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生命價值觀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反映在安全生產領域,體現在人們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經歷了多次曲折和反復,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也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但有幸的是,60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黨和政府對安全生產工作高度重視,人們的安全意識在逐步提高,我國的安全生產狀況逐步進入良性軌道,安全發(fā)展被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指導原則。
新中國成立前,廣大勞動者
安全健康得不到起碼的保障
新中國成立前,廣大勞動者深受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資產階級的重重壓迫,安全健康得不到起碼的保障,生產中的傷亡事故和工人患職業(yè)病的情況十分嚴重。
當時企業(yè)工人的勞動條件異常惡劣,廠房簡陋狹窄,機器排列擁擠,傳動帶、齒輪缺乏防護,車間溫度高、濕度大、通風不良、光線陰暗、空氣污濁;有的作坊甚至做工、吃飯、睡覺、便溺都擠在一個地方;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種種困苦,難以盡述。那時礦山采掘的生產方式,大多采用手工采礦和人力運輸等笨重的體力勞動。即使是英帝國主義在唐山開設的規(guī)模最大的開灤煤礦,井下運輸工人每班也要走40km。井下沒有足夠的通風和照明,根本沒有防塵措施。幾乎所有煤礦都缺少安全設施,采煤多為落后的高落式,隨時隨地都有冒頂塌陷的危險。搬運裝卸作業(yè)方法非常原始,大多采用人力肩扛背抬,單人肩扛的貨包超過100kg。封建把頭雇用搬運工人的標準,以能背100kg的貨包,快步行走50m腳不打顫,人不喘氣為合格。不少搬運工人被沉重的貨包壓得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女工受壓迫尤其深重。舊紡織業(yè)一些工廠對女工實行殘酷的包身制,婦女一旦進入紡織廠做工,就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一切都要由廠方管制。女工一旦懷孕,就會被解雇。因此,女工在結婚懷孕后,只好緊扎腹部,往往造成胎兒的畸形甚至本人死亡。
由于勞動條件惡劣,工時過長,勞動強度太大,舊中國企業(yè)中工人的傷亡事故駭人聽聞。據開灤煤礦不完全統計,從1913年到1948年的35年中,共有4973名工人死在工作崗位上,平均每年死亡138人。在日本軍國主義統治下的東北,中國工人更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僅鶴崗煤礦用于丟棄死難工人的“萬人坑”就有5個。本溪煤礦1942年一次瓦斯爆炸事故,死亡礦工1549人。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領導中國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不斷掀起反壓迫、反剝削、反饑餓的工人運動。在1922年的“安源礦工人大罷工” “開灤工人罷工”和1923年的“二七”大罷工等工人運動中,就把“改善勞動條件”“不愿做牛馬,要做人”作為斗爭的主要口號和內容。
新中國成立初期,仍然延續(xù)著
“重視機器不重視人”的意識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著手恢復國民經濟,首先對舊企業(yè)進行民主改革,摧毀了長期壓迫工人的封建把頭制度,廢除了侮辱工人的搜身制,改革了舊的工時和勞動制度。但是,企業(yè)管理中仍然存在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只重機器不重視人、只重利潤不管工人死活的意識。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北京私營至中石棉廠石棉粉車間,粉塵飛揚,沒有通風設施,工人要求開窗透氣,老板堅持緊閉門窗,理由是“不要讓風吹跑石棉粉”。工人要求發(fā)口罩,老板說:“石棉敗火,吃到肚里不要緊?!?/p>
針對這一問題,1950年3月8日,當時的勞動部部長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國勞動局長會議上提出要批判“只重視機器不重視人”的觀點。
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開展了一些基礎性法規(guī)性建設,國家和企業(yè)都加大了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安全生產工作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安全意識得以提高。但是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中,出現了不少違反客觀規(guī)律、冒險蠻干,只講生產,不講安全的現象。
