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慮 熊 旭
[摘要]影視音樂是影視劇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影視作品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影視劇音樂是為影視作品的主題服務的,除特殊的劇情需要,不允許游離于主題之外。一般來說,影視音樂應具備使影片主題得到升華、充分體現(xiàn)影視劇的藝術風格、表現(xiàn)影視內(nèi)涵等特點。
[關鍵詞]影視劇音樂;結構:音樂特點
電影自誕生之初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無聲電影時期,人們就在用音樂輔助畫面表達電影的內(nèi)容與情感。著名電影理論家歐納斯特·林格倫曾說過:“雖然我們習慣地說1927年前的電影是無聲的,可是就這三個字的完整意義來說,電影從來就沒有無聲過,從最初起,音樂就被認為是一種必要的輔助品。”隨著影視藝術的發(fā)展,影視音樂也逐漸繁榮起來,并成為影視劇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影視音樂是音樂藝術與影視劇藝術相融合所產(chǎn)生的藝術形式,是隨著影視劇藝術的繁榮發(fā)展而興起的一個新的藝術門類。影視音樂雖然仍屬于音樂藝術的范疇,但它已不是純粹的音樂,而是與影視劇的內(nèi)容主題相伴相生。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影視音樂有著不同于傳統(tǒng)音樂的特點與規(guī)律,這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究探討。
影視音樂是影視作品中用于表現(xiàn)人物情緒、形成作品整體風格和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積極能動地參與影視造型,并真正成為影視藝術視聽結構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地位固然是無可替代的,但它仍然是影視作品的組成部分之一,要與影片的其它因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可凌駕于影片之上,更不可脫離影片主題而獨立存在。影視作曲家的努力不是要脫離影視藝術去過分強調和突出自己的音樂,而是要根據(jù)導演及其統(tǒng)領的那個特定藝術創(chuàng)作群體的總的藝術風格與影視主題去構思營造自己的音樂,并通過自己的音樂進一步強化影片的這一特定風格與主題。它或概括了影視作品的主旨,或揭示了影視作品的意蘊,或構成了影視作品的總體情調。優(yōu)秀的影視音樂家正是在完成這些使命的過程中來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的。
一、影視音樂結構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
影視劇音樂一般包括五個部分構成。
1,主題歌
主題歌往往是對影視劇內(nèi)容的一種高度概括,它可以特定的風格或凝練的情感表現(xiàn)來充實劇中主要人物形象。主題歌的結構形式我們可大致歸納為四種類別,片頭主題歌、片尾主題歌、頭尾呼應式主題歌、主題歌群。
2,插曲
插曲是在影視劇的劇情當中出現(xiàn)的歌曲,常常出現(xiàn)在一些重要的場景中,與劇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緊密相關。
3,主題音樂
主題音樂是運用旋律,即沒有歌詞的音樂對電視劇的內(nèi)容進行高度概括的一種音樂形式。它的表現(xiàn)功能與主題歌相似,可以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歷史情景、文化氛圍或某種情感范疇之中。
4,場景音樂
場景音樂是指在某一個場景中使用的音樂。
5,背景音樂
背景音樂是指影視劇中標志環(huán)境、場合、地域等特征的一種音樂。
影視音樂的創(chuàng)作與運用必須要根據(jù)影視劇主題的需要來進行,它是由影片主題決定的,并為主題的展開與發(fā)展服務。影視音樂所起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但這決不意味著要給每一部影視作品都生搬硬套地安上幾首音樂。不管主題、不問情節(jié)地運用影視音樂,結果必然出現(xiàn)一些因不切合主題而游離于作品內(nèi)容之外的作品,成了影響劇情的多余物。這樣的音樂再優(yōu)美也會影響影視作品的效果。這樣生硬的音樂,在目前的影視片中不乏其例。相反,根據(jù)劇情需要恰切地與主題相吻合的音樂,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如電影《勿忘我》中的音樂就很好地配合了影片的主題;電視劇《紅樓夢》中的十幾首音樂都個性鮮明地唱出了劇中人物的命運;電視劇《水滸》片首曲《好漢歌》節(jié)奏明快、強勁,既表現(xiàn)了梁山好漢的熱情豪爽和陽剛之氣,也表現(xiàn)了他們不畏強暴、伸張正義和英明神武的豪情;《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那恢宏大氣又略顯滄桑的旋律將我們帶到久遠的戰(zhàn)爭年代,表現(xiàn)了英雄各領風騷的豪情,讓人似乎聽到一位滄桑的歷史老人在娓娓講述著人生大舞臺的巨變。
二、影視作品中音樂的特點
影視音樂既有音樂的一般屬性,又有它自己的獨特個性。音樂一經(jīng)進入影視藝術領域,就成為影視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性質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下面我們就對影視音樂所具有的獨特性進行探討。
1,影視音樂要通過聲音形象輔助畫面形象來塑造影視造型
我們知道藝術創(chuàng)作主要是通過某種特定的藝術手段來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影視作品的核心任務也是塑造影視造型。影視作品是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相結合的產(chǎn)物,不僅具備了時間的延時性,而且具有空間的延展性。正是由于影視藝術的這一特點,影視造型的塑造手段也極大地豐富起來。較之于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來說,影視作品可以通過聲音形象與畫面形象的結合來塑造形象。而影視音樂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通過塑造聲音形象來輔助畫面形象,共同構成一個影視造型的整體。音樂是一種時間藝術,它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沒有視覺形象而獨立存在。而影視藝術中的音樂除主題歌、插曲之外,一般來說它本身就失去了獨立性。影視音樂必須與視覺形象相結合,必須獲得視聽統(tǒng)一的綜合功能,并同時給視覺形象以補充和深化。影視音樂與通常概念下的音樂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它已不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而是專門為影視作品服務的音樂作品;影視音樂既具備了一般音樂的概括性,又具備了與畫面結合所帶來的具體可感性。影視音樂與影片畫面的運動有機結合而產(chǎn)生出一種融合了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全新的審美形象??梢哉f,影視音樂所形成的聽覺形象是從心理上推動畫面運動的強有力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而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功能的體現(xiàn),必須通過與畫面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xiàn)。
