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宇
“不要瘋狂地迷戀我,我只是個傳說!”下一個吟唱這首歌的,將會是誰?
每當世界最高大樓建成的時候,往往就是經(jīng)濟衰退到來之際。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之前,華爾街的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相繼落成。1997年東亞危機爆發(fā)之前,吉隆坡的雙子塔樓剛剛刷新了芝加哥西爾斯大廈“世界上最高建筑物”的紀錄。如今,這一魔咒再次應驗,當世界第一大樓迪拜塔即將在今年12月份前完工啟用的時候,迪拜債務危機不期而至,并使得剛剛平靜一點的國際金融市場再度掀起波瀾。
作為人造建筑物向高空延伸的最新標志,迪拜塔如同建在沙漠里的金字塔,代表了近幾年迪拜神話的繁榮。但突然之間,金字塔開始坍塌。
11月25日,迪拜酋長國宣布,將重組其最大的企業(yè)實體迪拜世界,并把迪拜世界590億美元的債務償還暫停6個月。
消息一出,迪拜世界的違約交易掉期升至歷來最高水平。由于迪拜世界的債權人包括匯豐控股、巴克萊、萊斯、德銀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剛從金融危機中緩過勁來的一幫金融巨頭,若它破產(chǎn)清盤,勢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由此,全球資本市場又是一輪劇烈動蕩——全球市場表現(xiàn)甚至與去年10月雷曼兄弟倒塌后相似,又一個黑色星期五。
“瞪羚必須比獅子跑得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也必須比瞪羚跑得要快,否則就會被餓死。不管你是瞪羚還是獅子,要比對方跑得快。”這是被譽為打造“沙漠神話”的迪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平時所說的話。
然而,迪拜跑得是否太快?
誰曾想到,一場金融危機之后,曾經(jīng)奢華至極的迪拜竟如此脆弱不堪,現(xiàn)在也已“滿目瘡痍”。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電影《三槍拍案驚奇》的主題曲《我只是個傳說》中那一句經(jīng)典歌詞:
“不要瘋狂地迷戀我,我只是個傳說!”
事實上,很多東西都可能只是傳說,正如金融危機爆發(fā)前華爾街被奉為神話一樣,此次的迪拜債務違約風險不僅再次驗證了這一觀點,同時也在警示人們,金融危機尚未結束,類似迪拜的房地產(chǎn)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機,隨時可能在全球任何地方出現(xiàn)。當然,對于一片大好的中國樓市也不例外。
迪拜危機的本質,是房地產(chǎn)等資產(chǎn)泡沫破滅,是其經(jīng)濟發(fā)展過度依賴于房地產(chǎn)的必然惡果。雖然很幸運,這場危機并沒有中國的資本卷入其中或者被套,但對泡沫化的中國樓市會起到一種警示作用,使人們對樓市泡沫的認知有了更多的憂患意識。當市場覺悟到樓市泡沫“前車之鑒”的時候,或許正是市場即將出現(xiàn)“陣痛”的時候了。
并不是說我們的樓市泡沫不大,更不能說我們的房地產(chǎn)行業(yè)監(jiān)管得力。從某種程度來講,中國樓市所潛在的危機比迪拜更為嚴重,只是我們的市場容量太大了,我們的消費群體太大了而已。如果房地產(chǎn)業(yè)不從中吸取教訓,不革除土地市場和開發(fā)市場的惡意炒樓、捂盤、惜售、囤地的種種弊端,或許有一天“大廈傾覆”的時候,給我們留下恢復和再生的機會都會很難。
從去年底開始,隨著中央一系列經(jīng)濟刺激政策的出臺,中國樓市開始觸底反彈并迅速回暖。然而,在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背后,卻像“建在沙子上”的“迪拜”一樣缺乏根基,脆弱異常。以至于有些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回暖神速的樓市只是資金流動過剩所吹脹出來的興盛假象,沒有實體經(jīng)濟作支撐的樓市繁榮根本就經(jīng)不起現(xiàn)實的考驗。因此,對于購房者、房地產(chǎn)商、抑或國家的決策者來說,都應清醒地認識到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遠去,誰都不能擔保今日繁華的樓市不會是明天的“傳說”。
迪拜危機無疑給了我們一記警鐘。我們的調控措施就是那么得力嗎?我們的樓市真的是那么健康嗎?我們樓市的價格真的不需要消消泡沫嗎?我們的“游戲規(guī)則”就真的沒有調整的必要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nèi)ニ伎嫉耐瑫r,也該靜靜地揣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