1953年開始,國家實行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人民群眾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一五”計劃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中,事業(yè)新、干部新、職工新,是工作上的一大困難。如何加強勞動保護,搞好安全生產,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這個時期,勞動部協同有關方面,總結推廣了大連化工廠三級安全教育制度,提出了“管生產的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和企業(yè)管理“五同時”的要求。1953年,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提出了各產業(yè)部門所屬企業(yè)在編制生產技術財務計劃的同時,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的要求。1956年,國務院發(fā)布了“三大規(guī)程”。各級勞動部門、產業(yè)主管部門和工會組織的勞動保護專管機構,在“一五”期間得到了加強。當時,在大中型企業(yè)里,已普遍建立和健全了勞動保護機構;在小型企業(yè)中,一般也有了勞動保護專職人員。這些機構和人員,是企業(yè)領導人在安全生產工作方面的助手。
這些措施計劃的提出為日后的安全生產工作奠定了基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生產實際中,重生產、輕安全的觀念還普遍存在,對“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這一方針的片面理解也大大削弱了安全工作在生產中的地位。尤其是1958年“大躍進”運動開始后,千百萬職工群眾響應號召,生產不計條件,工作不計時間,勞動不計報酬,片面追求高經濟指標,忽視科學規(guī)律,冒險蠻干,只講生產,不講安全,大量削減安全設施,設備帶病運轉,傷亡事故明顯上升,形成第一次事故高峰。以下幾個故事生動地再現了當時人們的冒進和狂熱,以及當時人們對安全與生產的關系的片面認識。
195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關于職工傷亡事故報告規(guī)程,有關部門談到旅大有兩只漁船沉沒,原因是漁業(yè)公司領導對群眾的生命安全不負責任。氣象部門已發(fā)出大風預報,漁業(yè)公司竟扣押了24h才發(fā)報通知漁船,報文開頭不是讓漁船轉移到安全地帶,而是問魚捕得怎么樣。周恩來聽后十分氣憤地說,封建時代馬廄被燒了,孔子還問人不問馬,“貴人賤畜”,今天,我們共產黨某些干部卻問魚不問人。他對此事提出了嚴肅批評。
《勞動保護通訊》1956年第10期有一篇批評性文章《被積壓的計劃》談到:蘭州市工業(yè)局對于所屬企業(yè)在1955年11月定的1956年的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到1956年4月還沒批下去。雖所屬企業(yè)一再催要,可蘭州市工業(yè)局強調“生產忙,沒人管”,仍不將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批下,致使所屬企業(yè)當年第一季度很多的安全措施不能實現。
《勞動保護通訊》1956年第20期《我做車間安技員的體會》一文中,作者自貢鹽務局六車間安技員萬銀章批評了宿命論和冒險蠻干的錯誤做法時指出:有一次參加一工段的調度會,討論采取什么措施來防治工傷事故的問題。工段長宋健如說:“路再平坦,不好好走也還有跌著的時候,就像我進灶房時,不注意都跌到鐵火籠上去了。比方理發(fā)員把耳朵給刺著了,你問他為啥會刺著,她會說,誰叫你把耳朵生在那里,我們工段的情況還不是一樣!”安技員萬銀章還說:有些工人缺乏安全知識,不遵守安全規(guī)定冒險操作。如一工段整灶工人李金華操作時不戴防毒面罩,并說:“我的鼻子就是防毒面罩,它從哪邊來我就避開哪邊。我們這里的瓦斯不比其他單位的,不鬧人(中毒)。”
《勞動保護通訊》1956年第5期《一個安全工作者的日記》生動地記錄了一個企業(yè)領導者重生產、輕安全的錯誤行為。我們摘錄3篇,當時企業(yè)領導對安全生產的認識狀況可見端倪。
1955年12月21日,上午我在市勞動局開了個會,會后局長還個別提到我們加強安全工作的問題。回廠后,我就把會議的文件整理好送到了廠長室。廠長接過文件看了一下標題便說:“昨天的群眾大會上我已經講過,今后的工作由安技科自己處理好了,不要再找廠長,不然會給廠長造成一些‘文牘主義?!苯又阍谖募虾灹恕按宋募煞∫幌?發(fā)至各車間參考”。這樣重要的文件怎能說“參考”呢?于是我便說:“勞動局指示我們要廠長親自領導,立即執(zhí)行?!睆S長瞪了我一眼便說:“你呀,別聽勞動局他們瞎吵吵,咱們是歸中央領導的,再說這是一個普通公文,又不是什么緊急生產任務,何必那么大驚小怪的!”
