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梅生
摘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觀念的更新,人們對混凝土工程外觀質量要求愈來愈高,很多工程已經(jīng)將混凝土外觀質量作為質量評定的重要指標。因此找出混凝土工程表面外觀缺陷對其成因進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必要的。本文闡述了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的因素,就加強混凝土外觀質量控制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外觀質量;控制措施
1 前言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工程的內(nèi)在質量受到工程各方人員的重視,通常都有一套成熟的質量控制措施,質量也能得到較好的控制。而混凝土的外觀質量則很少被重視,且有關外觀質量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也較少。
2 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的因素
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的因素很多。在施工中略有忽視,就會產(chǎn)生主要由原材料、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水平、拌合運輸機械、模板安裝及養(yǎng)護等帶來的質量問題。如:蜂窩麻面。未被水泥砂漿充分填實的石子之間的空洞叫蜂窩,表面不平有細小空洞的叫麻面。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是粗骨料粒徑較大、級配不良,以及混凝土和易性欠佳、拌合不均勻,或者搗固不徹底、漏搗。在灌注高度超過3m時沒有加設串簡,任意倒人,導致混凝土產(chǎn)生離析,模板面處混凝土中水泥漿量不夠等原因,也可以造成蜂窩麻面。
氣泡。當混凝土用水量較多,坍落度大,水分蒸發(fā)后可形成氣泡;或搗固時間短,沒有將混凝土體內(nèi)的空氣排出,也將形成氣泡。
掉皮。模板不清潔,未涂或漏涂隔離劑(脫模劑、油脂等),不清潔的模板與混凝土沾在一起,導致拆模時造成掉皮現(xiàn)象。
翻砂。用水量過多、坍落度大、搗固時間過長,水泥漿從模板縫隙處流失,將會造成翻砂;特別是采用鋼模板灌注混凝土的橋墩臺及框架涵邊墻每層上部,因析水更易出現(xiàn)翻砂現(xiàn)象。
粉末。混凝土施工配料不準確,水泥用量偏少,不及時養(yǎng)護,使混凝土的水泥不完全水化作用,都會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粉末。
錯臺跑模。模板不統(tǒng)一、不規(guī)范,扣件安裝不齊,邊墻支撐松緊不一致,外帶強度不夠,尺寸不準確,特別是新舊混凝土連結處的外帶強度不夠,剛度不足易變形,都將會造成混凝土錯臺跑模。
3 加強混凝土外觀質量控制的對策建議
混凝土表面裂縫。大都是因為收縮而產(chǎn)生的,主要有兩大類:a.剛剛澆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水分蒸發(fā)變干而引起;b.混凝土硬化時水化熱使混凝土產(chǎn)生內(nèi)外溫差而引起。
剛剛澆筑完成的混凝土,往往因為外界氣溫較高,空氣中相對濕度較小,表面蒸發(fā)變干,而其內(nèi)部仍是塑性體,因塑性收縮產(chǎn)生裂縫。這類裂縫通常不連續(xù),且很少發(fā)展到邊緣,一般呈對角斜線狀,長度不超過30cm,但較嚴重時,裂縫之間也會相互貫通。對于這類裂縫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是在混凝土澆筑時保護好混凝土澆筑面,避免風吹日曬,混凝土澆筑完畢后要立即將表面加以覆蓋,并及時灑水養(yǎng)生。另外,在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引氣劑也有助于減少收縮裂縫。
對于較深層的混凝土,在上層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會在自重作用下不斷沉降。當混凝土開始初凝但未終凝前,如果遇到鋼筋或者模板的連接螺栓等時,這種沉降受到阻撓會立即產(chǎn)生裂縫。特別是當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脫模劑涂刷不均勻時,模板的摩擦力會阻止這種沉降,使混凝土的垂直表面產(chǎn)生裂縫。這種情況一般容易發(fā)生在混凝土柱或其他窄長結構的邊角部位。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振搗是避免出現(xiàn)這種缺陷的最好方法。
對于淺層裂縫的修補,通常是涂刷水泥漿或低粘度聚合物封堵,以防止水分侵入;對于較深或較寬的裂縫,就必須采用壓力灌漿技術進行修補。
混凝土表面破損。包括蜂窩、麻面、氣孔、沖蝕等,至于表面蜂窩,純粹是因為振搗不到位所致,在施工中只要增強責任心就能避免,主要是表面麻面、氣孔、沖蝕幾種病害。
脫模后的混凝土表面麻面起粉,主要原因是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緩凝現(xiàn)象所致,由于使用了不合格的脫模劑或脫模劑使用不當造成的。當脫模劑用量過大時,既浪費又會引起混凝土表面緩凝,還會污染已經(jīng)澆筑好的混凝土表面。