2,影視音樂要賦予民族特色
影視音樂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要賦予民族特色。一個民族的文化寶庫是這個民族藝術的文化根源,影視音樂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也不例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加入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旋律,在影視發(fā)展的今天不失為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從具體的表達功能上看:這些民族特色濃郁、個性風格獨到的影視音樂主件(主題音樂、主題歌、片頭片尾曲等),能最大限度地豐富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有效地提升作品的質量品位,以強烈的感染力、震撼力刺激收視欲望,強化收視效果。電視劇《天下糧倉》中的音樂《熱天、熱地、熱太陽》音樂旋律中用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鑼、鼓、鈸等樂器演奏,并且配以童聲合唱作為引子引入主題,有力地烘托了熱天、熱地、熱太陽的三“熱”效果。電視劇《大宅門》片頭曲運用了民間戲曲京韻大鼓唱腔,充滿了獨特的民族韻味,讓人產(chǎn)生一種獨步古老民族的藝術畫廊之感,其間美不勝收。再如電視劇《劉老根》的音樂以嗩吶為前奏,運用典型的東北二人轉唱腔,從中透出濃郁的東北鄉(xiāng)土氣息,讓觀眾回味無窮。這些影視音樂作品因其濃郁的民族特色、鮮明的個性特征,把作品根植于民族心理基礎之上,在觀眾中產(chǎn)生了廣
泛的共鳴。這些影視音樂即使剝離劇情,單獨傳唱,同樣能贏得超越時空的普遍認同。同時,那些萌生于民族土壤中的特色鮮明的影視音樂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和審美價值,它不僅能給影片帶來濃郁的民族風情,而能夠直接拉動深藏于觀眾內(nèi)心的民族記憶和民族情感,使影片產(chǎn)生一種天然的親和力。這就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心理基礎。
3,影視音樂要充分體現(xiàn)影視劇的藝術風格與內(nèi)涵
影視音樂的創(chuàng)作采取了怎樣一種風格將直接影響著影視作品的整體風格。比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首電影歌曲,彈撥樂器主奏出跳躍、俏皮、幽默、風趣的主旋律,半音的反復使用流蕩出中亞地區(qū)特有的歷史神韻;男女主人公的傾情歌唱,不僅展示了青春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寫意出草原、大漠、孤煙、驛路風塵這種壯美的西部意境。這些音樂風格與整個電影想要表現(xiàn)的風格意境是非常貼近的。影視音樂是影視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是在特定的節(jié)奏下通過一定的調式、句段具體形成其獨特的旋律線,從而幫助影視作品深化自己的主題思想,更完美地表達出影視作品的感情傾向,成為電影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影視音樂作為影視作品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能為了突出自身而破壞了作品整體的藝術風格。電視劇《浪漫的事》中音樂與劇情主題的結合是最有代表性的,主題曲不溫不火,音樂進行平和、舒緩,有一種品茗之感,淡而有味、韻味深遠。這首音樂就很充分地體現(xiàn)了影視作品整體的藝術風格。
4,影視音樂要有“奇氣”
什么是“奇氣”?古人在談作文之法時說道,“奇氣最難識,大約乎起乎落,其來無端……”筆者認為,“奇氣”應該是藝術作品中由于節(jié)奏快慢的巨大變化、用色濃淡的強烈反差等等鮮明的對比所形成的一種接受者的心理落差現(xiàn)象。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能給人帶來超乎日常生活之外的新鮮感受,而這種感受正是一種美的感覺,所以“奇氣”最容易給人帶來審美的心理效果。影視音樂作品和文學作品一樣,應該有“奇氣”,才能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如電視劇《榮譽》中的音樂《實心的漢子》、《康熙王朝》中的音樂《向天再借五百年》等作品就是這種“奇氣”的典型代表。《實心的漢子》中,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由極強的爆發(fā)式開始,然后音樂變得平緩,表現(xiàn)了公安干警與普通人一樣有血有肉,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的情感。緊接著音樂的節(jié)奏又突然變得緊張起來,旋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氣勢逼人、讓人感受到公安干警為國為民的艱辛,再現(xiàn)了他們出生入死、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要想使影視音樂能給人帶來“奇”的感覺,作曲家就要展開想象、敢于拓取,大膽地運用節(jié)奏的對比與變化,讓音樂作品結構鮮明、跌宕起伏。雖然《四世同堂》這部電視連續(xù)劇已走過屏幕十余年了,但那首慷慨悲壯、蕩氣回腸的主題歌,卻總會在不同觀眾的耳畔回蕩傳響,并從大起大落的旋律中氤氳出生動的劇情故事,回放出那段驚心動魄的民族史詩——這已經(jīng)成為我們面對那些成功的影視音樂作品而能夠獲取的共有的審美體驗。這首音樂既是整個劇情的概括、提煉和升華,又是特定時期民族情緒的勃然噴發(fā),形成了異峰突起、先聲奪人的特殊效果,可以說是影視音樂中“奇氣”的典范代表。
總的來說,影視劇音樂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許多影視音樂作品已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同時我們應當看到,針對影視音樂的理論研究還相對滯后,還有待于廣大的音樂理論研究者和影視愛好者對影視音樂藝術的規(guī)律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進而促進影視音樂的繁榮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