1955年12月22日,今天我把文件發(fā)出去了,我對一車間王主任說:“這個文件要在本周內組織工人討論,不能拖延?!蓖踔魅谓舆^文件連看都沒看就放抽屜了。他說“別說這一周,就是下一周也排滿了,光廠長指示討論車間的生產問題都搞不完,哪兒來的時間搞這玩意!”我和他解釋說這是非常緊急的指示,他帶搭不理地說:“好吧,請你要求廠長室下通知吧!”我整整跑了一圈兒,幾位車間主任都對我一個勁兒地要時間,沒有一個主任說在本周內能討論的。因此我只好另想辦法了。
1955年12月23日,我把昨天車間的意見整理了一下,寫了一個簽呈送給廠長。廠長接過簽呈一看便不滿意地說:“昨天我已經講過,今后與車間的關系由你們自己聯系好了,別盡找我?!笨磥硭呀浐懿荒蜔┝?。為了把工作搞好,我只好耐心地再向他請求安排時間,他答復:“安全工作是一個經常性工作,這就是說有生產就有安全,所以領導上提出來的口號是‘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這個道理就在這兒?!彼窠o我作報告似的,我想既然他明白這個道理,安全生產的工作自然就好做了??墒?他末了說:“所以安全工作就不能單獨活動,必須與生產配合起來,那么車間主任提出生產忙,不能討論安全問題就對了!”
從廠長這樣的邏輯來看,就是說任何勞動法令、指示,都得在生產完了之后才能進行貫徹,否則都是“單獨活動”了。這真是令人百思莫解。
《勞動保護通訊》1959年第22期《力量來自黨和集體》講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交通運輸標兵王云龍的先進事跡。王云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專署交通運輸局汽車隊駕駛員,從1953年起就一直被評為地(市)、區(qū)(省)、全國的先進生產者,是交通運輸戰(zhàn)線上的一個標兵,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紅旗。1958年,他開始試制竹木結構掛車,搞拖掛行駛。6月6日,他用3t的福特車拖一個載重3t的掛車,由柳州行駛至沙塘成功。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搞汽車掛車運動開展起來了。1958年8月30日,王云龍一車拖掛32輛載重102t行駛成功,首創(chuàng)全國拖掛最高紀錄。1958年大煉鋼鐵的時候,為了保證為“鋼鐵元帥”備足糧草,王云龍主動打破常規(guī),整夜苦戰(zhàn),突擊運輸,帶領全班實現汽車列車化,一次以一個主車拖掛54輛掛車,有一次以一個主車拖掛66個掛車,載重187.5t,一次完成了62輛汽車才能完成的任務,2次創(chuàng)全國汽車列車化的最高紀錄。他自己也被評為柳州市的“鋼鐵英雄”,柳州專區(qū)的“特級紅旗手”。
這種把違反客觀規(guī)律,冒險蠻干的行為作為正面典型樹標兵的宣傳,使人們的安全意識喪失殆盡。
隨著“大躍進”的繼續(xù),生產秩序的破壞日益嚴重。安全生產的規(guī)章制度有破無立,為了產量翻番,“放衛(wèi)星”,違章指揮和冒險蠻干愈演愈烈,工人連續(xù)苦戰(zhàn),甚至幾天幾夜不停地干,有的就吃、住在車間。在這“一天等于20年”的形勢下,人們真的相信“志大能搬山”,人不能休息,設備帶病運轉。錦西化學公司帶病運轉的設備達總數的73%,開灤、鶴崗兩個礦務局8個月損壞電機2820臺次。煤礦為了“創(chuàng)高產”“放衛(wèi)星”,實行“老婆孩子齊上陣”,掘進跟不上就掏幫、挑頂、吃煤柱,采取高落式、前進式等落后采煤法,不按規(guī)定支柱、測瓦斯、探水等蠻干行為又在國營礦中出現,造成井下坍塌堵塞、通風不良、瓦斯聚積。工業(yè)大動脈的鐵路枕木損壞驚人,平均每公里達250根。一方面人們在不辭辛勞地大干,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對勞動者的保護,以致傷亡事故、特別是重大事故接連不斷發(fā)生,1958-1961年,新中國出現第一次事故高峰。
在這樣的背景下,1960年5月9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礦發(fā)生了建國以來最大的礦難,事故造成682人死亡。事故的性質是生產指揮中嚴重忽視安全所造成的重大責任事故。(詳細內容見本期第82頁)
1960年,國家對國民經濟實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宣告了“大躍進”的結束。在這個時期,國家調整了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和生產指標,壓縮了基本建設和工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加強了企業(yè)管理。針對當時大部分企業(yè)和主管部門的勞動保護機構被精簡撤銷,安全工作無人管理的局面,1963年,國務院發(fā)出了《關于加強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guī)定》(簡稱《五項規(guī)定》)。這個“五項規(guī)定”是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對企業(yè)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安全生產教育、安全生產的定期檢查、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等基本內容所作的一項切實的法規(guī)性建設,直到現在還有指導意義。
針對生產中仍然存在的冒險作業(yè)、官僚主義作風,1965年6月5日,勞動部發(fā)出《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和勞逸結合的意見》,指出在生產高潮中,一定要牢記1958年到1960年間發(fā)生的重大工傷事故的教訓,堅決反對冒險作業(yè),反對以工人生命作兒戲的官僚主義,反對拼人拼設備等錯誤做法。
