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冬
玩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通過玩,可以啟發(fā)我們的觀察力、想象力,提高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那么動物呢?它們玩耍嗎?答案是肯定的。
許多動物都會玩耍,玩耍讓它們看起來十分快樂。但研究表明,動物的玩耍還有更重要的生存和進化上的意義。玩耍對動物的社交能力、體能鍛煉和心理成熟至關重要。比如玩??梢詭椭仔游飳W會在未來遭遇捕食動物追擊、身體失去平衡時如何更好應對。動物在玩耍中還能學會公平原則,了解欺騙可能帶來的后果,如被群體拋棄。生物學家認為,在社會性游戲中,動物在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戲耍,可以從中學會一些能夠讓其他同伴接受自己的基本原則,比如在與同伴打斗撕咬時該如何掌握好分寸、如何解決沖突等。
不停跳躍的魚兒
一個多世紀之前,達爾文傳記的作者、動物學家查爾斯·霍爾德已經觀察到了魚類的玩耍行為。他寫道,即使是在周圍沒有出現捕食動物的情況下,魚兒也在不停地跳躍著,從它們見到的任何東西上躍過,如樹枝和海龜等。雖然魚兒究竟會不會玩并沒有最后定論,但一些專家認為,魚兒在安全而平靜的環(huán)境中,在不需要為食物、覓偶和安全操心的情況下的跳躍行為,完全可以被認為是在玩耍??梢韵胂螅@種看似無目的的嬉戲行為,對魚類的生存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提高跳躍技能可幫助它們在險境中逃生。
愛“胡鬧”的小馬駒
有人觀察到:小馬駒在出生2h后就開始玩耍;在出生后的幾天里,它們特別喜歡做出夸大的奔跑動作;在出生幾周后,它們開始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繞著圈子互相追逐,用腳踏棍子、木板、破布、紙張和木桶等;在一個月大時,小公馬和小雌馬的玩耍方式已經顯示出它們的性別差異,比如小公馬在大多數時間里都在互相打斗,并喜歡騎到同伴身上,而小雌馬則顯得“文靜”很多,它們練習疾馳或安靜地互相理毛。
好斗的小袋鼠
小袋鼠非常好斗,它們一旦離開媽媽的育兒袋便安靜不下來了。人們常看到小袋鼠和它們的媽媽進行“拳擊對抗賽”的有趣情景,當然這種“拳擊”活動絕無危險,年長的袋鼠與小袋鼠過招時會掌握好分寸,不會傷害到小袋鼠。它們甚至還會用搖頭動作發(fā)出信號,表明這只是在戲耍,而不是認真的。雄性小袋鼠練習打斗的次數要比雌性小袋鼠多得多,因為在它們成年后,搏擊技巧是它們能否成為群體領袖的關鍵。
調皮的烏鴉
玩耍占據了烏鴉大部分的時間,年幼的烏鴉無論看到什么新鮮玩意兒都想玩耍一番,落葉、樹枝、瓶蓋、海貝殼、玻璃碎片,還有不能吃的漿果。這種玩耍似乎能夠幫助它們認識不熟悉的物體,區(qū)別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險的。成年烏鴉也有類似的行為,但當它們遇到一種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的食物時,會表現出一種驚懼或害怕的神情。
在玩耍中“練兵”的螞蟻
1929年,昆蟲學家阿古斯特·福雷爾觀察到,在一些平靜的日子里,在不為饑餓所迫,同時也沒有什么事情值得憂慮的場合,一群螞蟻會展開場彼此都不會受到傷害的“戰(zhàn)斗演習”。一旦這種“演習”受到干擾,“戰(zhàn)斗”就會立即結束。這是螞蟻群體中最有趣的玩耍行為??茖W家認為,螞蟻的這種玩耍性質的打斗是為了應付外敵或為求偶競爭做準備。這種玩耍是螞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鼠的玩耍與小腦發(fā)育
生物學家在對老鼠的運動型玩耍,包括跳躍、盤旋、搖動等身體動作進行深入研究后發(fā)現,老鼠在出生大約15天后就開始玩耍,這種運動型玩耍行為在出生后19~25天達到頂峰。這一時間表與老鼠小腦突觸的發(fā)育時間正相吻合,而小腦在肌肉運動和協調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