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軍
高原看云
在陜北黃土高原,看云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陜北高原的云,春夏秋冬不同,陰晴雨雪各異,晨午暮夜懸殊。一般而言,春云逸,夏云躁,秋云高,冬云虛;陰云如砥,晴云如絲,雨云瓷實,雪云蓬松;晨云高而簡,暮云低且絮,午云清麗如仙,夜云詭譎如巫。如果讓各種情境交錯起來,那就變化莫測,千姿百態(tài),難描難畫了。但,這樣情境下的云,才有特點,才有看頭,才有詩一樣的韻味,歌一樣的旋律,畫一樣的神奇。
春日清晨,雨后初晴,陜北就是一幅山水畫。地重了,像沉睡著的嬰兒;天輕了,似水洗過的屏幕。地上升騰著薄霧,天空游動著流云。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薄霧和流云慢慢地融合為一體,站在山峁上一望,只見霧纏近山,云繞遠峰,一崖一畔皆為奇景,一草一木競抖精神,使人恍惚間如入仙境。
隨著太陽升高,霧氣散去,地下的一切還原了本來面目,天上的景色卻壯麗起來。先是云絲滿天,勻勻地鋪開,顏色有輕有重,有濃有淡。清淡的,如蟬翼、如面紗、如少女頸部的淡妝;濃重的,如蓬棉、如皂沫、如壯士隆起的健肌。清風一吹,云絲游走如飛,絲連成條,條疊成帶,帶縮成團,團列成陣。橫看像一條云河,縱看像無數(shù)云山。云河逶迤,云山奔騰,浩浩蕩蕩,橫貫天空。那陣勢,一會兒像群像浮雕,人物千姿百態(tài),看了讓人驚嘆;一會兒像惡斗戰(zhàn)場,千軍萬馬捉對廝殺,看了令人動容;一會兒又什么也不像了,只有高天湛藍,白云無邊,呆呆地看著高原上無邊的春山。
夏日正午,烈日如火,小河枯竭,大河如線,山生煙色,黃土嗆人,干旱少雨的人們盼雨心切,時時望天。這時,天上要么沒有一點云絲,要么就是飄一塊干疙瘩云。干疙瘩云的特點是塊頭大,結構松,顏色淡,變化快??偸菑奶爝呁蝗簧?,一出現(xiàn)就“格冒冒”地一團壓著一團,一片連著一片,一下子就能占滿半邊天。人們正指望它下雨時,它卻散開了,飄走了,好像從來就沒有出現(xiàn)過一樣不見了。當人們正咒罵它時,它在天邊又“格冒冒”地升起來了,一如從前地反復著。
夏日最能下雨的云,來勢猛,速度快,開始時,云并不多,住在山溝里的人,剛發(fā)現(xiàn)它,雨就下開了。這種云的特點在下雨時才能顯現(xiàn),事先看不出來。下雨前,空中會出現(xiàn)一些撲馬云,這是離開云層的浮云,一會兒朝東飄,一會兒向西蕩,一個來回不到,雨就來了。下雨時,撲馬云不見了,云層底部會豎著生出一些絮子狀的雨幕來,像家戶掛著的竹簾子一樣垂了下來,垂得很低,緊貼著遠山,像瀑布一樣。這時候,人們很難分清哪一塊是云彩,哪一塊是雨幕,哪一塊是遠山。等你分清了,雨也停了,滿天的烏云風吹散,天空又藍格瓦瓦的。
秋季最有特點的是連陰天的云,鉛灰色的,平板板的,像討債人的眼神,像糊涂婆姨的臉。這種云很沉、很低,稍稍有點風就下開了,一下就是多半天。但總會在:晌午前后退開來,露出藍天和太陽。人們總以為天要晴了,紛紛上山準備干活。剛到地頭,藍天就不見了,那云比先前更沉、更板了,那雨也就沒完沒了地下得不住。這種云最頑纏,一來就是兩三天,有時甚至半月二十天。人們央告、咒罵全不起作用,直到它自己覺得無趣了才散開。散開時多在夜間,前一天傍晚還黑沉沉的云,第二天早上就像“賊娃子”一樣溜得無蹤無影了。
雨過后,秋更深了,天更高了,云也就顯得格外的悠然、寡淡、高遠了。在田野上漫步,望一望空靈輕盈的白云,看一看花紅葉黃的山野,聽一聽啼鳥婉轉的啁啾,頓覺周身清爽,心曠神怡;一股涼涼的山風吹來,身體的疲憊勞累,心情的煩躁郁悶。都隨著那淡淡的云絲飄向了遙遠的天際。
冬天到來,山禿河枯瘦,處處北風吼,天地間一派蕭瑟。此時的云,沒有春云的活潑、夏云的任性和秋云的空靈,像飽經(jīng)風霜的老人一樣肅穆莊嚴。尤其是黃昏時分,天上的云、半空中的靄和地上暮氣融為一體,看了讓人不由就生出幾分惆悵。這種景象一消失,雪就不遠了。下雪時,云更低了,更虛了,虛得直往地上癱,緊緊地罩住大地,寒風一吹,云和雪攪為一團,天地混沌成一片,遠山切入云里,近山化進雪中,山山峁峁、溝溝壑壑都成了一派迷迷茫茫的白色世界。