到1966年上半年,在多數大中型企業(yè)中,有了安全生產的專(兼)管機構或專職人員;比較普遍地修訂了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崗位責任制;恢復了設備定期檢修、新工人三級教育和經常性的安全活動;群眾性的安全檢查形成制度;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有了經費和物資的保證;一些有關安全生產和改善勞動條件的革新項目得到推廣;對傷亡事故的處理也有所改進。防塵、防毒以及女工勞動保護工作都有了一定成效。
經過5年調整的努力,勞動保護工作形成好轉的局面。
“文化大革命”,勞動保護被說成 “資產階級的活命哲學”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人們思想上的極大混亂。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被說成是“資產階級的活命哲學”,用生產實踐和流血犧牲換來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被說成“修正主義的管、卡、壓”。勞動保護工作成了“文革”的對象,安全生產全局處于無政府主義狀態(tài)。紀律松弛,違章指揮和冒險蠻干比比皆是,傷亡事故和職業(yè)病發(fā)生率再度大幅度上升,1970-1972年期間,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二次事故高峰。
這一時期,安全生產工作處于癱瘓狀態(tài),從事勞動保護工作的干部遭到揪斗、毆打,被下放勞動,勞動保護機構從上到下被撤銷。有個省的煤炭重工業(yè)局有8個局長、副局長,都因為被揪斗無法堅持工作,使全國煤礦安全生產會議的精神長期不能貫徹;太原鋼鐵公司42個二級廠礦,36個沒有安全機構?!秳趧颖Wo》雜志1978年第2期《“四人幫”是工人的死對頭》記錄到:“1969-1970年,‘四人幫在遼寧強令撤銷各級衛(wèi)生防疫站和專門防疫隊伍,使全省60%的衛(wèi)生防疫技術人員(包括從事廠礦勞動衛(wèi)生工作的技術人員)被迫下放改行;上海市許多工廠長期沒有安全衛(wèi)生工作機構;上海市勞動局的鍋爐安全機構本來比較健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強行取消?!庇捎诎踩l(wèi)生機構被大砍大撤,許多地區(qū)、企業(yè)的勞動保護工作長期處于無人負責的狀態(tài)。
“文革”期間,企業(yè)中許多行之有效的合理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如安全衛(wèi)生操作制度、安全生產教育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設備維修制度等被破壞殆盡,造成不少單位勞動紀律松弛,違章作業(yè)盛行?!秳趧颖Wo》雜志1978年第2期《“四人幫”是工人的死對頭》一文中提到一起因違章操作造成的事故:1976年上海的一個煉鋼廠煤氣加壓站,由于新工人不了解閥門的開關方向,操作時應該關閉閥門卻誤將閥門開大,造成壓力升高,幾千立方米煤氣沖破水封,包圍了附近的操作室,發(fā)生了嚴重事故。
由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國務院1975年頒發(fā)的《全國安全生產會議紀要》沒有得到貫徹執(zhí)行,安全生產基礎被搞垮,安全生產管理混亂,紀律松弛,事故不斷發(fā)生。吉林省1976年由于違章或無章造成的事故,占70%以上。廣州鐵路局1976年發(fā)生的事故中有90%是違反勞動紀律或違章造成的。(《勞動保護》雜志1977年第3期)
在此期間,國家用于改善勞動條件的勞動保護措施經費也被任意削減、扣壓,我國剛剛開始的防毒防塵工作被迫停止。1975年上海市勞動局曾上報一批勞動保護措施項目,要求領導支持解決,卻最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國家勞動總局撥給上海的重點勞動保護措施項目的補助資金和專用鋼材也被扣押。上海一個機械廠原來各種防塵設施齊全,操作管理也較好,是上海市的防塵先進單位。在“文革”期間,各種防塵制度被破壞,各種防塵設備長期失修,銹蝕損壞,車間粉塵彌漫,如同“沙漠地帶”,出現防塵工作大倒退的局面。鞍鋼燒結總廠新建三燒結車間的除塵設施被砍掉,以致這個車間1973年投產后,煙塵彌漫,不僅嚴重危害工人和居民健康,而且每年飛散燒結礦粉8萬余t。1976年國家勞動總局下達給遼寧省12個企業(yè)的重點勞動保護措施經費120多萬元,也被說成是“條條專政”的產物,一刀砍掉,使這12個單位已經動工的防塵項目被迫停了下來。(《勞動保護》雜志1978年第2期)
在“文化大革命”中,雖然堅持生產的企業(yè)大為減少,但瓦斯爆炸、撞車、沉船等惡性事故仍然不斷發(fā)生。據《中國當代勞動保護》一書披露,從1967年到1976年間,安全生產工作體現得很少,記錄的大多是重特大事故。
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
“安全第一”原則逐漸確立
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堅決糾正經濟工作中的失誤,認真清理“左”的錯誤影響。勞動保護工作也進入了撥亂反正、恢復發(fā)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逐步確立了“安全第一”的原則。
1978年3月1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越是大干快上,越要搞好安全生產》,社論批評了當時把安全與生產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錯誤思想,部分摘錄如下:
有人說:“生產是硬指標,安全是軟任務?!彼麄冏ドa瞪圓了眼,管安全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對這些同志大喝一聲,應該充分認識人民的國家是保護人民的。決不能像資本家那樣只顧生產,更不能像“四人幫”那樣不顧人民死活。生產計劃必須完成,工人在生產中的安全健康也必須確有保障,這決不是軟任務,而是硬任務。如果不重視安全生產,使工人的安全健康受到不應有的損失,這對工業(yè)主管部門和企業(yè)領導人來說,就是失職,就是一種犯罪行為!
