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摘要:語言、文學、文化都是和人類社會存在并發(fā)展相生相伴的客觀存在,就他們的關系而言,毋庸置疑,語言和文學是文化的載體。文學與文化的關系經(jīng)常是我們討論的主題,然而,在以往的文化研究和文學研究中,社會學或者文化學對于文學的重視程度遠遠小于文學領域對于文學的重視,語言學界對于文化的研究也遠遠比起文學界更為重視。本文就三者之間關系展開討論,認為他們是互為獨體的同時更是互為載體,是語言借以表達情感、思想進行文化傳播和交易的條件。
關鍵詞:語言 文學 文化 載體關系
一、引言
目前,人們對于語言、文學、文化的研究在深入,對于三者之間關系的研究也在深化,但是就三者的關系而言,很難形成統(tǒng)一的看法,而且,現(xiàn)有的研究中大多數(shù)只是就關系而關系,沒有從三者以外也就是第四者的角度去認識它們。本文試圖從比較文學入手研究語言、文學和文化的互為載體關系,以解釋比較文學的語言學、文學和社會文化學意義。
二、研究回顧
在現(xiàn)有的語言、文學、文化關系研究中,人們大多數(shù)局限在語言單位(如英語色彩詞語研究)和語言適用范疇(如語境研究),而將語言在其他文化領域的研究不是交給了其他學科(如社會民俗學)就是任其自身發(fā)展(Scollon, 1995)。在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問題上,不是將文化的概念局限在某一個文化方面,就是等同于社會這個文化大環(huán)境,回到了文化的超緯度概念(Qin, 1986)。而此類研究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或許是因為文化概念本身的問題,或許是因為文化研究不夠深入的緣故,文化總是在大帽子底下做小文章。
三、語言、文學、文化的關系
1、一般意義上的關系
語言是一種用來交流的符號系統(tǒng),文學體現(xiàn)了語言的使用,文化是一個龐大的超緯度的范疇(Scollon, 1995)。語言和文學的關系:要從文體學入手,這里的語言學理論豐富了研究各種語言文本的方法及學科;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語言和文化都是和人類社會存在并發(fā)展相生相伴的客觀存在;文學和文化的關系:他們之間維系著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文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或者文化現(xiàn)象,文學作品都反映著社會發(fā)展的某些側面和作者的文化視角。
2、比較文學框架下三者的關系問題
比較文學,作為一種文學研究方法,和語言、文學、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是“從歷史、批評和哲學的角度,對于不同語言間或不同文化間的文學現(xiàn)象進行的分析性描述、條理性和區(qū)別性針對和綜合性說明,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理解作為人類精神的特殊功能的文學”(Brunel, 1995)。比較文學研究方法的使用使得語言、文學、文化三者之間的互為載體關系具體得以體現(xiàn),也是使得三個關系具有社會文化意義的一個重要通道。
比較文學研究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或者借鑒其他方法,對于文學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確切地說,作為一種跨文化和跨語言研究方法,比較文學的一個責任就是通過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結果向不同文化和語言社團的人們展示并介紹不同文化社會的作家以及作品之間存在的各種關系。比較文學是一種新的文學研究方法,僅從方法上看,就有別于以往的各種文學研究方法。
因此,從比較文學角度看,語言、文學、文化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語言以自己的體系,以語音、符號、語義三種形式的統(tǒng)一體存在著,反映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記載著各種文化和文化現(xiàn)象,維系著人類的交往,對不同文化范疇的人類活動進行著調節(jié)。文學以語言為表現(xiàn)途徑,同樣反映社會發(fā)展,記載文化現(xiàn)象,維系人類交往,進行文化調節(jié),這三者間是互為載體的關系。
語言是形式載體,文學為物質載體。就文學和語言的關系而論,語言又是文學的載體,文學的精神內(nèi)容和物質內(nèi)容都通過語言表現(xiàn)得以反映。如果文化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可以不通過語言得以表現(xiàn)的話(盡管很難),那么文學幾乎無一例外地要通過語言這個重要載體得以實施其各種功能。從理論上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當然可以是大多數(shù)不同文化范疇的載體,也可以是文學的載體,然而,我們認為,說它們之間是一種互為依存,甚至是互為載體的關系似乎更加合理一些。
詳細的講:
① 語言以自己的體系,以語音、符號、語義三種形式的統(tǒng)一體存在著,記載著各種文化和文化現(xiàn)象,維系著人類的交往,對不同文化范疇的人類活動進行著調節(jié);
② 文學以語言為表現(xiàn)途徑,雖然表現(xiàn)方式不同,但卻發(fā)揮著和語言相同的作用,反映社會發(fā)展,記載文化現(xiàn)象,維系人類交往,進行文化調節(jié);
③ 語言是文化的形式載體,文學是文化的物質載體,就文學和語言的關系而論,語言又是文學的載體,文學的精神內(nèi)容和物質內(nèi)容都最終通過語言表現(xiàn)得以反映,三者之間是一種互為載體的關系。
四、小結
文學與文化的關系理應是我們討論的主題,然而,從以往文化研究和文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社會學或者文化學對于文學的重視程度好像遠遠小于文學領域對于文學的重視,語言學界對于文化的研究好像也遠遠比起文學界更為重視。無論怎樣,有一個事實毋庸置疑——語言和文學是文化的載體。
語言、文學、文化都是和人類社會存在并發(fā)展相生相伴的客觀存在,就他們的關系而言,是“孿生關系”,但本文認為在很大程度上他們是由“連體”發(fā)展為“聯(lián)體”,也就是互為獨體的同時更是互為載體,一個是另一個的容器,同時也是語言載荷,是語言借以表達情感、思想進行文化傳播和交易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Brunel, P. 1995. A Ture Comparative Study. Paris:Armand Colin
[2] Chapman, R. 1984.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White-hall Company
[3] Newton, F. 1961.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ethod and Perspectiv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4] Remak, 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ts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5] Scollon, R. 199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xford: Blaekwell Publishers
[6] Surmeilian, L. 1997. Techniques of Fiction Writing. A Doubleday Anchor Book
[7] 秦秀白,1986,《文體學概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8] 陶東風.當代文藝學學科反思——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文藝社會學的重建[J].文藝研究,2004(1)
[9] 金惠敏.趨零距離與文學的當前危機——“第二媒介時代”的文學和文學研究[J].文學評論,2004年,第2期
[10] 夏旭光,讓我們心醉神迷的精神樂園——淺析網(wǎng)絡媒介下的視覺文化 , 中國科技博覽, 2009.10
[11] (美)費斯克著,王曉玨,宋偉杰譯《理解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9月
[12] (英)安吉拉.麥克羅比著 李慶本譯《文化研究的用途》,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吳敏 河北理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