在陜北高原看云,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收獲。孩提時看云,云像一個萬花筒,一會兒像形形色色的動物,一會兒像精美無比的玩具,一會兒像夢中的仙境,變化無窮,趣味無窮;年輕時看云,云像一首抒情詩,一會兒像通往成功的金光大道。一會兒像走向幸福的致富之門,一會兒又像純潔美麗的意中情人;中年時看云,云就像一個生命的驛站,它勸你:停一下腳步歇一歇;而在老者眼里,那云又成了一棵歷經(jīng)千年的古樹,每一片葉子上面都寫滿平淡和無奈。
不同心境在陜北高原看云,能生出完全不同的感覺。得意時看,它像一群群列隊歡迎你的人們,像一條條任你騁馳的坦途;失意時看,它像一條條遍布荊棘的荒徑,像一口口深不見底的陷阱;思鄉(xiāng)時看,它便成了故鄉(xiāng)的老屋,村口的古樹,門前的小溪,倚門盼歸的父母——看著看著,你的思緒便掠過千山萬壑,向著故鄉(xiāng)、向著童年飛去。
不同環(huán)境看,你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致。在飛機上俯著看,云顯得特別厚重,一團團、一簇簇連在一起,網(wǎng)成一塊,濃得分也分不開,像一塊碩大無朋的棉絮鋪在高原上空。站在高山上仰頭看;云又顯得格外大氣磅礴,漫卷而來的云層,仿佛是波濤洶涌的海潮,凌空奔騰的流云,活脫脫所向披靡的天兵天將。在山溝里看,它就有點神秘了。一會兒像玉帶,曲曲折折纏繞在山腰;一會兒像皇冠,端端正正戴在山頭;一會兒像薄紗,輕盈盈地拂過山梁上的老樹;一會兒像駿馬,一步一個山頭地奔向遠方。
霞是云中的精靈,美麗得無法形容。陜北人把大片霞稱為火燒云,小片霞稱為天邊絳,這只能在日出或日落時分看到。太陽剛冒花時,站在山頭上向東邊一望,你就會看到天邊的云由黛青變?yōu)樽霞t,由紫紅變?yōu)槌燃t,由橙紅變?yōu)橐黄鸺t。這火紅的云灑在哪里,哪里景色就奇妙無比。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把天邊的云彩染成一片火紅,一片金黃。在晚霞的照耀下,本來光禿禿的群山。變得像一尊尊碩大的雕像,金光閃閃;本來瘦弱的小溪,變得流光溢彩,銀輝點點;就連那些碼在地里的莊稼捆、暮歸的牛羊也都美麗得神神秘秘。玄乎異常。
陜北高原的云啊,一幅讓我看不夠的山水畫,誦不盡的抒情詩,聽不厭的舒心曲——
陜北女子
在陜北,到處都能看見俊女子。村口路畔上。街頭巷尾間,你會看到她們一個個端格婷婷身材黑格幽幽發(fā),白格生生臉蛋齊格蓬蓬牙,紅格當當頭繩辮梢梢上扎,毛格簌簌眼睛會說話。不要說集頭廟會、秧歌場上、紅白事情上那些經(jīng)過精心打扮的女子了,就是那些山上攔羊的、溝里放牛的、田間抓糞的、坡底割草的女子們,也都俊格旦旦、白格生生、水格靈靈的惹人喜歡。
正是這些漂亮、溫柔、精明、能干的陜北女子,才吸引牽掛著陜北高原上的男人們,寧愿在黃土地上刨噠一輩子,也不愿意離開半步。
陜北女子之美,美在她們的容貌長相。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身材好;二是皮膚好;三是氣
度好。
陜北女子身材好,腰長、腿長、胳膊長,個個都是美人坯子。這既有遺傳基因的優(yōu)勢,也有有氧運動的因素。首先,陜北地處游牧區(qū)和農耕區(qū)的交會處,歷史上戰(zhàn)亂不斷、移民頻繁,有好些民族就消失在這個地方,因此在人種上有優(yōu)勢。其次,陜北是山區(qū),出門就爬山,抬腿就翻溝,這些女子們從小在山上玩耍,大了在山上千活,一天二十四小時。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做有氧運動,身材能不好嗎?