也有人認為:“現在首先要把生產搞上去,生產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搞安全?”這種思想也是十分錯誤的。搞生產如果沒有安全做保障,生產就不能正常進行;工人的安全健康如果沒有保障,靠誰來搞生產?
還有的人說:“生產如打仗,哪能沒有犧牲?”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是為冒險蠻干找借口。如果誰無視或違背客觀規(guī)律,就必然要碰得頭破血流,就要造成不必要的犧牲。如果在生產建設中不是以科學態(tài)度來指揮生產,而是提倡冒險蠻干,那就是對黨、對人民、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少數企業(yè)領導人對“四人幫”揮舞的“管、卡、壓”大帽子,還心有余悸,他們對違章作業(yè)或紀律松弛的現象,仍然不敢管、不敢抓。這種態(tài)度也是十分錯誤的。
正如《人民日報》批評的那樣,當時這些錯誤意識主導著部分企業(yè)和政府主管部門,在改革開放初期,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1977-1979年,我國出現了第三次事故高峰。
1981年6月20日,國家勞動總局副總局長章萍在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就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這就是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組織生產時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工作作為完成各項計劃和生產建設任務的前提條件,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薄鞍踩蜕a有沒有矛盾?搞好安全和生產是一致的,沒有矛盾。不安全和生產則有矛盾。因此,當出現了不安全的問題,首先應該排除不安全的因素,必要時也可以停止生產,排除了不安全因素后,再進行生產。這就是說:‘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p>
1982年5月,章萍在全國勞動局長培訓班上再一次重申了對“安全第一”的正確理解:企業(yè)領導“組織生產、領導生產的時候,就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是放在尾巴。不是生產有計劃,安全一句話。它自己有獨立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要求。安全不是一句空話,要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把關心人和關心生產統一起來。把關心人放在首位,這是生產需要,這不管是哪個社會制度我看都是適用的”。
1983年3月31日,胡喬木在寫給胡耀邦、趙紫陽的信中指出:煤炭部領導上有片面追求增產,忽視工人安全的責任。請國務院責令煤炭部從速通報全國各礦,切實注意安全生產,檢查險情, 防患未然。如果領導官僚主義太嚴重,工人無法可施,仍可實行罷工,這不僅符合工人利益,而且符合國家利益,使國家財產免遭損失。
20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到20世紀九十年代末,“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意識逐漸強化
通過幾年對安全生產認識領域的撥亂反正,“四人幫”的流毒基本肅清。1987年1月26日勞動人事部在杭州召開會議,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作為勞動保護工作方針寫進了我國第一部《勞動法(草案)》。從此,“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便作為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而確立下來。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企業(yè)開始建立以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新的經營形式極大地增強了企業(yè)活力,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一些法人代表存在著嚴重的短期行為,在自己承包的三五年期限內只重視生產速度和經濟效益,而忽視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和管理,安全生產工作“以包代管”的現象大量出現。有些企業(yè)借用工制度改革之機,推卸對職工的勞動保護責任,與勞動者簽訂“生死合同”。有些企業(yè)負責人為了不影響政績和職務的提升,還謊報瞞報事故。
《勞動保護》雜志1984年第12期刊登了哈爾濱市總工會生產保護部的一篇稿子《承包一定要包安全》,文章指出:“當前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有些單位在承包中,只注意包產值、利潤、工程進度等指標,沒有把確保安全生產這個重要內容包進去,由于安全生產的責任不落實,不能和其他經濟技術指標一起進行考核,結果,施工中事故頻發(fā)?!蔽恼屡e例說:“有的單位在施工旺季,為了搶工期,爭速度,使職工能多分到一些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竟然把‘早晨六點半,午間一頓飯,晚上看不見當作經驗來推廣,大幅度地延長勞動時間,造成工人過度疲勞。”“有的單位為了讓大家多分點兒錢,連按規(guī)定高處作業(yè)應當設置的安全網也不掛了。有的單位勉強掛些已經糟爛的,以應付上邊的檢查。因此,工人在高空作業(yè)中,只要墜落就必然死亡。”
