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興 章亞紅
教材是師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典型范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單要讓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意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對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在閱讀、分析、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掌握閱讀方法,提高他們的讀書水平,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活用教材,點擊方法,使學生在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方法得到有效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訓練學生歸納概括——自主分析
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或一些段落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這是我們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訓練手段。學生能否準確歸納概括是檢驗學生閱讀水平的一項重要標志,而各人在概括中的遣詞用句、呈現(xiàn)方式是學生學以致用極好的體現(xiàn),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如在教學《夜鷹的歌聲》時,在學生閱讀全文后,我要求學生給文中的每個片段用一短語作小標題,小標題要能概括此片段主要內(nèi)容,但各短語皆不超過四個字。學生興趣很高,都認真鉆研課文,根據(jù)具體的內(nèi)容,各抒己見。如第二部分就擬了“傳遞消息”“夜鷹傳訊”“夜鷹報信”“傳遞敵情”“巧傳敵情”“夜鷹之歌”等不同的標題。應該說這些短語標題都不錯,都符合要求。接著我讓學生說說他們?yōu)槭裁匆眠@些短語做標語,他們充分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再讓學生討論哪個標題最好。學生經(jīng)過對比分析后,一致認為“巧傳敵情”最好,因為在這里“巧傳”兩字體現(xiàn)了小夜鷹的聰明機智,也流露了文章作者的贊許。這樣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把自主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學得主動、有趣,在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他們認真閱讀——分析理解——歸納概括的閱讀方法,并能在閱讀過程中充分運用各自所學的知識對文章進行剖析。
二、引導學生自讀提問——主動思考
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將自己的觀點看法告訴學生,要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發(fā)表各自的見解,提出問題。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首位,往往能使學生學得更主動,理解得更具體,教師的講解也更能有的放矢。如在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讓學生先仔細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認真閱讀后提問田忌參加賽馬,是田忌的馬。為什么田忌想不到調(diào)換馬的出場順序這個辦法?不少學生有同感,調(diào)換一下參賽馬的出場頃序,這事并不復雜,田忌怎么就想不到呢?請大家繼續(xù)讀讀課文,看看文中有沒有能回答這問題的內(nèi)容。學生在認真閱讀后找出孫臏對田忌說的話:“從剛才的情形看,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可見如果雙方懸殊,如果田忌最快的馬還比不上齊威王最慢的馬,怎么調(diào)換也不行,結果只能是0比3。從文中所述內(nèi)容來看,田忌的賽馬的實力還不至于此,因此,調(diào)換馬的出場順序結果就有可能是1比2或2比1。因為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按孫臏的辦法,田忌便以2比1勝了齊威王。在這次比賽中田忌雖然是自己的馬參賽,但他沒有孫臏那樣善于觀察,也沒有孫臏那樣認真動腦分析,所以,如果不是孫臏幫助,田忌贏不了這場比賽。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從閱讀中產(chǎn)生疑問,又從閱讀中解疑,長期堅持,就能使學生養(yǎng)成用心讀書和主動思考的閱讀習慣。
三、引領學生聯(lián)類比較——主動感悟
在現(xiàn)行的教材中,內(nèi)容相似、意境相符、寫法相近或作者相同的文章不少,教學中,我們教師可根據(jù)各類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來分析所學課文。如教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在理解詩句后學生對詩中所表達的詩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學生難以馬上從感性的認識形態(tài)上升到理性認識上來。這時,我讓學生回憶、比較。很快就說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首詩語句淺近,明白如話,詩中想象豐富,把明月與思鄉(xiāng)之情緊緊地結合起來,寫得真摯感人。特別是最后“低頭二字反映了身在異鄉(xiāng)的詩人的鄉(xiāng)情是深沉、纏綿和無窮無盡的。把這兩首詩描繪的情景連起來想象王維那奇巧的構思,通過兄弟的登高,遙望期盼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淳樸真摯感情便躍然紙上。這種感情,這種境界,學生便不難理解了。這樣,通過連類比較,學生溫故而知新,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極有效的途徑。
四、讓學生用心品讀——領悟意境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語句優(yōu)美的文章,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品讀,使學生讀中帶情,讀中抒情,在聲情并茂中領悟文章意境,受到美的感染。如教《桂林山水》,教師可讓學生先欣賞桂林山水的錄像片段,在視覺感受的前提下,配一段優(yōu)美的音樂,再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生在音樂聲中以驚喜、贊美、抒情的語調(diào)一遍又一遍地朗讀,仿佛身臨其境。文中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在學生的主動品讀中不知不覺被感悟出來了。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感性地走進學生,理性地研究課堂,充分利用好教材這一范例。并根據(jù)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使學生在了解課文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