陜北女子的皮膚好,紅是紅,白是白,紅得美麗,自得干凈。這和水土有關系。這里人常年喝的是山泉水,成天吃的是新鮮糧,且粗糧多、細糧少,蔬菜多、肉食少,符合保健美容要求,皮膚自然就好了。
至于氣度,那是她們從小開始就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結果。陜北是一個封閉保守的地方,封建傳統(tǒng)的禮教深深扎根于人們心中。女孩子12歲之后,就要和男孩子們拉開距離。一過14歲,父母對她們的管教就更加嚴格了,要她們坐有坐相,站有站樣,睡覺有睡覺的姿勢,說話有說話的分寸。坐著時不能大叉開腿,吃飯時不能在盤子面前坐,端碗時不能把碗底坐實在手掌里,喝湯時不能噙著碗邊大口喝,稍有不對,父母就會訓斥她沒有穩(wěn)重氣。外面有人喊她們家的人,只要還有男性在,就不能去答應;就是沒有男性在,也不能馬上就去答應,更不能飛奔著出去。不然,父母就會指責她瘋張鼓搗。無論多開心,都不能大笑,只能抿著嘴兒笑,稍有不對,人們就會說:“女子家嘛,大聲二氣笑什么?”這些雖然都是舊時的做法,現(xiàn)在改變了許多,但它是陜北女子的文化背景,深深地滲透到她們的骨子里、意識中,繼而形成她們人生的底色,影響著她們的方方面面。
陜北女子美,美在她們的含蓄沉穩(wěn)。有十分能耐,最多說五分,有時連一分也不說,硬是把自己往低處說。明明精精明明,眼睛會說話的女子,你問她什么,她都會說“不曉得”、“解不下”、“我憨著呢”;明明擁有許多東西,她偏說“一絲絲”、“一點點”、“一滿不多多”;明明生得俊,別人一夸就反駁:“快不要笑話了”,那聲調、情態(tài),更顯得淳樸、可愛。
見了熟人,總是問寒問暖,端茶遞水,但除過客套,并不多言,顯得中規(guī)中矩;見了生人,臉定得平淡淡的,既不冷漠,也不輕佻,看了讓人敬佩。在家中,她們敬大的、讓小的,避大事、了小事,竭力維護家庭和諧。特別是有了嫂子的女子,說話處事更加謹慎。母親和嫂嫂有了矛盾,她定是中間的調解人,千方百計化解,事事處處用心,常常力挽狂瀾,但有功不居,害怕落下女子當家的名聲。
陜北女子美,美在她們的勤勞能干。陜北的女子們多數(shù)不念書,母親從小就給她們進行嚴格的女工訓練。稍大一點,她們就開始幫母親干活,洗碗做飯,喂豬掃院,擔水捻線,縫新補爛,哪里有活哪里上,什么需要干什么。每天夜里,父親和哥哥、弟弟都睡了,她們還和母親就著油燈做針線;早晨,男的還睡著,她們就和母親一塊起來摟柴掏灰,開始做飯。那些在兄弟姐妹中最大的女子,除了要幫母親料理家務外,還要幫父親忙地里的活。里里外外就是一個扛硬勞力。
由于她們從小就受苦,天天在鍛煉,從而地里的鋤摟碾打樣樣都會,家務的針線茶飯件件精通。農行里,她們是“田把勢”;灶房間,她們是好廚師;做針線,她們是藝術家。她們繡出的鞋墊花,做下的茶飯香,縫做的衣裳可身,剪成的窗花形象。做女子時,為了不給家里增添負擔,攔羊放牛就捎帶著撿麥穗、挖藥材,趕集時把這些東西換成錢,扯上些花布,買上些花線,然后剪呀、繡呀,直到出嫁時才把一雙雙新布鞋、花鞋墊拿出來,作為見婆家人的禮物讓人們評判她的手藝。當了媳婦,她們不管多苦多累,也要讓男人穿得體體面面,她們認為男人的穿戴如何代表著婆姨的手藝好壞。