《勞動保護》雜志1988年第3期刊登了撫順市總工會保護部李明亮的文章《撫順市承包、租賃企業(yè)事故多》,文章談到,他們通過對全市1987年中所發(fā)生的37起死亡事故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這些事故多數發(fā)生在承包、租賃企業(yè)中,多是由于企業(yè)主管部門和廠長的短期行為造成的。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經營思想不端正。一些企業(yè)承包、租賃經營后,企業(yè)主管部門和企業(yè)領導干部只抓產值、利潤,對安全生產不聞不問。二是承包、租賃者存在著嚴重的短期思想和行為,抱著干一天撈一天的思想,許多承包者為個人多撈錢,只抓經濟收益,不管工人人身安全,必要的安全經費盡量不花或少花;設備帶病運轉,對付著用;工作條件極差。三是有些承包單位的工人安全意識極低,為了多掙錢,不顧安全規(guī)程,經常違章作業(yè),有的工人講:“不違章作業(yè)就掙不到大錢?!?/p>
針對上述現象,作者呼吁:各級企業(yè)主管部門和企業(yè)領導要切實加強承包、租賃中的安全生產管理,杜絕“以包代管”的現象。
1990年6月23日,湖北省大悟縣民政局與一個外鄉(xiāng)農民簽訂了一個“承包合同”。關于安全問題,合同書上這樣寫道:“如果發(fā)生一切事故,由乙方(指農民)承擔全部責任和經濟損失,甲方不負任何責任。”(《勞動保護》雜志1992年1期)
針對承包當中出現的這些新問題,各地各部門都非常重視,紛紛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冶金部要求:企業(yè)在改革中“實行各種形式承包責任制,就要在包生產指標、經濟技術指標的同時,也包安全指標,在提出完成生產指標措施的同時,也提出保證做好安全工作的措施”。(《勞動保護》雜志1984年第10期)
煤炭工業(yè)部要求:各級領導“擺正安全與生產、安全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不準削減必要的安全費用”“在改革過程中對安全機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人員只能充實,不能減少”“必須在經濟承包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安全控制指標和工程質量指標,并同樣實行獎罰”。(《勞動保護》雜志1984年第12期)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作出規(guī)定:“凡承包或發(fā)包工程時,要有安全部門參加會審,沒有明確的安全責任制和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的工程,不準承包或發(fā)包。如違反規(guī)定承包或發(fā)包,按局《安全生產管理獎罰條例》嚴肅處理?!?《勞動保護》雜志1985年第9期)
承德市采取了經濟承包方案審查制度,要求“各級經濟承包責任制以及經濟承包方案必須有安全內容和措施,并報送勞動部門、計經委、工會,經三方同意并簽署意見后,方可實施。企業(yè)與車間、班組簽定的經濟承包方案,必須送企業(yè)工會和負責安全工作的部門審查同意,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方準實施”。(《勞動保護》雜志1986年第6期)
吉林省制定的《企業(yè)承包安全指標考核辦法》規(guī)定,在簽訂承包合同時,各地企業(yè)主管部門(發(fā)包方)在合同中要確定千人死亡率、千人重傷率、百萬元產值經濟損失率、塵毒點合格率等4項指標。承包企業(yè)發(fā)生事故超過指標的,相應扣減承包企業(yè)和承包人的工資和獎金。(《勞動保護》雜志1991年第5期)
1988年3月,時任國務院代總理的李鵬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強調:企業(yè)在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中,要把對安全生產的要求當作一項重要的承包內容加以落實。
20世紀八十年代末至20世紀九十年代末這段時間,全國的安全生產狀況有了明顯的進步,各地的落實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意識逐漸被強化,被專家認為是我國安全生產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
“安全發(fā)展”理念逐步確立
1986年10月13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針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責任重于泰山”,他認為:“首先,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很重大,關鍵的問題是領導?!薄澳X子里要有安全的弦,特別是領導者?!薄耙患壸ヒ患?層層抓?!?996年11月8日,為紀念江澤民總書記作出這一重要講話10周年,新華社全文發(fā)表了這篇講話。講話明確了各級領導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全國的安全生產工作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1986年12月23日,在上海市安全工作會議上,市長江澤民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提出要求:必須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1987年7月18日,上海市委召開的黨員負責干部會上,針對當時的事故中反映出來的嚴重官僚主義作風,江澤民進一步指出:“在安全生產問題上,一定要做到人人有其責,事事有其主”,將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了具體化闡述。