水在模板與混凝土澆筑面之間滲流時,水泥漿隨水一同流走,會使混凝土結構的垂直面產(chǎn)生象河流三角區(qū)一樣的圖形。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坍落度太大或和易性太差,或使用的外摻劑不當有泌水現(xiàn)象,大多屬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上的問題。這種沖蝕雖然發(fā)生在混凝土結構的淺層表面,對混凝土強度一般不會產(chǎn)生多大影響,但是,極大地影響了混凝土外觀,特別是當沖蝕破損較深或鋼筋保護層較薄時,必須要進行很好的修補。
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魚鱗斑也可以歸結為表面的沖蝕破壞,這往往與模板的剛度有關。當模板的剛度不足,混凝土結構物的澆筑高度又較大,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模板受到極限側力,整體微量位移,在模板與混凝土的接壤處產(chǎn)生空隙,而這時下層混凝土還處于流塑狀態(tài),水沿著模板與混凝土問的空隙滲流,導致脫模后出現(xiàn)魚鱗狀的斑紋。
在對混凝土的缺陷進行修補時,為了獲得可以接受的混凝土表面顏色,可以通過試驗之后,把自水泥與灰色普通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使用,砂子應使用篩除了粗顆粒的細砂,砂漿中要摻用聚合物(比如環(huán)氧樹脂、自乳膠等),用砂漿塊或光滑的石板抹面以獲得光滑的表面。
混凝土表面顏色不均勻。決定混凝土顏色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或摻加的礦粉、粉煤灰等粘結料,一旦粘結料的品種或粘結料的用量發(fā)生變化,都會導致混凝土顏色發(fā)生改變。當混凝土和易性欠佳,或在下料過程中混凝土粗細骨料發(fā)生離析,或振搗不均勻等,導致某些部位粗骨料集中,某些部位砂漿過于豐富,待混凝土硬化后顏色不一致。
混凝土表面的銹跡也是常見影響混凝土顏色的一個因素,銹跡的產(chǎn)生有4種可能:a.由含有黃鐵礦(硫化鐵)的骨料引起,骨料中的黃鐵礦與空氣接觸后會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鐵銹;b.從混凝土結構中伸出鋼筋(比如模板拉桿鋼筋、混凝土表面漏筋)以及綁扎鋼筋用的鐵絲,暴露在外面一段時間后也會產(chǎn)生銹跡;c.模板表面本身產(chǎn)生了銹跡;d.混凝土結構上表面露出的鋼筋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產(chǎn)生的鐵銹隨雨水或養(yǎng)護水順混凝土表面流下時,污染了混凝土面而產(chǎn)生銹跡。
在拆模時,由于一些人為的因素也會導致混凝土表面顏色發(fā)生變化。特別是氧焊氣割用的氧炔焰,其溫度很高,施工中往往由于操作不當將氧炔焰對著混凝土面熏烤,破壞了混凝土表面原有的顏色。
對于顏色不均勻的混凝土表面首要考慮的處理方式是采用稀釋的酸性溶液進行清洗,然后再將處理后的表面用水徹底沖洗。當清洗確實無法產(chǎn)生明顯效果時,再考慮使用表面涂層處理。
混凝土表面露筋。主要是因為鋼筋綁扎不牢,或保護層墊塊安置不規(guī)范,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移位,有時是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才發(fā)現(xiàn)鋼筋位置放的不對,致使混凝土表面至少一個面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甚至完全沒有了保護層。
表面露筋的另一個原因是混凝土漏振導致嚴重蜂窩,鋼筋暴露在外。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是選用具有高度責任感的操作工人,提高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加強監(jiān)控力度,保證鋼筋布位準確、綁扎牢靠,保護層墊塊安置穩(wěn)固,在混凝土振搗中操作細致。如果出現(xiàn)表面露筋,首先應分析露筋的原因和嚴重程度,再考慮修補所需要達到的目的,修補后不得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和正常使用。露筋的修補一般都是先用鋸切槽,劃定需要處理的范圍,形成整齊而規(guī)則的邊緣,再用沖擊工具對處理范圍內(nèi)的疏松混凝土進行清除。如果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必須要將鋼筋向里移動。準備工作做完后,可以采用噴射混凝土工藝或壓力灌漿技術進行修補。
4 結束語
總之任何一個施工現(xiàn)場,必須做到“三有”,即“有標準、有體系、有制度”。標準是抓好工程質量的最基本條件;質量管理體系是抓好工程質量的前提;制度的健全是搞好工程質量的保證。施工現(xiàn)場現(xiàn)澆混凝土質量的控制,在管理的同時要管好施工過程中的操作。實踐證明,對人的行為如不加以控制,很難管好實物,只有“標本兼治”才能做好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