陜北女子美,美在她們的忍辱豁達。女孩子小小的就許配了人家,嫁給誰,主要由家長或家族決定,本人很少有發(fā)言權,但她們不抱怨父母干涉了自己的婚姻。盡管她們的愛情多數(shù)不盡如人意,只要嫁給了誰,就死心塌地跟誰過,“活著是人家的人,死了是人家的鬼”。在她們的意識里,婚姻是命運安排的,環(huán)境不給她們幸福,她們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她們不計較曾經(jīng)的夢想,不在乎丈夫的好壞,只是默默地面對,偷偷地流淚,暗暗地祈禱,但見人總是一副笑臉,看了讓人“心疼”。
盡管她們有很多不幸,但她們豁達開朗。開心時,她們總愛悄悄地咂摸,慢慢地體味,那幸福的神情令人陶醉,但人們永遠不會知道她因為什么而幸福,那是她們心中的小秘密,永遠的小秘密。她們愛笑,梳妝時,對著鏡子微笑;洗衣時,看著倒影暗笑;尤其是和伙伴們在一起時,那笑聲更是動人了。頭發(fā)亂了,笑;頭發(fā)梳起,也笑:跌倒了,笑;爬起來,也笑;看見花也笑,草也笑,狗伸懶腰牛反芻,看見什么都能笑得“咕丹丹”的。她們愛唱歌,高興時唱,悲痛時唱,地里勞動時唱,伙伴湊在一塊時也唱。她們的情感、俊美、靈秀、纏綿、愛憎——在這一嗓子信天游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她們的歌聲,讓這塊貧瘠的土地不再荒涼,讓這個封閉落后的地方成了信天游的海洋。
陜北女子樣樣都好,只有一樣不好,那就是命苦??嗑涂嘣谒齻兪桥?,不是男的。陜北人重男輕女,從骨子里把女子不當家里人看待。家里無論有多少女兒,只要沒有兒子,就會被看成“絕戶”。計劃生育政策推行后,殘害女嬰的丑惡現(xiàn)象屢見不鮮。有通過B超看的,發(fā)現(xiàn)胎兒是女的,立即“打掉”;即便生下來,也想辦法送人,不讓她們占去生育指標。家里無論有多少財產,不管在積累這些財產時女兒有多大貢獻。分家時都沒有她們的份。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女子是可以把丈夫“娶”過來的,但是很少有人這樣做,阻力來自傳統(tǒng)勢力的抵制。在這種勢力的壓迫下,很少有男子愿意上女家的門,敢來的都是那些找不到媳婦的殘疾人或者光棍漢,女子們要走這條路,必須作出巨大的犧牲。
改革開放之后的一段時期,包辦婚姻在陜北仍然存在。在許多男子找不到媳婦的情況下,有哥哥、弟弟的女子們便又成了犧牲的對象,要么以彩禮多少為取舍標準,顧不了男方本人的條件,只為得錢給兄弟們娶媳婦;有的甚換親”,把女子的婚姻和兄弟的婚姻捆在一起,“一攬子”解決。一首陜北民歌里唱道:“六月里黃河冰不化,扭著我成親是我大;五谷里數(shù)不過豌豆兒圓,人里頭數(shù)不過女兒可憐?!边@是由陜北女子的血淚凝成的,它是陜北女子的集體心聲。
如今,隨著陜北能源化工的開發(fā)和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陜北人不再過那種苦焦的生活了,陜北女子的地位也自然而然提高了,和全國各地的女子一樣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只有一點不同處,那就是陜北女子的漂亮、淳樸、善良、穩(wěn)重、精明、能干。這樣的女子,你能不喜歡嗎?這樣的女子給你做媳婦,美不死你才怪呢。
陜北女子喲,你永遠讓人欣賞不夠,敬佩不夠,心疼不夠。
陜北老漢
陜北老漢都是些人精,年齡不同,“精”的方式和內容也不同。
五十歲的老漢,精干現(xiàn)實。種子什么時候下,
