆蟲一般呈現(xiàn)出兩種類型:許多昆蟲不能飛,而少數(shù)能飛的昆蟲卻翅膀異常發(fā)達。這種兩極分化現(xiàn)象是怎樣產生的呢?學生開始互問互答,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此教師先不忙于肯定或否定,而是有意識地留給學生思考。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老師的總結更具有準確性和權威性。
三、用數(shù)據(jù)資料具體說明,可以提高學生對此問題的重視
如講近親結婚的危害時,我就為學生找到了有關的一組調查數(shù)據(jù):患先天性遺傳病的病人的父母近親結婚率為37.5%,近親婚配子女患病率為41.6%。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有1232種。除白化病外,較常見的還有先天性聾啞、小頭畸形、苯丙酮尿癥、半乳糖血癥等。近親結婚除使隱性遺傳病發(fā)病率增高外,還可使多基因遺傳病發(fā)病率增高,常見的有腦積水、脊柱裂、無腦兒、精神分裂癥、先天性心臟病、癲癇等等。一些遺傳病患病危險性在近親結婚和非近親結婚的比例是:先天性魚鱗癥是62.7∶1;少年性黑朦性癡呆是36.6∶1;先天性全色盲是18.4∶1。先天性遺傳病患兒的出生,不僅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經濟負擔,而且還影響到整個民族的人口質量。
四、用發(fā)生在生活中的事情(資料)來解答疑惑
如在講“大力提倡無償獻血”這部分內容時,可向學生提供這樣一份資料: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正常情況下,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huán)流動,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另外的20%儲存在肝、脾等內臟器官里,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自動補充人體的損失”。所以,一次獻血400毫升,只占總血量的10%,沒有超過血液的“儲存”,獻血后體內儲存的血液馬上就會補充上來,不會給身體造成影響。與經常獻血者比較,從不獻血者的心臟病發(fā)病率要高出兩倍左右。由此可讓學生認識到獻血不僅造福社會,表達自己的愛心,同時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從而可以消除一部分人對獻血的顧慮。然后提出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獻血?獻血前后需要注意什么?成年后,你會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去嗎?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從而使學生對獻血知識的認識得到延伸,同時也可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用教育性強的資料啟發(fā)學生
為了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在講人與環(huán)境時,我引用了一篇報道:水鄉(xiāng)無錫,無水可飲。太湖水質由IV類到V類。按照國家標準,飲用水源至少要達到III類水才勉強合格,IV類,V類屬于不合格飲用水源,V類則形同廢水。無錫市有一半飲用水是從太湖梅梁湖小灣上岸的,而2004年全年,梅梁湖的水質都屬V類或劣V類,而2005年,全市8個飲用水源區(qū)水質無一達標,水利部原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在發(fā)言中毫不客氣的指出:按現(xiàn)在的城鄉(xiāng)排污量和達標排放的標準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遠達不到清潔地面的水的要求。國家投入上百億元的治理資金,還沒有給居民帶來記憶中清潔的湖水。從事例中學生充分認識到了破壞環(huán)境容易,而治理環(huán)境的艱難,環(huán)境的破壞直接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及身體的健康,由此喚醒并增強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感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作為生物教師,要注意日常教學中各種資料的積累,它們可以讓生物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