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婧 史彩霞 焦玉彥
[摘要]在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西部電影逐步走向衰落的時候,由凱文·科斯特納首次執(zhí)導并主演的《與狼共舞》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和視點,把舊西部電影中被忽略和丑化的印第安部族作為主要角色,重現(xiàn)了他們不為人知的真實面貌和真摯情感。在西部片沉默數(shù)十年后,它將西部片從一個低谷推向了另一個高點t其一改傳統(tǒng)西部片一般模式,運用寫實加浪漫的手法獲取了前所未有的超越,取得了輝煌的成功。本文從整體基調、拍攝技巧以及主題內涵三個方面分析了《與狼共舞》這部影片中獨特的創(chuàng)新手段的運用與展示。
[關鍵詞]西部電影;文化;內涵
美國西部電影曾經在好萊塢甚至世界電影史上都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它以金戈鐵馬的豪情和氣吞山河的魄力貫穿在美國的電影發(fā)展史上,重現(xiàn)了一段又一段的輝煌歷史和篇章,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但在上世紀80年代后,新好萊塢時代似乎不再青睞西部片,而城市警匪片、太空科幻片等新的類型片,則接過了西部片的題材與手法,爭取了年青一代的觀眾。1990年,勇敢的探索者凱文·科斯特納首次執(zhí)導并主演的《與狼共舞》在西部片逐步走向衰落的時候取得了輝煌的成功,橫掃當年奧斯卡,震驚世界影壇。它不但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西部英雄的緬懷和關注,更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和視點,把舊西部電影中被忽略和丑化的印第安部族作為主要角色,重現(xiàn)了他們不為人知的真實面貌和真摯情感。在西部片沉默數(shù)十年后,它將西部片從一個低谷推向了另一個高點;其一改傳統(tǒng)西部片一般模式,運用寫實加浪漫的手法獲取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越——新的意識形態(tài)指向;亦不再是一味的野蠻與文明的對抗與沖突。凱文·斯科特納大膽地采用了十幾年來不被看好的西部片樣式,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文化、歷史、種族與和平的復雜主題。影片在銀幕上第一次完整地再現(xiàn)了一個世紀前印第安人質樸純真的生活,對美國政府犯下的滅絕種族、毀滅印第安文化的罪惡進行了大膽地揭露,對好萊塢西部片的敘事主題進行了革命性的沖擊,科斯特納拋棄了西部片的懷舊色彩,全片張揚著一種全新的自我意識,使西部片在好萊塢重振雄風。
一、整體基調:寫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
這是一部反映西部歷史的史詩片。通過他的視角,觀眾可以逐步深入陌生的印第安社會、文化、習俗、日常生活以至其代表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可以看到西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風光。影片雖然采用了傳說的敘事式的故事結構,但與眾不同的是影片巧妙地將寫實主義風格與浪漫主義色彩情調融為了—體,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異彩的藝術魅力。
這部影片在形式上是一部西部片,而在內容上卻是一部歷史文化片。它展示和頌揚了印第安人的燦爛文化和優(yōu)秀品質,揭露了白人在西部拓荒過程中對印第安人進行的種族滅絕的血腥罪行,同時通過一個白人背叛自己原有文化的歷程,熱情謳歌了跨越兩種文化的友誼與愛情??傊?,它是多元主義文化觀在電影界的一次成功折射。