朱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間要求安全工作要“正職抓、抓正職”,核心意思也是要“一把手”對安全生產工作負起責任來。
2002年5月8日,朱基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第58次常務擴大會議,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和各單位都要集中精力抓安全生產,特別要抓嚴格執(zhí)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各地方政府一把手要對本地區(qū)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各職能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切實負起責任。各企業(yè)主要負責人要對安全生產負責任。發(fā)生特大事故,要追究有關領導干部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01年4月21日,朱基總理簽署了302號國務院令《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規(guī)定》對一些嚴重忽視安全生產工作、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行為的安全生產負責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2002年頒布實施的《安全生產法》,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并具體規(guī)定了主要負責人所要承擔的安全生產6條職責。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一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中,首次提出“安全發(fā)展”的指導原則,確定“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強調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企業(y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安全生產監(jiān)管體制,嚴格執(zhí)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把安全生產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布局,再次確立經濟社會“安全發(fā)展”的指導原則。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指出:“堅持安全發(fā)展,強化安全管理和監(jiān)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p>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于2006年3月27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高度重視和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薄耙獔猿职褜崿F安全發(fā)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健康作為關系全局的重大責任,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工作同步規(guī)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協調。”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6年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指出: 搞好安全生產,是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茖W發(fā)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經濟發(fā)展必須建立在安全生產的基礎上,絕不能以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甚至犧牲職工生命為代價。搞好安全生產,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抓經濟發(fā)展是政績,抓安全生產也是政績。不搞好安全生產,就沒有全面履行職責。各地區(qū)、各部門和企業(yè),一定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溫家寶總理還強調,要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這是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首先,要強化行政首長負責制。省、市、縣、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qū)安全生產工作第一責任人,必須親自抓、負總責,把安全與生產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要強化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負責制。企業(yè)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要切實履行企業(yè)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要把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到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崗位、每個人。