莊稼什么時間收,什么山頭種什么,都能說得頭頭是道;豬看脊梁肉,??春蟛垩溃咇R只看兩步走,看一眼就入骨三分。六十歲的老漢,精于人事,半個縣的戶族,誰家門路高,誰家根底差,誰家祖宗當過官,誰家先人打過磚,他們了如指掌;方圓幾十里的人,小時候的奇聞,大了后的作為,興盛時的氣派,倒霉時的可憐,甚至舅家何處,妻家何地,親家何人,他們如數(shù)家珍。七十歲的老漢精于政治。從三皇五帝到唐宋元明,無所不談;從李白成到毛澤東,細細評論。知識來源雖然單一,不是聽瞎子說的,就是聽戲里唱的;但自信程度十分驚人,“要知朝中事,深山間農人”,“書文上說的能有錯?”八十歲的老漢醉心哲學,耳雖不聰。心口互問;眼雖昏花,傲視蒼生。面對勃生春草,就說秋風無情,面對天真小兒,總講大智若愚;稱妙齡女郎為“水泡棗”,說恩愛夫妻有“前世仇”。年輕人說他們“腦子有病”,他們自稱“高人無朋”。
陜北老漢都很有城府,哈著腰身走路,瞇著眼睛看人?!氨成媳硞€鏵,胸前掛個鼓”,無論什么事都要“劃一劃,估一估”。具體表現(xiàn)因窮富智拙而各不相同:窮老漢剛正,“三天沒吃飯,還裝成個賣米漢”。富老漢藏鋒,“穿得爛,走得慢,腰里的票票常不斷”;能老漢和氣,你說什么,他聽什么,聽一句三點頭。人總以為他是個“憨憨”,吃了虧后才知道他的厲害;笨老漢都有霸氣,你說半天他不答,一開口就會氣你一“跟斗”,說出的話能“毒”死蒼蠅。
陜北老漢勤快,年輕時勤快的,老了照樣地勤快;年輕時懶惰的,老了反常地勤快。身體好的上山干活,砍柴、鋤地、濾糞、放羊,什么都能“拿起放下”;腰腿差的做輔助性營生,拾糞、照場、務菜、攔牛,一刻也不愿“消停”;老得下不了鹼畔的,就一遍又一遍地掃院,不僅是為了院子干凈,更為表現(xiàn)自己生命力的強盛;癱得下不了炕的,也不肯閑著。不是剝玉米,就是搓麻繩,一邊給孫子看孩子,一邊幫兒子捻毛線,誰讓他做營生,他就看見誰“眼明”。
陜北老漢的勤快,表現(xiàn)在時時處處。天晴時干活,下雨時也干活;在家時做營生,出了門還做營生;給自家干活賣力,給別人干活照樣賣力;高興時干活地道,惆帳時干活仍然地道。假如兩個老漢正干活時吵了起來,吵得越兇,活干得越緊,嘴里“親娘祖宗”地罵,手里一絲不茍地干。即便相互有過節(jié)的老漢,平時不搭話,但見對方干的活需要幫助時,也會挺身而上,活干完了,照樣誰也不理誰。
上了九十歲的老漢愛獨處。天氣暖和的時候,他們會坐在對面的山坡上,靜靜地看村子。一家挨著一家地看,先看舊窯洞,后看新窯洞,先看物,后看人;一邊看,一邊回憶這家人早年時的情景??匆魂?,嘆息半天,嘴里念叨著一些年輕人陌生的名字??吹阶约杭視r尤其認真,每一個山坡上都有他們的記憶,每一孔窯洞、每一架門窗,甚至每一把農具都有他們的心酸,看著看著就不由得老淚縱橫??赐甏遄雍螅麄儠D著腦袋在山頭上掃視,瞇了眼睛尋找墳頭,找到一個,就定定地看半天,想半天。和他們熟悉的活人越來越少,讓他們牽掛的墳頭越來越多。最后,他們會把目光定格在自已將要去的那塊墳地上,上面是他們父母,兩側是他們早去了的哥哥或者弟弟,往事一齊涌入腦海,他們的眼睛卻一片空闊。他們最害怕看到的是自己子孫的墳頭,但是那些墳頭總是往眼里鉆,這時候,他們會匆匆逃離,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哭出聲來。冬天,他們會蹲在陽崖根,半閉著眼睛抽煙。一邊抽一邊打盹,口水流出來,一頭掛在胡楂上,一頭落在衣襟上,發(fā)出晶晶亮光。村里的陽崖根總是有限,因此,總是有幾個老漢一塊蹲著,一字排開,中間留有間隔,誰也不挨誰,相互間很少說話,各坐各的位置,各想各的心思。除問路的人或者叫他們回家吃飯的孩子,很少有人和他們搭話,因此十分的安靜。只有幾只雞在他們腳下覓食,一群麻雀在他們背靠的土崖上低語。這些活物也不是沖他們來的,是沖著冬日難得的陽光來的。夏天,他們會躺在樹蔭下乘涼,大都光著脊背,高挽著褲腿。躺累了,起來抽一鍋子旱煙,然后接著躺。直到夕陽鉆進了西山,遠山傳來了暮歸的羊咩牛叫,他們才站起身子,旱煙鍋子往腰帶上一別,拍兩把褲子上的黃土,操起家什給牲口上草。給羔羊拌料。
