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菊
八音石
在蘇州網師園中,有一塊高約兩米的石頭,形如蒼鷹展翅,用手輕敲不同部位,其音各異,這邊是錚錚的金屬聲,那邊又是清脆的玉石聲,甚為有趣,被稱為八音石。
八音石又名“靈璧石”,是安徽靈璧大理石的一種,其色清潤,其聲清越,黑中有光,明亮如鏡,由于能發(fā)出各種悅耳的聲音,故名八音石。八音石是我國四大奇石之一,它以悠久的歷史、悅耳的金玉之聲,被譽為稀世奇珍。早在殷商時代就取此石制“鉦”(古代樂器,編磬的前身)。 宋代詩人方言對其有“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之贊美。宋朝還有人以該石作硯,獻給徽宗,徽宗親筆在硯上題詞:“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所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用八音石演奏的。如今,八音石經鏤刻雕鑿,制成了編磬、文具、茶杯、花瓶、臺燈、古代人物和各類動物等。各種八音石雕,皆因色施刻,更加生動逼真。
聽松石
能聽出松濤之聲的聽松石,在江蘇無錫惠山寺內。此石長兩米,寬厚約一米,色澤黑褐,平坦可臥。石上刻有唐代著名書法家李陽冰題的“聽松”兩字,為惠山的一大勝處。
為什么要叫它聽松石呢?原來,古時,石之周圍有一片松林,每當風起,臥在石上,便可聽到石中傳出陣陣松濤聲。許多詩人,像皮日休、陸龜蒙等都曾為聽松石留下了美麗的詩篇。
傳說,金兀術也在此石上睡過。當時,岳飛的軍隊把他打得丟盔棄甲,他逃到這里想休息片刻,沒想到卻酣然入睡。突然,風聲大作,松濤翻滾,金石相撞,猶如萬馬奔騰。睡夢中的金兀術以為宋朝的岳家軍追來了,驚慌地從石上滾了下來。由于驚恐萬分,用力過猛,石邊上竟被他抓出了三條指甲痕,按出了一個手掌印,至今猶痕跡歷歷。這是人們根據“聽松”與“聽宋”的諧音,創(chuàng)編出來的故事??谷諔?zhàn)爭時期,一位民間藝人,根據金兀術“聽宋”的傳說,創(chuàng)作了深受群眾喜愛的二胡曲《聽松》,并用它來激勵人們的愛國精神,這倒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
奇香石
在安徽宣城縣境內,有一個碧龍泉洞。洞內有塊奇妙含香的大青石,只要你用手撫摸幾下,放到鼻下嗅一嗅,便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說到這塊奇香石,還有一段美妙的故事呢。
相傳在很久以前,海里有一位碧龍公主長得花容月貌,而且心地善良,她經常來到海面觀賞人間景致。有一天,碧龍公主搭救了一個在海上捕魚遇險的漁郎,從此一往情深,常常幽會。后被龍王得知,就把女兒軟禁在海底花園里,不準再出海面。公主被軟禁后,不思茶飯,日夜想念漁郎。她發(fā)現龍宮墻邊有一個洞口,就鉆了進去。這是一個通天洞,碧龍公主一心想要與漁郎見面,顧不得路途遙遠,石道崎嶇,來到現今的碧龍泉洞附近,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于是就在一塊大青石旁坐下來休息。由于過度疲勞,公主枕著青石沉入夢鄉(xiāng)。睡夢中她看見漁郎也來找她,兩人相見甚歡,各訴衷情。正在這時,龍王帶領嘍啰趕到,把睡夢中的公主捉回,并且囚禁起來。由于過分思念漁郎,碧龍公主在憂郁中死去。而碧龍公主曾經枕著睡過覺的那塊大青石,由于吸收了碧龍公主身上的奇異香味,從此就有香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