先前西部片諸如《火車大劫案》《關山飛度》《正午》等,系傳統(tǒng)西部片的一般模式:善良的白人移民遭暴力威脅的情節(jié);善惡分明的影片人物;反映某種道德、理想、神話,宣揚“美國精神”的意識形態(tài)走向。而《與狼共舞》雖有傳統(tǒng)西部片的深刻烙印,但已不是對其的繼承與發(fā)展,尤其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已不再是“某種道德,理想,神話,抑或對‘美國精神的宣揚”。而更側重于對現(xiàn)實,對真理的追求,對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超越。并且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以往西部片不會有的東西——幅完整的印第安部落的生活畫卷;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超越,對于整部影片所要表達主題的也很必要。
當自愿守衛(wèi)邊疆的中尉約翰·鄧巴置身于荒涼的西部平原之上,遍地泛黃的金色秋草映襯著他迷茫的臉龐,天似穹廬月似鉤,自由不羈的風聲在四野里呼嘯而過,這樣的意境讓人感覺真的很美。可是這不是一部唯美的美國西部風景片,這是一部有著不同尋常歷史背景的影片,它揭示了南北戰(zhàn)爭時期美國政府軍搶奪印第安人領土、濫殺印第安人的不光彩的歷史?!芭c狼共舞”不但是影片的名字,也是男主角鄧巴的蘇族名字,因為鄧巴與野狼“雙襪”在平原上相互嬉戲的一幕著實令人難忘,這一幕也打動了蘇族人,為他取了“與狼共舞”的蘇族名字。這從側面表達了人與動物相互依存,人類與大自然并存的自然原理。影片使用長鏡頭將西部平原的景色與生活真實地雕刻出來,并且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當蘇族與帕尼族決戰(zhàn),山谷、叢林和河流,與人類文明碰撞的聲音組成了一曲交響樂。與此同時,影片同樣也使用長鏡頭表現(xiàn)出了白種人所謂的“自由與文明”。當白人濫殺野牛,任憑野牛的尸體在荒原上腐爛,任憑失去母親的牛犢低喚,任憑烏鴉隨意啃噬腐肉,只為將值錢的牛皮剝下,牛舌割掉,那血淋淋的場景讓人哽咽,難道這就是文明嗎?當影片結尾,“風中散發(fā)”在山崖的一角大呼:“與狼共舞”,我將永遠視你為我的朋友,你會視我為你的朋友嗎?由此,白人的野蠻兇殘與蘇族人的正直善良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人性的美與丑得到了升華,善良與真誠得到了永存。
影片不僅在取材上大膽顛覆以往白人至上的西部電影傳統(tǒng),更通過寫實主義的手法徹底打破了種族界限,以平等的角度對少數(shù)民族進行客觀的描述和評價,對善良質樸、勤勞勇敢等傳統(tǒng)美德進行了贊美;并對和平共處、友愛互助等民族相處之道給予了肯定和支持,使充滿浪漫主義的跨種族愛情故事感人肺腑、意義深遠。
二、拍攝技巧:完美的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的統(tǒng)一
影片把渾厚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氛與雄渾壯美的西部大草原的風光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在拍攝技術上有著極可稱道的精彩之筆。豐富的攝影角度,巧妙的動態(tài)節(jié)奏和復雜而又出色的場面調度,使影片達到了極其出色的視覺效果。廣闊的草原,奔騰的馬群,原始的部落,粗野的牛群,純自然,唯美而雄壯。即便有殘忍的龐尼族的出現(xiàn),依然不能抹煞西部令人心馳神往的風韻。豪邁的管樂、感性的弦樂、悠揚的爵士,大氣而經典,剛柔相濟,震撼人的聽覺,激蕩人的心靈。
在全片最經典的一幕“捕水牛”這一段里,綜合運用了多種風格元素,達到了場景調度與敘事之間的統(tǒng)一,配樂更是震撼著觀眾的心。此段是由印第安人從營地出發(fā)開始的。聲音起到了極強的提示作用,隨著蘇族人幾聲獨特的叫聲(畫內樂),一種具有戰(zhàn)斗性的隆隆音樂漸起(畫外樂)。從這時起,音樂以號角式的戰(zhàn)斗前奏開始。接著鏡頭把隊伍和水牛放到了同一畫面內,音樂也由開始的前奏式改為進展式。富有動感的音樂以管樂器吹著號角,伴著富有節(jié)奏感的鼓聲,同樣以弦樂做底(畫外樂),配上昂首挺進的捕獵隊伍,達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音畫同步)。水牛進入了觀眾視野,畫面以遠景鏡頭拍攝水牛奔跑,聲音也成了水牛奔跑時所發(fā)出的震懾人心的轟隆聲(畫內樂),音樂與畫面配合加快了節(jié)奏(音畫同步)。很快音樂激昂向上,給了觀眾一個提示——“戰(zhàn)斗”即將開始了!音樂緊接著又變成號角式,隨著鄧巴的第一聲槍響,獵捕全面展開!其間,影片把鄧巴從蘇族人和大環(huán)境