黨和國家對安全生產的空前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安全生產工作高屋建瓴地論述,使全黨、全社會對安全生產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體現在具體工作中,人們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和理解有了很大的轉變。
首先,在政府和企業(yè)“一把手”的頭腦中,安全生產已經上升為第一重要的位置。很多地方的政府和企業(yè),每年的第一號文件,一定是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年初的第一個會議一定是安全生產工作會。對于如何抓好安全工作,“一把手”都有各自的思路。
2007年,曲靖市委、市政府提出安全生產“三個所有”的要求,即:所有的工作要把安全生產放到第一位,所有的工作責任首先要落實安全責任,所有的發(fā)展投入首先要保證安全生產的投入。這一要求的提出,把曲靖市安全生產工作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生產水平也得到大跨步發(fā)展。對于發(fā)展經濟與安全生產的關系,曲靖市市長岳躍生是這樣理解的: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安全為本,就是要保證人民群眾能夠充分享受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成果。在對待經濟發(fā)展與安全生產的問題上,不能使其成為簡單的對立體,而是必須將其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作為一級政府,必須認真履行好安全生產監(jiān)管主體職責,把安全發(fā)展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fā)展始終。(《勞動保護》雜志2007年第6期)
北京市朝陽區(qū)安監(jiān)局長關偉認為,當一個好領導,就要做好3件事:“用好人,當好后勤,出好主意”。用好人就是要迅速提高安監(jiān)局人員的安全素質,要求領導干部要成為安全生產工作的專家,其他工作人員要成為安全生產的行家。(《勞動保護》雜志2007年第2期)
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在安全管理中強調發(fā)揮領導核心的帶動作用。公司總經理李凡榮認為:領導的核心作用就是領導以自己的行為,于細微之處維護總公司健康安全環(huán)保理念、政策和分公司體系要求所設定的標準。領導的示范作用是最重要的。比如領導去現場,戴一個普通的防護眼鏡,員工可能就不戴眼鏡。領導不戴手套,可能員工就會直接用手干危險的工作。我們強調領導的核心作用,其中領導不僅僅是指我們分公司的管理層,而是指從工頭、小組長、小隊長、平臺總監(jiān)、部門經理、部門總監(jiān),一直到分公司的領導,是從基層到高層,從下到上不同階段的監(jiān)督?!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所以,領導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勞動保護》雜志2007年8期)
“一把手”對安全工作的重視也給安全員這個崗位帶來了地位上的變化。如今的安全科不再是安排老弱病殘的“安置科”,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擺設科室,很多企業(yè)設置了副總經理級別的“安全總監(jiān)”,安全處成為了一級處室。
在中海油石化服務公司,安全人員受到了格外的重視。安全人員的級別要高于其他工種工作人員的級別,并且公司正在為安全人員建立一個提升通道??偨浝矸介L傳說,要使安全人員有職有權,還有利,讓安全人員在實際工作當中感受到成就感,使安全人員有奔頭,這樣才能專心搞好工作。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對于安全管理人員講待遇留人、事業(yè)留人、感情留人。從待遇上,基層安全員享受同級副職的待遇。如一個井隊的安全員,享受井隊副隊長的待遇,使其從收入上得到提高。同時,他還是隊領導班子的重要成員,幾個核心層人物之一,在研究隊里生產工作的時候,安全員必須參加,使其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事業(yè)上留人,就是讓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讓他干自己想干的事。他既然取得了注冊安全工程師的資格,那就給他放到安全管理崗位上。他們還專門出臺了《專職安全員管理規(guī)定》,對如何穩(wěn)定安全員的隊伍、如何提高安全員的待遇,他們應該享受什么權力、有什么責任,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每年還要對這支隊伍進行再教育培訓。特別規(guī)定,組織人事部門要調離、提任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必須要經過局安全處的許可,以此保證安全隊伍的穩(wěn)定。
在這樣的氛圍下,安全員看到了這個崗位的職業(yè)前景,他們的工作熱情提高了,工作勁頭更足了。易安網博客作者寒山一夫,是一位國有煤礦的安全監(jiān)管處處長,從事了20多年的安全管理工作,對于安全管理工作,他說,我從心底里喜歡。在博客首頁,他這樣詮釋了他對安全工作的熱愛:向往安康,追尋和諧。讓每個人在每個日子擁有一份安詳,在每一個日子里靈魂得到安謐。我的工作神圣,我的工作是一份責任,一種使命。唯此,我的生命更有一種特殊的意義。
編輯海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