陜北老漢好客,越老越稀罕人。他們平時很少說話,一來客人,他們就高興得不得了。他們把兒子孫子孝敬他的好酒拿出來讓客人喝,把女兒女婿送給他的好煙遞過去讓客人嘗,口頭上說娃娃們給他買的,他解不下這東西瞎好,其實是變相地夸兒孫。一旦拉開話題,他們的話頭就多了起來,沒完沒了地打問張家的老頭是否還健在?李家的大娘子女孝順不?先問村里的,再問親戚的,然后問鄰村的,認識的要問,聽說過的也要問,直到兒孫們感到他們的話太多了出面攔擋。才能收住“話匣子”。特別是聽說哪一個人死了。就會發(fā)一陣呆,嘴里總是念叨著:這個人沒壽長。那個人沒享福??腿俗邥r,他們總要送出村口,送上山峁,一遍一遍地叮囑以后一定再來。
陜北老漢一個不好的共同特點,就是愛營閑事。張家的耕地沒犁通,李家的田苗沒留勻,左鄰的過年沒掛燈,右舍的清明沒上墳,他們都要指手畫腳;誰家的兒媳不孝順,誰家的女兒不穩(wěn)重,誰家的兒子不勤奮,誰家的孫子不務正,他們總會出面干涉。至于在家里,那就更管得多了。他們管大兒家柴草垛得亂,二兒家驢棚沒墊圈,三兒家?guī)滋觳粧咴?,四兒家菜園沒有灌;他們嫌大兒媳炒菜費了油,二兒媳做面少了醋,三女子裁衣耗了布,四女子點燈不省油。為了管閑事,他們經(jīng)常遭受鄰家的搶白,子女的頂撞,特別是兒媳婦摔盆子摜碗的掄跶,指桑罵槐地挖苦,使他們吃過不少啞巴虧。但他們過后了仍然要說,繼續(xù)要管,總是覺得別人不如自己。
和陜北老漢最有感情的,就是他們的孫子。在他們眼里,誰也沒有孫子親;他們誰也不怕,就是怕孫子。孫子高興了他們就高興,孫子愁苦了他們就愁苦。逢集趕會,他們總要給孫子帶點洋糖餅干;“打平伙”吃肉,他也只吃一半,一半留給孫子;和兒子兒媳鬧別扭,只要孫子一出面,保證矛盾就地化解;誰要是欺負了他們的孫子,他們就和誰拼老命就是臨終咽氣的那一刻,他們也想最后再看孫子一眼。一有閑時間,他們總愛給孫子們講自己的過去。講他們苦難時吞過糠、咽過菜,當過長工去還債,走過西口出過塞,背井離鄉(xiāng)當乞丐;輝煌時當過兵、打過仗,戰(zhàn)爭年代入的黨,見過領袖毛主席,進過人民大會堂;當娃娃時怎樣在瓜地偷西瓜,如何在河灘捉“王八”,多少次給王麻子使過壞,多少回差點氣死張巫神;當小伙子時一天能走百余里路程,一夜睡過兩三個女人,一頓能吃半升米的糕面,一背背過四百斤的磨盤。不管這些故事講了多少遍,他們還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生怕孫子們記不住。
這就是陜北老漢,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令人無限感嘆的經(jīng)歷,每一段經(jīng)歷都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責任編輯趙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