中脫離出來,拍攝是以低角度,表現(xiàn)其威風凜凜。音樂到這段后期,畫面以全景表現(xiàn)牛群奔跑,音樂也緩和了下來。最后,一頭水牛突然沖向一個印第安女孩,音樂戛然而止,畫面仍然繼續(xù),直至一聲槍響水牛倒地,整個捕獵才宣告結束!此時此刻,縱然只是聽著原聲音樂,那扣人心弦的旋律已經足以表達影片中宏偉的場面了。
在戰(zhàn)斗場面里,聲效的應用達到了全片的最高峰,這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組合,夾雜了矛頭刺股聲、馬蹄聲、奔跑時發(fā)出的響聲、叫聲和槍聲。在蘇族人與龐尼族人進行正面交鋒這一段的最后一幕——蘇族人圍成一圈,把龐尼族的頭領圍在中間,聲音一下子從剛才圍逼敵人的熱鬧轉入到幾乎靜止,之后是對手歇斯底里地狂叫,然后又是蘇族人對準那頭領,一起開槍。這一段的聲音是逐層遞增的,從喧鬧到靜寂,再到局部的叫喊,最后是集體開槍發(fā)出的如炮轟似的響聲。對聲音的合理運用促進了這一段的敘事,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于敘事之上,并由對峙時相對的靜止造成期待,最后以響徹云霄的槍響結束了期待。
三、主題內涵:歷史、文化、種族、藝術的重釋與超越
影片成功的真正原因應歸結為其深刻的主題內涵。隨著二戰(zhàn)的結束,人道主義在文學藝術上被提到了相當?shù)牡匚?,歷史的反思使戰(zhàn)爭題材和西部開拓史成為電影的兩大主題?!杜c狼共舞》反映的就是這種極難把握和表現(xiàn)的西部拓進的歷史和思考,它提出了民族間應放棄斗爭、和平共處的理想,奏起了友愛、平等、和平的旋律。這些藝術上的成功之處最終使影片在奧斯卡獎的角逐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現(xiàn)代印第安人的生活習俗與其他美國人已經沒有多少差別,《與狼共舞》則使觀眾有機會飽覽裹獸皮插翎毛的西部印第安人的原始生活習俗。印第安人的部族決策會議、歡慶勝利的篝火舞會、狩獵放牧的遷徙生活、生食牛肝的原始習性以及夫妻恩愛不避外人等鏡頭,對觀眾的求知欲無疑有著很大的刺激作用。甚至連印第安人的名字,也是一種很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蘇克斯部族人沒有姓,他們的名字是根據(jù)自然界的動物或人的某個動作而隨意取的,如族長叫“十頭熊”,首領叫“踢鳥”,那個白人女子叫“握拳而立”,鄧巴則被呼為“與狼共舞”,緣由是印第安人看見鄧巴與一只同他親近的野狼滾在一起。此外,該片的三分之一對白使用印第安語言(配以英文字幕),但觀眾并不感到厭煩,反而覺得新鮮有趣。所有這些,說明導演既注意尊重和宣揚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文化,又竭盡可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
《與狼共舞》憑借其獨特的整體基調與拍攝技巧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這部影片留給人們的除了場面和音樂的宏偉,更是對社會、和平、種族、民主的思考。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進步思想和深刻內涵不但得到主流社會的高度評價,在少數(shù)部族中,尤其是印第安土著中引起的反應更是空前強烈,凱文·科斯特納也因而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與狼共舞》在第63屆奧斯卡評獎活動中一鳴驚人,榮獲12項獎項提名,并最終奪取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和最佳音樂等共七項大獎,世界為之矚目。
影片所表現(xiàn)出的多元化顯現(xiàn),為西部片注入了新鮮而強勁的活力,他復興了一個片種,是對美國西部電影題材的超越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